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遭遇西夏军
作者:贪狼金星   穿越水浒的医者最新章节     
    腊月十五,陆陆续续下了十数日的雪终于彻底停歇了下来。天空逐渐放晴,那许久未曾露面的太阳,此刻也慢慢地升了起来。它那温暖而柔和的光芒,轻轻地洒落在这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大地上。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一片洁白无瑕的景象。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杜壆这一路上抓了十几个鞑靼人,都是传信的传令兵,说是西夏人正在攻打偏头关。

    原本以为是轻松的一战,谁知道还能遇到西夏人。

    不过,他的任务是夺取哪里,谁跟他抢,就是敌人。他把西夏人出现的事上报上去后,便继续前进。

    并快速找出一些西军出身的士卒加上各级将官,将西夏人的作战特点,在队伍里传播…………

    为了方便行军,他一路上都打着鞑靼人的旗帜,并沿途占领点着狼烟的烽火台,带兵来到偏头关五里外时,就隐约听见里面的喊杀声。

    望着眼前白茫茫大雪覆盖的大地,有数道骑兵留下来的马蹄印子,确认自己截住的鞑靼传令兵没漏掉。

    杜壆扭头喊道:“兄弟们,记住西夏人的作战方式了吗?”

    “记住了!”

    “杀!”

    他一挥手,率先冲了出去,后面的都头开始催促着手下加快速度,打旗的士卒把鞑靼旗和辽军旗高高举起,七千大军向前冲去。

    说是冲锋,可地上铺着一尺多厚的雪,马奋力抬蹄,再踏进去,抬蹄,再踏进去,却跑不起来,速度并不快。

    好在他们已经习惯,从中京一路来到这里,基本都是这么过来的,连马儿也早已经习惯………

    吴乞买决定把鞑靼部的地盘送给西夏人的时候,便只在这偏头关留下三千老弱病残,所以这时的偏头关是真的危在旦夕。

    西夏人和耽罗国人交战,也是吴乞买精心设计的一环,把鞑靼人的地盘推出去,西夏人肯定会来。

    他也算准了李乾顺的心理,无非就是想占便宜又不想得罪人,表面上保持中立。

    大辽死灰复燃的可能还是有的,他李乾顺也是大辽的女婿。这样对于西夏来说,他是打着援助辽国的旗帜来的,打鞑靼人也算是援助。

    对于他吴乞买来说,就是给大耽罗国增加一个敌人,给自己增加一个比鞑靼人更强大的盟友。

    因为耽罗国和西夏现在可都是打着援助辽国的旗帜来的,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再联合残余的辽军势力把他给灭了。

    可他压根没想到耽罗国人来的这么快,还冒着大雪来这里。在他的计划里,可是西夏人先拿下偏头关进来的,毕竟西夏离的近嘛。

    这要是让西夏人先占领这里,耽罗国人的突袭队伍想要从这边突破就得先和西夏遭遇,打赢西夏才能和他们交手。

    不打西夏,这李乾顺也不可能借道给耽罗国。就算最坏的结果出现,两方和解,再谈共同讨伐吴乞买,那也是各打各的,绝不会借道。

    这样他也能轻松应付,想让他们再结仇,有的是办法。

    其实,王力压根没算这么多,他就是单纯的想出其不意突袭这边的。

    他唯一知道的是,要出其不意,要快。也许,这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吧。

    杜壆他们艰难的来到偏头关北关城下时,西夏人刚好突破南门杀进城中。

    进攻的是西夏先锋,约一万多人,后续还有中军、后军,约四万多人在赶来的路上,西夏这次出兵共计六万大军,由大将李良辅带领。

    西夏的编制很有意思,西夏最小的作战单位只有两人,比后世我兔的三三制的战斗小组还少。

    当初李元昊规定,党项男子只要年龄达到十五岁就要服兵役,为一丁,在两丁里选取一人作为“正军”(“正军”是直接参与作战的士兵),同时,一个“正军”配备一个“负赡”(“负赡”是担负随军劳役的士兵),一个“正军”加一个“负赡”即为一“抄”,这“抄”就是最小的军事作战单位了。

    从这个规定中可以看出,李元昊已经使他的国家达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了。

    这一抄的两个人多是亲兄弟或者父子,而且这个负赡是没有军饷的,打仗还得自己带干粮。由于照顾的是家人,所以他们也会尽心尽责。

    战场上一抄中的一人战死后,另一人也会拼命报仇。北宋的折家将就是党项人,知道这种编制的厉害之处,因此宋军也了解西夏。

    要不然西夏总共五十万兵力,防御弱宋的就有十万,且随时增兵。防御更强的辽国却只有七万,防备吐蕃和回鹘就更少了,只有三万………

    所以这次出兵,西夏账面上只是出兵三万,实际上有六万。

    梁山就有很多西军出身的人,自然也了解西夏,每个士卒都记在心里,只要不是以抄为单位的俘虏,直接控制起来,或者杀死。

    杜壆在冲锋时,又再一次提醒了一遍…………

    咱们言归正传,偏头关城墙上的鞑靼人见有援军赶到,立即打开城门,梁山军也二话不说杀了进去。

    城头上的鞑靼人兴奋的大喊着:“援军到了,把西夏狗贼杀回去!”

    杜壆能听见他们人不多,立即让一部分人上城墙支援。剩下的刚冲了两百步,就和西夏人遭遇,可见情况之危急,这要是再晚来一会,西夏人占领北门关上城门,就完犊子了。

    此时的西夏大军已经在关城里铺开了,在四处杀人,原本一面倒的鞑靼人,见援军杀来,顿时又恢复了士气。

    他们虽然不认识这些援军,可梁山士卒不说话,戴着面甲。但打着鞑靼旗帜是对的,他们也没多问,就和梁山人一起杀西夏人。

    梁山大军加上鞑靼人守军不足一万,西夏先锋经过攻城的损耗,也就一万出头了。

    双方兵力差不多,这些鞑靼人虽说是老弱病残,但战斗意志和战斗经验还是挺丰富的,只是无法高强度行军和野战而已,打这种守城战还是可以的,他们的表现甚至比杜壆带着的这些鞑靼俘虏要强,知道没有战马,他们逃不掉,故而都在关城里厮杀。

    关墙只有南北两面,而且互不相连,上去的二百来个人有一个向导,他喊了一句:“你们下去给大军指路!”

    “是!”

    这几十个守军也来不及问他们是什么人就下去了,这帮人把城门关上后,守住口子,也留下几十人后,便下来厮杀。

    西夏人已经占领了南面关墙,自然不肯放弃,可眼看这帮人这么生猛,杀的他们节节败退,一时间让他有种和宋朝西军最精锐的队伍作战的错觉,不,比他们还厉害。

    一个家伙更是单人独骑,手持丈八蛇矛和自己队伍脱节杀在最前面,如入无人之境。

    站在关墙上的李良辅不得不亲自下场,他骑上战马,提着一杆门板刀杀向单人独骑的杜壆这里。

    围攻杜壆的西夏人给他让开路,可和杜壆对上时,仅仅一个回合,他就后悔了,这人自己不是对手。

    他开始后退,计划让士卒消耗一下他的力气。

    他退,西夏士卒也跟着退,杜壆依旧往前面杀。

    他的杀戮像是艺术表演,一矛一个,绝不拖泥带水,这要是耗死他,得死多少人只有天知道。

    没一会,杜壆的亲兵杀了上来,见围着一堆人,就用轰天雷开路。几声爆炸后,杀过来的梁山人越来越多,他们都知道,有爆炸声就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梁山人开始攻占南城墙,还是轰天雷开路,弓箭手掩护。

    进度很快,李良辅知道守不住了,立即指挥人退出去。

    可这一会儿的功夫梁山人就杀向城墙,西夏人开始拼命守护闸机。这样的战斗,对于梁山来的在熟悉不过。

    你们越聚集越是好事,几个雷过去便消停了,只要放下千斤闸便是,又不怕炸坏,远比拼命升起千斤闸要快的多。

    最后,当千斤闸放下的时候,只跑出去数十个西夏人,连李良辅也被关在了翁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