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他日,我亦非不能入中书省!!!
作者:黑的蚂蚁   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最新章节     
    李泰点了点头,示意萧德言继续说下去。

    其他僚臣也纷纷禀报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情况。

    每个人都尽量简短明了地叙述,以免让李泰感到更加疲惫。

    然而,尽管众人努力让气氛轻松一些,但李泰心中的疲惫和忧虑却难以消散。

    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不仅要在学堂中刻苦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处理卫王府中的大小事务以确保一切运转正常。

    这种双重压力让他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

    众人也看出了李泰的疲惫和担忧,他们心中同样感到不安。

    萧德言心念如电,他深知李泰的处境已到了紧要关头。

    若长此以往,只在学堂中埋头,不问朝政,必然会失去在朝中的影响力!

    他心中暗忖。

    之前殿下常伴君侧,巧言令色,深得陛下宠爱。

    可如今,久困学堂,连圣颜都难以得见,失宠之日,岂不是指日可待?

    念及此处,萧德言再难保持沉默。

    他迈步出列,深深一揖,沉声说道:“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泰眉头微皱,看出萧德言神色凝重,便道:“文行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萧德言直起身子,坦言道:“殿下,如今您久居学堂,虽然学业有成,但朝中事务却日渐生疏。”

    “长此以往,恐怕会在朝中失势啊。”

    李泰闻言,心中一沉!

    他岂能不知萧德言所言非虚?

    但无奈君命难违,父皇严令众皇子勤学苦读,他又怎能轻易脱身?

    他苦笑一声,摇头道:“文行所虑,我岂能不知?”

    “但父皇之命,重于泰山,我岂能抗旨不遵?”

    萧德言见李泰如此说,心中更是焦急!

    他深知李泰年少有为,未来本可一片光明!

    但若困于学堂之中,前途必然受限。

    他急声道:“殿下,臣并非让您抗旨,只是希望您能寻个两全其美之法。”

    “既能不负父皇所望,又能兼顾朝中大事!”

    李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他深知萧德言是真心为他着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他沉思片刻,缓缓道:“文行所言有理,我会好好思量,寻个万全之策。”

    萧德言见李泰眉头舒展,心知自己的话已触动了他,心中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此事确实急不得,需得从长计议,慢慢图谋。

    于是,他再次深思熟虑后,拱手向李泰献策。

    “殿下,臣有一策,或许能解您当前之困境!”

    萧德言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自信:“您不妨以学业为名,代替编撰修录之务。”

    “比如在课堂上,您可以多向师傅们请教关于各地农时、地利等问题,并认真做下笔记。”

    “然后,将这些笔记整理成册,交给陛下!”

    他顿了一顿,继续解释道:“这样一来,您既能身在学堂,不违陛下之命,又能通过编撰笔记,展示您的学识与才华。”

    “陛下见您如此勤奋好学,必然会对您大加赞赏!”

    “如此,您便可在不失宠的同时,慢慢积蓄力量,等待来日一飞冲天。”

    李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细细品味着萧德言的计策,越想越觉得此策甚妙!

    既能让他摆脱眼前的困境,又能为他的未来铺平道路!

    他心中不由暗暗称赞萧德言的智谋。

    “文行此策甚妙!”李泰忍不住击掌赞叹道,“这样既能不负父皇所望,又能让我在朝中保持影响力。”

    “真是两全其美之策!”

    萧德言见李泰面露喜色,知道自己的计策已得殿下欢心,心中自是欣慰不已。

    他深知,只要李泰能依计而行,未来的前程必然不可限量!

    于是,他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微微躬身,与僚臣们一同退下!

    离开正殿后,萧德言的心情愈发轻松愉悦。

    他心中暗暗得意,觉得自己的智谋与远见终于得到了认可。

    甚至开始幻想着,有朝一日或许能坐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

    然而,他也知道,想要实现这一宏图大志,就必须为自己的未来精心铺路。

    而首要之务,便是设法进入中书省!!

    一想到若能进入中书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萧德言便激动不已。

    “若是能进中书省,我便能更接近权力的中心,更能为殿下出谋划策,助他一臂之力。”

    “同时,也能为今后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到这些,萧德言不禁有些飘飘然!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身着丞相袍服,站在朝堂之上,与君王共商国事的场景。

    这种憧憬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

    这一日。

    阳光透过学堂的窗棂,洒在众皇子的案几上。

    学堂内,一位大学士正滔滔不绝地讲授着经史子集,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吟浅唱。

    仿佛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都融入了这堂课中。

    “夫子今日所讲,乃是《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大学士抚须而谈,娓娓道来。

    “曹刿以布衣之身,尚能为国谋划,其智其勇,可见一斑。”

    “诸位皇子身为天潢贵胄,更应以此为鉴,勤学不辍,以备他日为国家栋梁。”

    众皇子闻言,反应各异。

    李恪眉头微皱,似在沉思曹刿的智谋。

    李佑则面露不屑,显然对这古老的战事不以为意。

    李愔低着头,偷偷把玩着手中的玉佩,显然心不在焉。

    而李恽则是双目放光,似乎被大学士的讲述深深吸引。

    至于年幼的李贞,他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在学堂的一角,李治和李泰却显得格外认真。

    李治端坐在案几前,双手捧书,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大学士的每一句话,仿佛要将这古人的智慧都铭记在心。

    而李泰则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显然在深入思考着大学士所讲的内容。

    每当大学士提出一个问题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

    其见解之独到、思维之敏捷,让大学士都为之侧目!

    直到学士口若悬河,细述古代战事的种种奥妙。

    从孙子兵法到战国策,再到楚汉争霸的英勇事迹,他的话语仿佛将众皇子带入了那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岁月。

    正当众人沉浸于学士的讲述之中时,李泰却突然举手,面带思索之色。

    学士微微颔首,示意他发言。

    李泰站起身,声音朗朗:“夫子,学生有一事不明。”

    “方才您所讲的战事,固然精彩绝伦,但行军打仗,除了兵法、策略之外,是否还应考虑各地的农时、地利等因素?”

    “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后勤筹谋同样至关重要。”

    此言一出,学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皇子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李泰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这种课听听就好,何必如此认真?

    然而,学士却对李泰的问题大为赞赏。

    他捋了捋胡须,点头笑道:“卫王殿下果然聪慧过人,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你所言极是,行军打仗,除了兵法、策略之外,农时、地利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这些因素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说着,学士便开始深入讲述各地的农时、地利等知识。

    他详细解释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情况。

    还谈到了如何利用这些条件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李泰听得津津有味,手中的笔飞舞不停,疯狂地记录着学士的每一句话。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众皇子见状,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们心中暗自嘀咕。

    青雀今日怎的如此认真?

    这种课平日里他可从未如此用心过。

    难道他真的想成为一代名将,驰骋沙场?

    李恪轻轻扯了扯李佑的衣袖,低声笑道:“你看青雀那般模样,是不是被夫子的话给迷住了?”

    “说不定他日后真能成个大器呢。”

    李佑撇了撇嘴,不以为然道:“哼,他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

    “这种课听听就好,何必那么认真。”

    下课之后。

    李泰收拾好桌上的笔墨纸砚,将自己精心记录的知识点整理成册。

    他郑重其事地将册子交给仆从,叮嘱道:“此册务必亲手送到国子监,呈交父皇御览。”

    仆从肃然领命,怀揣着册子,小心翼翼地前往国子监。

    一路之上,仆从心中忐忑不安,生怕有什么闪失。

    终于,他来到了国子监的编撰局,恭恭敬敬地将册子递上,说道:“这是卫王殿下给陛下送来的课堂笔记,请陛下过目。”

    国子监的官员们闻言,不敢怠慢,立刻将册子呈交给了李世民。

    编撰局里。

    李世民接过册子,脸上露出一丝诧异的神色。

    他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都是李泰在课堂上记录的知识点。

    他逐页翻阅,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和赞赏的笑容。

    “哈哈,好!青雀这小子上课果然认真!”李世民忍不住赞叹道,“不错,不错!”

    这份笔记不仅记录了课堂上的知识点,还融入了李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李世民看着这些内容,仿佛能看到那个胖小子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身影。

    他心中暗自决定,要更加关注和支持李泰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