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朝堂风雨急如刀
作者:休息的云   隆庆中兴最新章节     
    对于明军的大败,嘉靖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愤怒了,但是嘉靖只是不再表露出来,其内心的愤怒已经无以言表。嘉靖将内阁辅臣和兵部尚书杨博叫来。
    嘉靖问道:“东南官军屡败,诸位怎么看?”
    诸位大臣能怎么看,官军屡战屡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这次确实是败的有些耻辱,刚刚从山东调来的援兵,一下子就折损一半确实是让嘉靖大为震怒。
    杨博只得上前说道:“陛下,官军其实也小有斩获,之前倭寇自嘉兴还屯柘林等处进薄嘉定县城,募兵参将李逢时、许国以山东长枪手六千人至与贼遇于新泾桥,李逢时率其麾下战胜,擒斩八百余人。李逢时战败后,南直隶总兵俞大猷率兵赴吴江,斩获二百人。”
    对于杨博的话,嘉靖只是冷笑,当了这么多年皇帝,要是连这种战报都看不明白,他就真是傻了,应该是倭寇先引诱李逢时,在新泾桥佯败一场,将他引诱到倭寇的埋伏地点,指挥刘勇等人阵亡,俞大猷听说消息后带兵前去追击,结果根本没有逮到倭寇的大部队,只找到了零散的小股倭寇,将其歼灭后报功。
    这样明军就成了两场大胜中间的一场小败罢了,这种讳败为胜的把戏,九边的明军已经玩了三十多年了,嘉靖要是再看不明白,那真的愧对他当的这三十年皇帝。
    只是眼下要振奋东南的士气,嘉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嘉靖说道:“李逢时先胜后败,就不再追究,俞大猷追击倭寇,赏银五十两,荫一子锦衣百户,但是此次官军大败,也要严究其责,否则法纪荡然,何以御敌?”
    打了这么大的败仗,要是没人承担责任,那才是怪事,杨博说道:“官军大败,实因许国嫉贤妒能,贪功冒进所致,兵部议将许国革职下狱,从严究治。”
    嘉靖说道:“此辈误国败事,死不足惜,着锦衣卫械系京师,审明查实后明正典刑。”
    吕本说道:“陛下,不光要追究参战诸将之罪,还要究治山东方面举荐将校不察之过。此次赴援之兵,乃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招募训练的,所用将校,亦皆从王世贞之荐。朝廷为山东长枪手每名拨给军装银十两,六千枪手,即国帑六万两,遑论行粮兵饷等开支,到东南不过两战,折损惨重,王世贞耗费国帑,岂无过哉?”
    吕本早就对王世贞父子不满了,这次青州兵大败,吕本当然要好好给王世贞算算账了。
    嘉靖听闻此言,也是有些生气,六万两银子啊,开什么玩笑,自己都可以搞多少次斋醮了,结果给了你王世贞,两三个月就折腾没了,招来六千人,没打上几仗就损失这么多,王世贞推荐的这两个参将还搞内讧,导致官军大败。
    嘉靖问道:“吕阁老的话,诸位怎么看?”
    徐阶说道:“陛下,王世贞还是能实心用事的,招募来的士卒,也还是能战的。至于胜败之责,当责之将帅,而非王世贞。但是他推荐的两名参将,内讧致败,还是应当处罚,不若官降一级,戴罪立功可也。”
    嘉靖问道:“严阁老怎么看?”
    严嵩说道:“陛下,臣只是有一事不明。南京新江口造兵船二百艘,用银不过两万,狼兵千里来援,计行粮赏赐等不过五万,而六千山东枪手,招募即发银六万,还有行粮等物,何以耗费如此之多?而战力几何,亦非怪事乎?”
    严嵩说到这个问题,嘉靖也是很疑惑,招募的山东枪手,耗费不菲,结果呢?好像也和南直隶之兵没什么区别,那国家的帑银岂不是花的冤枉了。
    这件事还是杨博出来解释了,杨博说道:“调山东枪手,本就不是可取之法。是原兵科给事中王国祯所议,募兵当在本地,若千里调发,安家、军装等费本就不菲,且募来的士卒,军饷要按客兵发给,本就不是良策。奈何帑银已发,只得遵行,现王国祯已死,日后募兵,当在东南就近征募,以免浪费。”
    既然倡议此事的王国祯已经被嘉靖杀了,以此追究王世贞也就不太现实了,嘉靖说道:“将王世贞部议处分,戴罪立功吧!”
    商量完此事,严嵩等人告退,回到内阁,严嵩拿着一本奏疏说道:“这个张经,真是好不知趣!”
    严嵩将张经的奏疏给两位阁臣看过,三位阁臣也是无奈,张经又在上疏要钱,这次张经上疏请求将苏松等府的折兑银、两淮盐银、苏州府浒墅钞关、南京工部船料银、后湖赃罚银等一共十万两拨给东南用作军费,前方的战事打的是一塌糊涂,但是张经索粮请饷的奏疏倒是每月都来。
    这次倒好,更是指名道姓的要挪用哪些银两,大有不给就是贻误军机的态度。
    严嵩问道:“这票可不好拟啊!”
    徐阶笑着说道:“何若下部议?”
    两只老狐狸相视一笑,既然张经指名道姓的要钱,那内阁就顺水推舟,将张经的奏疏交给户部,看看方钝怎么说。张经此举,完全是不把户部当回事了,以后地方每个督抚,都觉得自己辖区内哪哪有钱,上个奏疏就挪用走了,那还要户部干什么?
    这分明是不把方钝这个户部尚书当回事,既然张经这是明目张胆的不把户部当回事,那内阁何必帮六部出这个头,下部议让他们自己狗咬狗就好。
    果不其然,张经的奏疏刚刚下户部,方钝就冲到内阁来了,方钝怒气冲冲的说道:“下官想问问,内阁将这样的奏疏下部议是何意思?”
    徐阶说道:“大司农,下部议自然是听听户部的意思了。”
    方钝说道:“下官就想问一句,这大明朝,几时有了藩镇?”
    方钝此话一出,连三位阁老都是一惊,严嵩赶紧说道:“方司农慎言!”
    方钝将张经的奏疏扔到内阁的书桌上,说道:“这还不是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