李伏依旧是兵部尚书,这次配合王顺调集兵马增援北境。
让原本就十分狼狈的李伏更是难堪至极。
朝会结束之后,李伏返回府邸,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不一会房内就传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下人们不敢近前,只得远远观望,并将夫人喊来。
丞相府。
王顺与其父王鹤回到府邸之后,王顺便迫不及待问道:“父亲,李景的八万大军都败了,还连带损失凉州两万铁骑,此次孩儿前往北境,您有何良策退敌?”
“李景这人就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你此番前去,一定要多与众将领商议,多听听大家意见,切不可刚愎自用,独断乾坤,边军与他们战斗多年,经验丰富,他们的建议你要认真考虑,这样你起码不会速败,只要你能顶住突厥人的压力,不丢城失地,那你就算赢了,到那时你就是大英雄,世之名将,你懂我意思嘛?”
王顺可谓是聪明过人,王鹤一席话就明白:“孩儿明白。”
王鹤不愧是一只老狐狸,让王顺多听从边军建议,边军在边境实战丰富,自然知道如何对付突厥人,王顺此次领兵到了边境就是一方统兵大将,只要兵权在手,那么王家就有底气,只要不兵败,那么王家的兵权就会牢牢在自己手中,王鹤的想法可谓是细水长流。
只要突厥人契丹人一直骚扰边境,那么朝廷就会一直在边境驻守大军,那么自己的儿子就会一直总令三州军政,到那时三州就是王家的三州,王鹤的算盘打得很远,一次增兵就让王家掌握了三州的军政大权,可谓是一石三鸟。
“记住,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你一定不能战败,只要不败,你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你就能牢牢控制三州大权。”王鹤再次提醒道。
“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此番出征注意下甘州将军周凌云,看看是不是真心为咱们服务,是的话就是自己人,可以给予帮助,不是的话,就找个机会换了他。”王顺点点头。
次日清晨。
兵部户部的官员紧张忙碌着,一起商讨出兵方案和粮草方案。
京师三卫原本就有三十二万人,但是李景一战损失八万武卫军,导致现在三卫还有二十四万人马,其中宿卫军和武卫军各有七万人、屯卫军十万人,但是十万屯卫军也已经不再京师。
宿卫军是不能动的,宿卫军担任京师皇宫的守卫任务,而其他能动的就是武卫军、屯卫军了,但是又不能过度抽调京师卫军,否则京师的安危则无兵可守。
最终商讨结果就是武卫军抽调三万人,再从南方各州抽调镇戍军、州郡兵八万,由王顺统率奔赴北境。
去岁东境局势不稳,东齐的二十万兰陵军大兵压境,朝廷急忙增调十万屯卫军开赴东境,与十八万镇戍军共同与兰陵军对峙。
及至目前两军虽爆发小冲突,但是并未有大规模战斗发生。
现在局势不稳,兵力不足,原本京畿驻军三十余万,现在抽调大部奔赴边境,京师的守卫可谓是有所薄弱,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北境与东境一起发难,导致大周兵力空虚,其中北境局势急转直下,不得已只得继续增兵。
京师武卫军集结很快,但是各州的军马集结需要时间,因此王顺率领三万人马先行出发,各州人马则直接于会州集结,之后赶往甘州,再行北上。
王顺出征之日,皇帝派出的特使雨公公专门于光化门等候送别王顺大军,与王家有关系的朝堂官员都来送别,临行前王鹤再三嘱咐:“此去边境苦寒之地,要多与士卒同甘共苦,切不可轻言误事对。”
对于战事,王鹤此番早已经嘱托,因此此次并未再次强调。
“咋家替陛下为将军送行,祝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雨公公说罢,拿起酒杯向王顺敬酒。
“这是陛下为将军赐的壮行酒,陛下说了,只要将军打了胜仗,陛下就亲自迎接将军。”
“臣叩谢陛下。”说完一饮而尽,并再次向雨公公拱手说道:“多谢公公!”
“多谢诸位,本都定然不辜负陛下期望,此去北境一定驱除鞑虏,护我安宁。”
......
寒暄过后,王顺跨上战马,向北而行,身后朝臣望着王顺的背影,都不知道此战是否能够打赢,只有王鹤心中明白,此战必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京师的运粮队紧张有序的忙碌着,自从接到增兵的消息之后,户部联合兵部工部,商议如何为北境大军运送粮草,征发了十万民夫,开始夜以继日的向北境输送物资,一直到大军出征,运粮队伍依旧在向北运粮。
除去大军携带的粮草外,户部还为南方州府抽调的八万人马准备军需。
因此现在是冬季,人吃马喂的还要准备冬天棉衣,户部规定,凡是征集足额之后,便立即发往北境,征集一批发一批,力求节省时间,由于此番朝廷供给两支大军,因此此次征集较为缓慢,这也就是为何要一批一批运。
再加上冬季,道路不好走,因此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再加上越往北越寒冷,这也就更加增大了运输难度。
但是王顺知道,兵贵神速,此战也是他王家扬名立万之战,王鹤在王顺临行前,告知:要以最快速度抵达凉州,并要联合边军将领,只要击退敌军,即可撤军,到那时回京之后就就有军功,因此王顺像打了鸡血一样,率领大军发疯似想凉州方向前行。
京师距离凉州至少需要七日路程,王顺一边急行军,一边祈祷凉州不要有失,只要凉州在,那么自己的军功就有着落,自己就会成为名臣名将,到那时王家可就是一手遮天,谁敢不服。
武卫军都是清一色骑军,虽然冬季不好行军,但是好在大军脚力不慢,因此行军也是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