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银台疏陈百官惊(六)
作者:休息的云   隆庆中兴最新章节     
    科道对于进士官们百般呵护,那对于举人出身的官员呢?

    那可真是毫不留情,这是同样一位御史在参劾本道二十五名知县时的考语,对于举人出身的官员,他是怎么评价的呢?

    这位御史的考语可谓是毫不留情,全然不见之前对于进士官维护了,对于举人官的考语,那可真是简单明了,如:心原放肆,守复贪婪;外若奉职,中实营私;性资刻礅,举动乖张;衷虽朴愿,才识昏庸,任用宵小,弊端丛生。

    对于举人官员,不仅是毫无回护,而且动辄要求严惩,已经是科道的惯例了。

    就如朱载坖举例的这次,科道言官一共弹劾了25人,革职者3人,冠带闲住者7人,降级用9人,调简僻用5人,改教职者1人,其中进士4人,处罚分别为降级用、调简僻用,这4人为官尽管不称职,但在奏疏中上也给予了诸多维护,处罚也仅仅是降级改任,而举人官们则是革职、冠带闲住等更加严厉的惩罚。

    就朱载坖从吏部了解到的资料,举人出身的官员,既要面对地方缙绅苛求之烦,又要受到上司督查雷霆之慑,可谓饱受政务缠身之苦。而举人们上升无望之下,当然是开始摆烂,不管是懈怠政务,还是贪赃枉法,这些都是常见的事情。

    所以朱载坖的奏疏中痛陈现在官员铨选拘泥资格,仕途积滞已成积重难返之势的现状,要求吏部唯才是举,三途并用。

    朱载坖的奏疏可谓将此事再次推向一个高度,原本仅仅是海瑞一人的任官问题,但是现在经过朱载坖的的发酵,现在上升到朝廷选官用人的大政方针上来了。

    这下参与的人就更多了,六部九卿,地方督抚、科道言官、部院大臣都纷纷上疏讨论此事,各执一词,朝廷上下是弹章纷纷,吵的不可开交。

    嘉靖对此则是视若无睹,根本不予理睬,万寿帝君什么场面没见识过,这种事情,毛毛雨啦。虽然嘉靖不在乎这些事情,但是内阁不能不在乎,尤其是徐阶,作为内阁首辅,他此时承担的压力是很大的。

    嘉靖将朱载坖的奏疏明发内阁,要求内阁商议,徐阶对此也非常为难。朱载坖奏疏中所陈述的事情,徐阶确实是了解的,徐阶可是现在内阁辅臣中唯一有地方州县任职经历的官员,当年徐阶因为和张璁不对付,所以徐阶被贬为延平府推官,之后又历任黄州府同知、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提督学政等职务。

    徐阶有着长期在地方任官的经历,对于朱载坖在奏疏中所陈述的这些事情,徐阶是深知的,举人任官,现在是多有限制,不仅在升迁上不如进士们,还要遭受各种刁难非议,虽然举人与进士一样有出仕的机会,但若非久困科场,一般不愿赴吏部听选,举人们宁愿在科场上漂泊半生,也不愿意举人身份步入官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步入仕途之后遭到了各种的打压。

    现在朱载坖将此事拿到台面上来说,徐阶作为首辅也不得不处理此事,徐阶召集科道、吏部的主官,到内阁一起商量朱载坖的奏疏。

    徐阶将朱载坖的奏疏给左右都御史、六科都给事中、吏部尚书侍郎等人传阅,要求他们发表意见。

    对于朱载坖说的这些情况,科道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科道也有话说,科道认为,正是举人官长期在州县任职,所以多贪墨行为,所以科道认为科道只是履行职能罢了,朱载坖的奏疏未免有些为他们开脱的意思。

    而吏部左侍郎严讷则说道:“首揆,诸位,今为国守土而于民为最亲者,莫切于守令。若守令忠廉则国与民两受其福, 贪肆则两受其害,诚不可不辨也。大抵人臣忠则诚心报国,而守法恒谨。故克励于廉肆则放心为利,而视法恒轻故敢行其贪,贪廉之间可验忠肆。”

    作为执掌铨政的吏部左侍郎,严讷深知州县官员的重要性,虽然进士们都不愿去当州县守令,但是州县官员却是和百姓切身相关的。现在的大明是什么风气?重内轻外,重正官,轻佐贰,所以进士们把持们京官和督抚、藩司、臬司的正印,而举人们则只能担任如知县、县丞、推官、通判等不甚重要的官职。

    严讷赞同朱载坖的主张,唯才是举,三途并进才是朝廷选官用人的正道。

    而作为吏部尚书的王用宾,也是旗帜鲜明的支持朱载坖的奏疏,王用宾还向国初之时和现在的选官用人做了比较。国初之时,可以看到不少举人出身的官员,在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顺以后,举人位列部堂者廖若晨星,且大都起自非常之途,而现在,不要说部堂,举人能够升任四品,都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王用宾等人都认为,要刷新吏治,就要从这点做起,国初之时,夏原吉、吕震等人都是以举人出身,升任部堂,成为名臣的,还有况钟,以小吏累迁至苏州知府,成为一代廉吏。这些人并非科甲出身,但是一样成为朝廷的梁栋之才,反观现在,选官用人,首推资历出身,不仅是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南北吏部及礼部非翰林不升任。

    就连除授一县令,也要看出身,大明的县也分等级,州县等级的划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据缴纳田赋为差,十万石为上县,六万石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另一种则是依据所在地理位置,有繁简两种等级,大概田赋在三万石以上,或位于王府、省会、军事要地,驿道要冲者,均为事繁。

    而很明显的,相对于偏远落后地区,冲、繁之地因受人瞩目,政绩突出者更容易得以迁升。所以在选任县令时,像东南苏松等地的县令,就是进士外放县令上选之授,而那些边地小县,进士们不愿意去的,当然就是举人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