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影片结束了,观点都来了
作者:天上掉下个居八戒   一首军中绿花,唱哭边境两万里最新章节     
    归来的哪吒不是魔丸,他是李靖与殷夫人的儿子。

    再度燃起的熊熊烈焰,不再是吞噬生灵之火,而是拯救苍生之焰。

    哪吒与敖丙大战。

    但被乾坤圈锁住法力的哪吒,不是敖丙的对手。

    哪吒变身为申公豹,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杀疯了的敖丙,大喊着细节决定成败,朝着申公豹就攻了过去。

    最后,四人都被吸进了社稷图中。

    为了逃出图画,四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夺笔大战。

    这段的打斗特别精彩,也特别搞笑。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行业内的人看了这段,都惊呼幻彩动漫的强大。

    从社稷图中出来后,又是一场大乱斗。

    敖丙攻击李靖和殷夫人,被哪吒用身躯挡住。

    眼看朋友被自己伤害,想到龙族的秘密即将被揭穿,心如乱麻的敖丙无力停止这一切。

    他只好化身为龙,试图尽快结束这一切。

    银龙飞向天空,以身躯重压穹顶。

    灭顶之灾降临,哪吒要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这段超燃的。

    观众们都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哪吒制服了敖丙,并没有杀他。  敖丙问:“为何不刺?”

    哪吒答:“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在天劫来临之际,哪吒焚毁了换命符。

    “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不连累别人!”

    哪吒向父母做着最后的告别。

    天雷将哪吒吸入旋涡。

    李靖和殷夫人撕心裂肺地哭喊。

    万雷天牢如天理,天理之上有人心。

    敖丙冲进天雷,他要和朋友一起扛下这命运。

    两人紧紧牵着彼此的手,灵珠与魔丸再度合体。

    以天地灵气吞噬天雷。

    混元之力的吞噬已达到极限,吞不下那就还给它。

    休说苍天不由人,我命由我不由天。

    关键时刻,太乙真人挺身而出。

    天雷毁掉了哪吒与敖丙的肉身,削去了太乙真人几百年的道行。

    但在众人的协力对抗之下,二人的魂魄得以保存。

    陈塘关百姓纷纷跪拜行礼。

    感谢哪吒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哪吒喜极而泣。

    最后,是太乙真人的独白。

    “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嗯,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电影放完,大家高兴的同时,感触也是颇深。

    有些电影,在让你笑过之后,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

    《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在影片结束后,大家先是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感受。

    “好看,全程无尿点,剧情紧凑,非常好看!”

    “哪吒的叛逆与成长让我热血沸腾,视觉效果超赞,强烈推荐!”

    “这部电影颠覆了我对哪吒的传统印象,故事紧凑,笑点泪点并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来以为《大圣归来》已经无敌了,没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更让人叹服!”

    ……

    第一天看完这部剧的人,都给出了9.8分的高评。

    可以说,这部剧在大家心目中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哪吒模仿热潮。

    混天绫与火尖枪等标志性道具迅速成为抢手货,风靡一时。

    更令人瞩目的是,关于这部剧的深入解读与剖析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其中,有几个核心解读点,在观众观影后纷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共鸣。

    对命运的主宰、偏见与误解的深刻剖析、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力量,以及自我认同与成长的励志旅程。

    这些话题,无一不触动人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与深思。

    它们不仅构成了影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也成为了观众们在观影后热烈讨论与深刻反思的焦点所在。

    不过,在众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分析很是标新立异。

    他从孩子与父母的视角,写了一篇文章。

    而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哪吒,而是龙王和敖丙。

    龙王,如同世间无数父母一般,心中怀揣着“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

    他将整个龙族的兴衰荣辱,沉甸甸地寄托在了敖丙这个年幼的肩膀上。

    可有谁知道,这种压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怎样一种痛苦。

    这份期望,既强大又不易察觉,默默地塑造着敖丙的命运轨迹。

    然而,在这份厚重的期望之下,有谁能够真正洞悉,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这份压力究竟是何等的沉重与痛苦?

    文章延伸到现在的教育。

    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是否也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压力,让他们如同敖丙一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甚至社会的期待?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众多读者阅毕之后,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甚至无言以对。

    这是因为,文章所揭示的真相太过贴近现实,直击人心。

    在这篇文章中,有人看到了自己作为承受方的身影。

    而另一些人,则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们是施加压力的一方。

    这篇文章,就连旁观者也没放过。

    而这些旁观者,恰如剧中那些盲目跟风的百姓。

    他们轻易地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听风便是雨,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这样的现象,无疑是社会中所有人的悲哀。

    当然,围绕《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话题的文章浩如烟海,层出不穷。

    他们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这部电影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现了其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蕴。

    这一现象,从侧面有力地证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所取得的空前成功与巨大反响。

    许参也注意到了这些信息。

    他感慨道:“一部好的电影,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

    的确,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就应当像这样,激发人们多样的思考,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

    这正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也是得以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关键。

    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所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