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三弟,你的担忧我能理解。但我们必须相信众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王匡、王凤、王常等人虽然各有势力,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他们也不会轻易起异心。再者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攻下宛城、消灭甄阜的军队,其他的事情可以等大局稳定后再作打算。”
刘秀见刘演虽然有所动容,但并未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刘演作为领袖,需要顾虑的事情远比自己要多得多。他默默点头,表示理解刘演的决定。
刘秀心中的疑虑如同乌云般笼罩,他深知这场起义的胜败关乎无数人的生死与汉室的未来。于是,他决定向自己的二姐夫邓晨倾诉心中的担忧,特别是关于那位算命先生的预言。
邓晨听完刘秀的叙述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历史的走向,也清楚“摘桃子”的真相。但他对算命先生如何预知未来感到好奇,不禁问道:“这算命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预知未来?”
刘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邓晨则拍了拍刘秀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担忧是对的,但你的分析却有所偏差。摘桃子的并非新市兵,而是平林兵。”
刘秀闻言,一脸质疑:“什么?平林兵?他们只有一千人,怎么可能有这个能力?”
邓晨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怎么,你怀疑我的话?别忘了,我之前说的话可都一一应验了。”
刘秀回想起邓晨之前的预言,确实都准确无误。他心中一动,决定相信邓晨的判断。但他随即又想到大哥刘演,担忧地说:“那我赶紧去提醒大哥。”
邓晨却拦住了他,反问道:“你让他提防三王(王匡、王凤、王常)他都不听,你觉得他会信平林兵有这个能力吗?”
刘秀一愣,随即明白了邓晨的意思。大哥刘演性格刚烈,志存高远,不会怀疑自己的弟兄的。即使跟他讲平林兵有可能摘桃子他也未必会相信。更何况,现在局势复杂,贸然提及此事只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刘秀叹了口气,说:“那该如何是好?”
邓晨沉思片刻,他想自己本来想改变刘元母女的命运都没有做到,看来想改变历史轨迹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没必要白费力气了,于是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实力,同时密切关注平林兵的动向。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无论他们有何动作,我们都能应对自如。”
刘秀点了点头,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有了应对之策。他决定按照邓晨的建议,暗中加强戒备,同时密切关注平林兵的动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汉军将领们共同商讨战术、分享经验、加强训练。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信任逐渐加深,形成了一支坚不可摧的军队。而棘阳城也成为了他们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见证者。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新军与起义军的对抗愈演愈烈。新军不时派遣小股部队前往棘阳进行骚扰,意图扰乱起义军的部署和士气。然而,他们的大部队却选择在小长安聚附近驻扎,似乎在策划着更为重大的行动。
甄阜,这位新军的将领,近期遭遇了重大的打击——他痛失了自己的爱子。与此同时,他的侄子甄猛,实际上是他与大嫂偷情所生的私生子,也在这段时间内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与消沉之中。甄阜的消沉并非仅仅因为他的丧子之痛,更因为起义军的那个劲弩,以及这一事件给他带来的心理冲击。
这半个月来,甄阜一直浑浑噩噩,提不起精神来。他的消沉情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战斗力,也间接影响了新军的士气。梁丘赐,作为甄阜的得力助手,多次尝试劝解甄阜,希望他能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振作。然而,甄阜似乎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梁丘赐的劝解也未能奏效。
面对这样的局面,梁丘赐都深感无奈。他知道,如果甄阜不能尽快恢复状态,新军的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起义军的威胁日益增大,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来遏制其势头。
面对起义军的挑战,甄阜和梁丘赐深知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策略。他们不断向长安送信求助,希望王莽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然而,王莽得知甄阜有十万部队,而起义的汉军加上三支绿林军总共只有四万时,他并没有立即派遣援军。这是因为大新朝此时战乱四起,官军和边军已经捉襟见肘,根本不够用。王莽虽然希望尽快平定起义,但面对如此紧张的军事形势,他也无法轻易调动其他部队。
王莽对于甄阜和梁丘赐的求助,只能以消灭起义军就给甄阜升官加爵,这种鼓励作为声援。他希望通过给予甄阜升官加爵的承诺,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对抗起义军。然而,这种口头上的鼓励和支持,对于甄阜和梁丘赐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面对王莽的回应,甄阜和梁丘赐深感失望。他们明白,在这样的局势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起义军的挑战。因此,他们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起义军的战术和策略,试图找到其弱点并加以利用。
同时,甄阜和梁丘赐也开始加强与其他将领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新军内部的团结和统一。
面对起义军的强弩之末,甄阜和梁丘赐并未气馁。他们深知,王莽的支援虽有限,但凭借十万大军的优势,只要找到破解起义军劲弩的方法,棘阳城必将手到擒来。
为此,甄阜和梁丘赐全军上下一心,共同寻求破解之策。他们组织士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了对弩箭防御和反击的技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