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华夏文明的扩张使命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邓愈细细琢磨,如此说法倒也说得通。
    历代帝王,除却前元的忽必烈,似乎无人有过跨海征伐之举。
    然而,邓愈心中难免怨念,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尚未享受几日荣华,朱重八竟想卸磨杀驴,驱赶老夫至蛮荒海外,实在太过分了!
    只因儿娶了吾女为王妃,便将老夫视作牲口驱使?
    邓愈不敢表露不满,只谨慎发问:\"东莞伯,邓某自当为帝国开拓疆域,但我年迈体弱,眷恋故土,久居海外恐难以适应,望战后能重返应天府安享晚年。\"
    看来他误会了,以为朱元璋意在将他们逐往海外。
    实则方进巧设陷阱,先引对方至困境,再揭示真正意图,对方便易接受。
    \"卫国公,您误会了!陛下是那种卸磨杀驴之人吗?\"
    难道不是吗?我看就是!
    即便手握免死金牌,依旧心惊胆战。
    邓愈心中呼喊,口中却言:\"东莞伯,您勿乱语,邓某从未如此揣测,臣对陛下向来感激涕零。\"
    \"陛下铭记各位功臣,其意在给予联姻贵族一门双爵的殊荣!\"方进微笑,透着几分得意。
    一门双爵?
    以朱重八那般吝啬,赐予一爵已是难得,何况两爵。
    \"陛下的意思?\"
    \"卫国公膝下有多子吧?\"方进意味深长地问。
    你小子何故提起此事?
    那些儿子皆是邓愈心头肉,别打他们的主意啊......
    在这个奇幻的纪元,重视男性血脉的观念犹如魔力般深植人心,没有继承王子的家族注定陨落如星辰。
    这宛如古老的皇族忧虑被异界势力操控,权贵世家若无子嗣,也会恐惧女儿的婚约成为他族侵蚀的渠道,这可称为另一种“异界干涉”。
    即便外孙同样是血脉延续,但他们并不承继家族的魔法姓氏。
    “其实,卫国公,我们华夏有个秘传的法则您也是知晓的……”方进深深地叹了口气,接着道,“那就是超出五代,亲情便如雾般消散。”
    “这点邓某心知肚明。”邓愈点头应和,“实际上,到了第五代,彼此间的联系已极为微弱了。”
    特别是在这个魔法与权柄交织的时代,显赫家族都坚信子嗣繁多能带来永恒的福祉。
    二代间的亲兄弟众多,三代间的堂兄弟、表兄弟也不计其数,到了第五代,血脉关联更是稀薄如烟。
    “卫国公的公爵封号只能由长子承袭,其他儿子最多只能成为一位魔法指挥官。如此世世代代,您儿辈间的差距只会愈发明显啊。”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兄弟间仍需相互扶持。”邓愈说着,突然忆起方进先前的言论。
    几代之后,亲情渐行渐远。
    人们只会照顾那些与自己血脉紧密的人。
    公爵的荣耀独一无二,只能传递给长子一系。
    作为父亲,他内心自然也希望每个儿子都能延续家族的荣光。
    看看那位朱重八,无论有多少儿子,个个都是亲王,亲王的非直系长子亦是郡王。
    而他,虽是建国功臣,位列国公,但这封号却只能归属一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让他深感痛心。
    等等,方进刚才提到了两个爵位的可能性?
    邓愈的目光瞬间闪烁出希望。
    察觉到邓愈的眼神变化,方进明白他已经心动,笑道:“太子殿下之意简单明了,卫国公,您作为父亲,应当征战海外,为您的儿子开拓一片领土。这片领土,将成为您其他儿子的宝贵遗产。”
    “比如长子继承您的公爵封号,守护大明的疆域之内。”
    “次子远赴海外,建立自己的封国。殿下的意思是,在海外建立一个侯爵国,等同于您的儿子获得侯爵的头衔。”
    “在这片领土上,邓家将掌握一切,您的次子还能为其他兄弟及子孙封赐伯爵之位。”
    “卫国公日后自可在应天府安享晚年,但在那之前,您应为子孙争取那份代代相袭的荣耀与富饶!”
    虽然有些复杂,但邓愈理解了太子朱标的意思。
    将来分家之时,长子留在大明,继承爵位。
    至于次子和其他孩子,则去海外建立侯爵国,成为大明的附属诸侯。
    他这个父亲率军征战海外,说到底并非为了朝廷,亦非为了帝国,而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这样的动力,截然不同!
    \"守护国公,殿下的策略确是精妙无比。毕竟……\"方进悄声说,眼神闪烁,\"龙蛋不应只存于同一巢穴,待我儿辈繁盛,亦会如是选择!\"
    \"龙蛋不可居一隅!\"
    此言甚妙,假若有朝一日铁券丹书之力不足倚仗呢?
    邓愈默默颔首,共享智者见解的神色跃然脸上。
    \"此侯国虽名属大明,实则为邓家的独立领地。\"
    \"恰似大明之内,陛下之子无论几许,皆可封为龙王,龙王子嗣再多,也可受封为郡王。在此侯国内,邓家子孙皆可被册封为伯爵、子爵乃至男爵。\"
    邓愈闻言,续道:\"陛下考虑周全,为我等兄弟设想,只是……\"
    忧虑之色仍挂在他脸上。
    \"东莞伯,海外世界广阔无垠,那张宇宙图我也见过,寻找合适的领土并非易事。\"
    方进朗声笑道:\"守护国公尽可安心,大明海军无敌于世,其威力胜过大明铁骑数倍。未来,凡海军踏足之处,皆为大明领土。\"
    \"然而……\"他语气微转,\"守护国公身为先锋,海外拓土不宜远离大明本土过远。实言相告,陛下欲借此作一实验,展示于朝廷文武之前。\"
    \"若成效显着,将来将在诸多联姻的贵族中推广开来。\"
    原来如此。
    邓愈略带恍惚地点头。
    他心中仍有所动,即便海外之地再荒芜,经年累月的耕耘亦可繁荣兴盛。
    正如当今江南的历程一般。
    他的儿子们,身为开国贵族之后,胸中自有一股豪情壮志。
    长子之外,其他儿子即便才情出众,亦受限于朝廷律令,爵位无望,顶多承袭指挥使之职。
    有机会海外逐梦富贵,这几个年轻人多半愿意,总比困在国内贪图安逸要好得多。
    \"幸亏如今正值大明初创,尚武风气盛行。若换作明朝中晚期,这些贵族子弟多半已腐朽,何谈雄心壮志?\"方进暗自庆幸。
    他顺手从袖中取出早已绘制好的宇宙图,缓缓展开。
    大明,乃至华夏文明的扩张,自此拉开序幕。
    先锋队伍是这些开国贵族,他们的动力源自为子孙开辟一片天地。
    文明要强大,要有影响力,就必须持续扩张。
    一旦扩张停滞,文明将内耗不断,走向衰败……
    在崇高的秩序中,文明的繁荣并非仅凭名义上的领地,而是真实地掌握每一寸土地,用族群的独特魔法去点亮当地的黑暗,直至血脉交融,灵魂共鸣。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延展。
    审视大明的疆界,无论是西方的崇山、北方的荒原,还是西南的密林,华夏文明的拓展已触及瓶颈。
    短期内,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烙印自身文明的痕迹,更勿论改变那里的种族格局。
    因此,明智之举便是转向海洋,寻找新的航路。如同欧罗巴的国度,它们的文明扩张曾受奥斯曼帝国的铁壁阻挡,一度萎靡,但大航海时代的风帆扬起,为它们开辟了新的曙光。
    同样,自永乐帝朱棣之后,华夏文明的海洋征程近乎停滞,直至满清入关,文明的光芒逐渐黯淡,其影响范围日渐收缩。
    新中国的诞生,百废待兴,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也降至冰点。
    在方进的记忆深处,那时的中华在满清、民国的磨难后,历经数代人的奋斗,虽重获新生,但复兴的仅是中国的躯体,而非灵魂深处的华夏文明。
    那个世界,已被儒教与天启信仰构筑的文明环抱。
    中国虽重生,却失去了文明的独立领地……国家可以复兴,文明的消亡却可能永远尘封于历史的深渊。
    就连日本、韩国都被视为西方文明的分支,港澳台及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自诩为高华之地,居于西方文明的边缘。
    那时的华夏,孤立无援,只能依赖利益联盟他国。
    即便是华夏本土,文明也持续遭受异域西方魔法与天启信仰的冲击。
    更为严峻的是,华夏的族群数量也在那时逐渐凋零。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华夏文明的每一次扩张都举步维艰,金钱的投入亦难见成效。
    故此,方进坚信,此刻的大明,必须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以炽热的决心,借助海洋的力量,让华夏文明的光环普照四方。
    单靠大明的天子之力远远不够,还需诸皇子及开国功臣的共同进发。
    大明是文明的主干,自然要强大!但仅靠大明并不足够,因其治理能力有限,故而领土不可过于广阔。然而,若因朝廷能力不足便安于现状,放任文明的疆界渐行渐远,终将遗害后代。
    因此,必须拓展分支,诸皇子与开国功臣皆是这棵大树的枝叶…...
    如今,距离那个伟大航路的时代,尚有百年的遥迢光阴。
    方进深感时间的宽裕犹如潺潺流水般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