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忠勇报国,铁血世家
作者:旗鼓相当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最新章节     
    “玄德公,现在我们会留在广陵县等待整个云中郡和五原郡的消息,一旦我们拿下这两郡之地,暂时也会休养生息,发展内政与民生,应该不会有其他重要事情。

    如果有的话,我也会亲自返回阴馆县和玄德公相商!”张良望着碧波万顷的沙陵湖,平静的说道。

    “以子房对沙陵湖的规划,将来沙陵县必定繁荣昌盛,如果我将并州的刺史府迁到沙陵县是否可行?毕竟沙陵湖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又是云中郡的十字路口,乃沟通云中、定襄、五原、西河四郡的战略要地。”刘备试探的问道。

    “将来或许可以,但是以目前的局势绝对不行。

    一来,以目前整个沙陵县的大小以及控制的范围来看,还无法作为一州的治所,而且到时候因为沙陵县的大力发展与建设,比起阴馆县来说,更为的混乱,不利于玄德公在此地办公。

    其次,雁门郡南部的雁门关之南,就是太原郡,那里目前有南匈奴和白波军等势力盘踞,在没有平定太原郡时迁治所到其他地方,势必引起整个雁门郡的恐慌,不利于整个并州的发展。

    第三点,沙陵县西南就是度辽将军耿祉屯兵的曼柏县,在向南就是南匈奴王庭所在的美稷县,如果将治所迁到沙陵县和他们相距太近,非常不安全。”张良难得严肃起来,郑重的说道。

    所谓的度辽将军,乃西汉昭帝所置,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任命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因度辽水而得名。

    度辽将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屯扎在五原郡东南,云中郡西南与西河郡接壤的边境曼柏县。

    与乌桓校尉合称二营,一般流放于边境的罪人都会发配到度辽将军辖地,或是补充当地的兵源,或是成为这里的劳役,每天做一些体力活。

    度辽将军的出现,对于维护大汉北部边疆的安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大汉凉州、并州、幽州边防和处理整个北方民族政务的重要机构,度辽将军麾下还有度辽长史、度辽司马等。

    目前担任大汉度辽将军一职的是耿祉。

    耿祉出身于扶风耿氏,耿氏家风以忠勇着称。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耿氏家族也因为“忠勇报国,德孝传家”这样的家训而在东汉一朝长盛不衰。

    在耿氏家族的家风熏陶下,耿氏族人个个志向远大,人才辈出。

    经东汉一朝,共诞生大将军两名,将军九人,担任卿的官职十三人,列侯十九人,担任其他官职的更是有上百人之多。

    这是一个和东汉共兴衰的家族,一个把忠勇铭记在心,把国家大义放在第一位的家族。

    在原本的历史中,已经担任魏王的曹操,距离窃取大汉的果实只有一步之遥。

    这样的危机关头,作为耿氏一脉的后人,这个以忠勇名闻华夏千年之久,甚至在后世被岳飞仰慕的家族,其嫡系后人耿纪仍然对汉室忠心耿耿,反对曹操专权篡汉。

    联合当时一些仍然忠于大汉的世家大族,率杂人、家僮等一千多人在许都起兵,虽然最后身死族灭,但是耿氏一脉的忠魂却永远在华夏大地上留存下来。

    正是因为耿氏一脉的忠勇,曹操也只敢灭掉参与谋反的耿纪一脉,对于扶风耿氏的另外一脉耿弘,却不敢出手。

    大汉军魂,威震北疆。忠勇报国,铁血世家也成就耿氏一族的千古之名。

    耿氏一族出于对大汉的忠诚,因为魏晋的政权篡夺于大汉,在魏晋时期不再出仕,避世隐居,从而逃过了华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

    太康盛世,司马内战,永嘉之乱,石虎暴戾,冉闵灭羯,前燕南下,苻坚霸北,慕容复国,拓跋称雄皆与他们无关。

    耿氏一族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重新开始入仕。

    …………

    而随着大汉的逐渐没落,耿氏一族这样以忠勇着称的家族,日子同样并不好过。

    他们不但是权臣防范的对象,更是其他想要割据的势力打击的目标。

    自从灵帝驾崩以来,随着大汉皇权崩塌,各地诸侯割据,作为度辽将军驻扎在曼柏县的耿祉不再能得到大汉的兵源和资源的支持,一切军费和粮食都要靠自己获取。

    好在曼柏县地处于河套平原中部,这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塞上之江南,梦中之河套的称呼。

    在大汉无法给予他们资源后,耿祉已经开始在这里实行屯田戍边的政策。

    耿祉的先祖是光武帝麾下云台二十八将排第四的耿弇,之后耿家名将辈出,对于屯田戍边的政策他们从小都被先辈们传授过这样的知识,早已经烂熟于心。

    加上庞大的耿氏一族在背后提供钱粮的支持,耿祉在曼柏县也能勉强坚持下去。

    不过,耿祉也知道,这不是长远之计,也该为自己的家族和没落的大汉寻找新的出路。

    刘备见到平日里一直保持云淡风轻的张良如此郑重的否决自己的提议,也知道现在不是迁都治所的时候,也没有继续深究这样的问题。

    …………

    次日,云中郡治所云中城。

    关于云中城的诞生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当初三家分晋后,魏国占有最繁华的中部地区,韩国得到南部地区,赵国则得到最为广袤的北部区域。

    赵武侯是赵国的第二任君主,在他巡视赵国北疆区域时,发现了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在赵国的北境频繁活动,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城,以防止游牧民族南下入侵赵国领土。

    突然有一日,赵武侯见到有一群天鹅在云中飞翔,并发出怪叫在同一个地方上空来回盘旋,鸟群下方的地面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赵武侯看到这个景象后,认为是吉祥之兆,便决定在这里筑城,并将此城命名为云中城。

    秦灭赵后,置云中郡,因为这则故事非常深入人心,所以郡名仍然取自云中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