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最被人看不起的个体户
作者:姜晚意   穿越八零,俏军嫂在大院风生水起最新章节     
    徐阮棠跑回房间,飞速拉开被子躺好,把自己从头到脚都裹起来。
    灯都没开,陈继站在门边,看着她这副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好在他并没有追着问别的,规规矩矩在地铺上躺下。
    第二天。
    陈继照常六点起床。
    往常他叠被子收拾地铺,徐阮棠眼皮子都不带动一下的。今天破天荒的揉了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
    “起这么早?”
    陈继从柜子拿衬衫的动作一顿,嗓音还带着刚睡醒的喑哑。
    徐阮棠眼睛都没睁开,掀开被子下床,“不睡了,今天有事要去西佛寺市场。”
    她身上的睡裙乱了,随着她的动作,两条纤细笔直的小腿搭在床边乱晃。
    她在找鞋,又不肯睁眼。
    陈继走过去,放下衬衫后弯腰,找到鞋放在她脚边。
    “这里。”
    做完这些,陈继就拿着衣服,去隔壁书房换了。
    这个点还没有车,徐阮棠走着过去,太早了她也怕打扰到邱良。
    她到了西佛寺市场门口,进了这里有名的小吃店吃早饭。
    店里座无虚席。
    早餐有卖豆浆、油条、馒头,还有焦圈和豆汁。
    徐阮棠自然是喝不惯豆汁的,她要了一根油条和一碗豆浆。
    跟她拼桌的有个穿着职工服的年轻姑娘,要了店里有名的三色馒头。
    徐阮棠看了一眼,立刻明白这个店会火的原因。
    这个早餐店老板一定是私营里最早发家的那一批。
    等她吃完早饭,发现邱良已经在店门口洗烤盘。
    看到徐阮棠,邱良直起腰打招呼:“来了,我们买了早饭,你也吃点。”
    徐阮棠摆摆手,“我吃过了,你先忙,忙完咱们签合同。”
    邱良在外面忙,她进店转了一圈,发现她让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店里所有用具焕然一新,显然是擦洗过。
    除了老式烤炉,徐阮棠发现他的店里还有一台小冰箱。
    是她没见过的款式,矮矮的一扇门那种。
    “这个冰箱没什么用,我打算把它搬走。”
    邱良拎着大盘,从店外走进来,他看到徐阮棠在观察冰箱,就解释道。
    徐阮棠问:“坏了?”
    “没有,占地方。”邱良如实回答。
    这是之前生意最好的时候,他爹买的。后来他发现根本用不上,一直闲置着。
    “没坏?那为什么要搬走,天气马上热起来了,冰箱可是个好东西。”
    邱良挠了挠头,“副食放不了,放进去再拿出来,口感就变了。”
    “留下吧。”徐阮棠两眼放光,“从现在开始,你得转变你的思维。除了卖传统糕点,我们得不断研制新品,才能留住顾客。”
    蜂蜜小面包和绿豆饼、红豆饼是店里的主营业务,除此之外,她打算做一些季节限定,还有稀罕玩意。
    店里有一个小桌子,徐阮棠跟邱良面对面坐着,她拿出昨晚写好的合同。
    “一式两份,你先看看。”
    徐阮棠递给邱良,“利润五五分,那成本当然也五五开,这些我都写在纸上了。”
    邱良看的很快,看完拿起笔就写上自己的名字。
    徐阮棠有些惊讶,“你都没什么问题要问我?”
    邱良签完字递给徐阮棠,“没有,就像你说的,反正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两份都签完,徐阮棠给了邱良一份,自己装好另外一份,开始教他蜂蜜小面包的做法。
    邱良本身就是有基础的,她一指导,邱良就学会了。
    看着简单的东西,做起来才发现里面细枝末节的注意点很多。
    食材比例,火候以及揉面手法都很重要。
    “蜂蜜小面包和红豆饼、绿豆饼都很好做,也没什么独一性,可以拿它们当敲门砖。”
    徐阮棠一边教他,一边跟邱良讲着接下来的计划。
    这三样先卖一周,这一周邱良和她轮流去几个厂子门口摆摊,摆摊主要为了宣传店里的新品。
    把客流都吸引到店里才是长久之计,店里有买九送三的活动,还可以免费品尝新品。
    新品她打算做口味烟囱面包,这个东西老式烤炉做出来的才够味道。
    大家看着稀奇,他们做着简单。
    一上午时间,几百个蜂蜜小面包和红豆饼、绿豆饼就都出炉。
    烤炉比大锅做出来的味道还要好,蜂蜜和芝麻混合的香气飘在空中,整个市场门口都香气萦绕。
    还没出炉,已经来了好几批顾客,徐阮棠笑着一一回应。
    有一部分下午没事的人,甚至围在店前不愿意走,说是等着出炉。
    徐阮棠早早在店外挂上了买九送三的牌子,还切了试吃品供大家品尝。
    原本邱良下午要去服装厂门口摆摊,现在不到一上午,几百个小面包都卖光了。
    红豆饼和绿豆饼才刚上烤炉,就又有人排队等着。
    果然香味也是销售手段之一。
    现卖和摆摊的区别,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两人一个忙着烤,一个忙着招呼客人,中午饭都没功夫吃。
    等到今天做出来的都卖光,徐阮棠数了数,一天的营业额就二百二十块钱!
    “明天我早早起来,多做一点,就能多卖一点。”
    邱良也很激动,他哪里见过这场面,哪怕是他爹做的最好的时候,一天也才挣二三十块钱。
    徐阮棠记好账,摇摇头表示不赞同,“不用,每天都是固定的量,超过这个量没有了就不卖了。除非周末,咱们可以多做点。”
    邱良不解:“有钱不挣?”
    “不是有钱不挣,眼下大家图个新鲜,再加上有买九个送三个的活动,才能卖这么快。”
    徐阮棠找了个凳子坐下,继续解释:“很快就会吃腻,到时候咱们就卖不动了。”
    她不想跟邱良讲消费者心理,就只说结论:“批量的东西,挣得利润有限,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新品上。”
    邱良上过高中,后来因为父亲的意愿才不得已放弃学业,虽然还是有些不理解徐阮棠说的话,但他选择信任她。
    “行,听你的。”
    邱良心里有些不解,这个看起来娇滴滴的姑娘,怎么懂这么多?一天时间,就让他原本濒临关门的店起死回生。
    他只知道她在做小生意,知道她的名字,其余一概不知。
    邱良问徐阮棠:“你不是京市人吧?”
    徐阮棠也不瞒他,“不是,我跟着我丈夫从老家过来的。”
    邱良很惊讶,这小姑娘看起来十七八岁,完全不像结过婚的人。
    再说了,这年头有几个男人愿意女人出去抛头露面,做最被人看不起的个体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