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荏苒时光如水逝(三)
作者:休息的云   隆庆中兴最新章节     
    关于浙江的这些事情,当然没有被朱载坖得知了,现在李开先已经从左通政升为通政使,成为九卿之一,有什么塘报,朱载坖都能及时得知。
    对于倭寇的猖獗,朱载坖毫不意外,现在正是倭寇猖獗的时候,东南的明军又孱弱不堪,屡战屡败都是常事了。
    没想到果然被朱载坖言中了,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倭寇又在东南整出了大动静了。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初二日,倭寇由吴江转掠嘉兴,由于原任苏松总兵戚继光离任,新任苏松分守参加卢镗被应天巡抚唐顺之召到镇江商量军务,苏松无人防御,官军闭城自守,倭寇转而去往嘉兴,署都指挥佥事夏光督兵御之,官军背王江泾而阵,贼众鼓噪而前,官军大溃,夏光中流矢死。
    这下彻底激怒嘉靖了,夏光乃是都指挥佥事,朝廷的正三品武官,居然被倭寇所杀,嘉靖能不生气嘛。自倭寇猖獗以来,东南的文武官吏不知道阵亡了多少,这倭寇比俺答汗都厉害了。
    而且这些臣子们也是一点都不安分,在淮安的漕运都御史郑晓也上疏议论倭寇的事情,郑晓认为:倭寇内多中国人,其间有勇力智谋可用者,每苦资身无策遂甘心从贼,为之向导。此非包荒含垢,早图区处,必为腹心之忧。今议者一曰复市舶,一曰严诛剿。
    郑晓还是认为倭寇起于禁海。对于嘉靖来说,倭寇起于什么现在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剿灭倭寇,故而郑大人果不其然的领到了庭杖套餐,被拉到南京锦衣卫打了四十棍。
    张经也再次上疏请求调狼兵前来剿灭倭寇,对于张经的这个建议,嘉靖确实有些动心,于是召集阁臣和兵部尚书来商议此事。
    张经的奏疏其实大家都看过了,现在就是到底要不要调集广西的狼兵前来。其实臣子们的意见都很明确,出身江南的吕本、徐阶是绝不同意狼兵赴东南的,而严嵩、杨博现在倾向于调集狼兵去嘉兴和苏松防御倭寇的。
    严嵩说道:“若只调五六千狼兵,分为两部,一部驻防于嘉兴,一部驻防于苏松,由总兵直接统帅,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对于严嵩的这个意见,徐阶本想继续反对,但是嘉靖开口说道:“若是谁不同意,就先拿出对付倭寇的办法来。”
    徐阶等人只得闭口不谈,同时严嵩还指出,既然去年调九边精锐骑兵南下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在北虏不算太猖獗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再次调数千精骑南下,以助东南官军。
    嘉靖表示同意,还是责成杨博调度,抽调数千精骑南下。
    诸位大臣们随即去办理此事,臣子们走后,陆炳将朱希孝自浙江发回的奏疏呈递给嘉靖,接到嘉靖的旨意后,朱希孝随即率领锦衣卫赴嘉兴和苏松等州县详细侦查、了解倭寇的情况。
    据朱希孝的侦查,倭寇大头目如王直、徐海、陈东及叶麻等,盘踞在嘉兴、松江海外的乍浦、柘林等处,人数不下两万,而官军缺乏战船,根本无从进剿,而倭寇凭借船只,在大明东南的漫漫海防线上随意选取明军守备薄弱的地方进攻,官军根本无从防御。
    而且倭寇中十之七八都是中国人,对沿海的地理比官军还熟悉,往往还能对追击的官军加以伏击,常常大败官军。同时朱希孝还向嘉靖报告了赵文华、张经、胡宗宪等人的矛盾,赵文华因为是浙江慈溪人,对于家乡被倭寇蹂躏极为不满,要求张经向浙江派遣援兵,剿灭倭寇。
    但是张经仗着资格老,根本不把赵文华放在眼里,同时张经对胡宗宪也颇有意见,主要是由于李天宠的原因,本来李天宠是最有希望当浙江巡抚的,而且李天宠对张经言听计从,但是现在胡宗宪从一个小小的浙江巡按御史一跃而成为浙江巡抚。
    背后无非就是仗着严嵩罢了,张经认为赵文华和胡宗宪是沆瀣一气,专门和自己作对,而唐顺之则是仗着自己在京师背景深厚,对张经也是听调不听宣,搞得张经虽然是东南总督,但是和光杆司令没什么区别。
    对于这些事情,嘉靖只是表示知道了,就没有说什么。
    内阁直庐内,三位阁臣正在商量东南的军务,自从倭寇猖獗以来,东南各省纷纷上疏,请求朝廷增加留存,或者拨给钱粮,用于抗倭。
    严嵩拿着各省的奏疏说道:“这几个月以来,如皋海门泰兴海州盐城等处城池修缮,要拨银二万,增造南京新江口兵船二百艘,用银三万五千,浙江嘉善县今年的漕粮三万五千余石也由本色改为折色了,张经又奏请支兵部草场银及南京户部粮草折银共二万用于招募士卒,淮安府属州县改兑粮八千六百石也因为漕船被焚毁由本色改为折色。唐顺之也奏请发南京户部银二万两为苏松备倭兵费,林林总总,已经十数万两了,倭寇若是不能从速剿除,财政不足,国用艰难。”
    徐阶也是很无奈,拿着张经的奏疏说道:“首揆,眼下还有一笔大的,张经奏请起原任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都司都指挥邹继芳,俱充游击将军,往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调狼兵五千人,各帅至浙直御倭。五千人马千里驱驰,耗费的银两,何止数万啊。若是真能剿除倭寇,还则罢了”
    严嵩拿起张经的奏疏说道:“若是不能,那就是张经辜恩误国,欺君罔上!”
    严嵩拿起张经的奏疏拟好票之后,对两位阁老说道:“方司农那里,还是要耐心解释一下,尽量多挤出一些钱财来支应东南,否则到时候人家该说粮饷不足了。”
    徐阶知道,严嵩已经给张经挖好坑了,就等着张经往里面跳了,对于张经,不仅是严嵩对他不满,吕本、徐阶甚至户部尚书方钝都对他不满,张经在南京,动辄以备倭为由,支用南京太仓,搞得方钝极为愤怒,督抚大员都这么干,那他这个户部尚书就没法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