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从四川安岳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电子材料专家邓龙江
作者:钩藤草   院士之路最新章节     
    院士出生地

    邓龙江院士,1966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键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与重庆市潼南区相连,南与重庆市荣昌区、内江市东兴区毗邻,西与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接壤,北与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交界。

    安岳历史可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远古时期,这片土地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从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来看,历经多个朝代变迁,在北周建德四年正式设立普州及安岳县后,就开启了作为地方行政区域不断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在唐宋时期,更是凭借其所处位置优势,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迎来繁荣发展阶段,商贸往来频繁,城市建设也不断推进。

    出生地解码

    邓龙江院士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此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多方面影响。

    安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东普(州)、西眉(山)”之美誉,曾涌现出程咬金、贾岛、陈抟等名人,还拥有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 。

    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受到良好文化教育和精神滋养,培养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

    当地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使能够接受系统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为日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比如他曾就读的安岳中学,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对他的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邓龙江初中老师和同学的回忆来看,邓龙江院士从小就踏实勤奋、善于思考、积极自觉、乐于助人。

    这种优秀品质的养成,与安岳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教育理念密切相关,这种作风也贯穿了他的科研生涯,助力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院士求学之路

    1983年9月,邓龙江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本科,1987年7月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7年9月,邓龙江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3月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邓龙江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诸多重要影响。

    邓龙江本科到硕士阶段,均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长达七年的专业学习,让他在电子材料领域打下了极为坚实的知识基础,使他深入掌握了专业核心理论与技术,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储备。

    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的学术氛围、先进的科研设备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邓龙江求学期间给予了他充分的滋养。

    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接触到前沿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培养了他严谨的科研思维与学术素养。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求学过程连贯性强。

    这种连贯性的学习,有助于邓龙江知识体系的逐步拓展与深化,使他能更高效地在电子材料领域不断深耕,稳步提升他的专业能力,为他日后在该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直至当选为院士奠定了持续进步的良好态势。

    院士从业之路

    1990年3月—1997年4月,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师。

    1997年5月—2001年10月,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1年11月—2009年10月,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副院长。

    2009年11月—2012年12月,邓龙江任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

    2010年,邓龙江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3年1月—2013年11月,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3年12月—2017年11月,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院长。

    2015年,邓龙江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

    2021年11月,邓龙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邓龙江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当选院士有着多方面重要影响。

    早期担任教师工作,让邓龙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的沟通表达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为他后续领导科研团队等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邓龙江在多个学院担任副院长、院长以及科技处处长等管理岗位,使他能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高校科研布局、资源调配等,拓宽了他的视野,有助于他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科研项目开展,促进学科发展。

    2010年,邓龙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相关国家级人才工程,这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与资源支持,使他能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加速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学术影响力。

    邓龙江在电子科技大学不同岗位上长期从业,历经多岗位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有了全面且深入的把握。

    这些沉淀共同助力他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最终当选为院士。

    院士科研之路

    邓龙江院士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研究方面,邓龙江带领团队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在“薄型化”和“超宽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我国该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保障国防安全,提升行业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型电磁波吸收剂及吸波材料研发方面,邓龙江团队研发出多种高性能的新型电磁波吸收剂及吸波材料,其成果应用于武器装备隐身领域。

    如佳驰科技的隐身功能涂层材料和隐身功能结构件,可有效降低武器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

    在红外低发射率及可变发射率薄膜研究方面,邓龙江开展了红外低发射率及可变发射率薄膜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可应用于红外隐身、热控等领域,对于提升军事装备的生存能力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邓龙江在微波磁性材料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其研究成果为高性能微波器件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推动了我国微波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发展。

    在非互易超表面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邓龙江院士团队毕磊教授提出并研制了磁性相位梯度型非互易超表面,实现了电磁波相位的任意双向非互易传输,突破了传统非互易器件的技术局限,为电磁信息传输和调控提供了新功能和新范式,可望应用于5G\/6G通信、天线罩、雷达等领域。

    邓龙江院士、彭波教授等,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发明了微纳尺度磁-光-电联合时空成像测量系统,解决了二维多铁性鉴定难的技术瓶颈。

    他们首次在三层NiI?晶格中观测到面外的铁电\/反铁电共存、铁磁\/铁电共存现象,充分证实了其多铁性。

    同时,他们揭示了二维磁性\/铁电性\/反铁电性三者共存耦合的机制,为开发新一代超高能效超低功耗计算芯片探索出颠覆性的发展方向。

    科研之路解码

    邓龙江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后来当选院士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邓龙江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薄型化”和“超宽带”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为电磁辐射控制材料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推动了行业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邓龙江带领团队研发的高性能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及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在隐身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等武器装备提供了关键材料,对提升我国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了其研究成果的重大战略价值,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邓龙江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如佳驰科技的隐身功能涂层材料和隐身功能结构件等产品,不仅在国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逐步拓展到民用电子信息领域,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展现了科研成果的强大应用转化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作为学科带头人,邓龙江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为电磁辐射控制材料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邓龙江院士团队成员在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生态,为该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邓龙江院士的研究成果开拓了电磁辐射控制材料领域的新方向和新领域,如二维单相多铁研究等,为凝聚态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热点,对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后记

    邓龙江院士的出生地安岳县、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都对他后来当选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安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邓龙江自幼受到熏陶,培养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的追求.

    据其老师和同学回忆,邓龙江初中时便踏实勤奋、善于思考、积极自觉、乐于助人。

    安岳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朴实勤奋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其日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品德基础.

    邓龙江在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完成电子材料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学习,系统掌握了电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其日后开展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等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求学过程中,邓龙江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科研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为其后来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邓龙江长期在电子科技大学担任教师和管理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学科建设和团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提升了他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影响力。

    邓龙江在担任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等职务期间,他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整合各方资源,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邓龙江在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邓龙江在该领域形成了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权威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邓龙江的研究成果,在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等武器装备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彰显了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邓龙江的科研成果推动了电磁辐射控制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