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道理,太史慈还是懂的。
一个人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孟母三迁”。
而要干大事,与什么人一起干。跟随什么人干是很重要的。
韩信跟着项羽的时候,不过是个执戟郎。
跟着刘邦就成了大将,成了大汉朝开国三杰之一。
张霸、典韦的骁勇,他刚才看在眼里,再加上一起并肩作战,他心里头就有了某些想法。
但是。
太史慈深呼吸了一口气,平复下了心情。然后他对张霸一抱拳,去看尸体,瞧瞧是哪里来的盗贼。
太史慈蹲下来看了一人的脸之后,大惊道:“是张勇。”
张霸捏了捏下巴,目中精芒闪烁。
这个时代人员流动很小。这些盗贼多半是东莱郡本地人,而看太史慈反应,这个叫张勇的人一定是个“大人物”。
简单来说,太史慈惹了仇家。而太史慈宗族不强,人丁不旺,麻烦大了。
“我有事,请张公去大堂安坐。”太史慈深呼吸了一口气,对张霸抱拳一礼后,就转身离开了。
“有人受伤吗?”张霸转头大声问道。
众人毫发无损。
张霸很满意,又说道:“把这些尸体摆正了。”
然后他与典韦先洗了洗,换了一套衣服,这才前往大堂坐下。
张霸低头看着案几上的油灯,嘴角微微翘起,这把稳了。
太史老夫人的卧房。灯亮着。太史老夫人跪坐在地板上,神色还算从容。
站在旁边的侍女却是瑟瑟发抖,一脸害怕。
“母亲。我进来了。”太史慈站在门外先叫了一声,然后才走了进去。
“情况怎么样?”太史老夫人很沉得住气道。
“不妙。”太史慈神色凝重,把事情告诉了太史老夫人。
张霸猜对了。这叫张勇的人是本地十分有名望的游侠,势力很大。而且三十条人命。
太史家麻烦大了。
太史老夫人听完之后,沉默了下来。然后她抬起头来对太史慈说道:“这是一个机会。”
“母亲你是什么意思?”太史慈糊涂了,这分明是个大麻烦。
太史老夫人却是自顾自的说道:“我儿骁勇,是猛虎。猛虎怎么能困在一个地方呢?”
“现在我们惹了大麻烦。东莱郡不是久留之地。而这位张公骁勇善战,又太平道一事确实可能酿成大祸。”
“我儿不如追随张公西去河东。”
“既是避祸,也是追随张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更不负这一身本事。”
蛟龙不会久困在浅滩。
她其实早知道自己儿子的归属了,要么沙场建功,要么战死沙场。
虽然现在有点早,但也没办法了。
不仅是盗贼张勇的事情。
还有太史慈把家传的宝弓都卖了。真是贫贱,难以为继了。
不如放手一搏,跟着张霸去河东,讨太平道发家致富,建功立业。
太史慈刚才就有此心,只是怕母亲不同意。如今一听,顿时得令,喜道:“好。”
“去吧。好好招待张公。”太史老夫人看着儿子的笑脸,也露出了笑容道。
“是。”太史慈站了起来,脚步轻快的走了。
“张公。希望你不辜负我儿。”太史慈走后,太史老夫人低下头叹气道。
大堂内。
张霸听见脚步声后,抬起头来看向大门口。便见太史慈昂首挺胸的从外走了进来。
太史慈原本很高兴,但是见到张霸的眼睛之后,却又犹豫了一下。
他之前拒绝了张霸,现在又。
想了一下后,太史慈走上去对张霸深深躬身一礼,说道:“张公。恕我厚颜。”
顿了顿,他又说道:“那张勇是东莱郡大豪强,很有势力。更何况现在三十条人命。”
“我有祸事了,请张公收留。”
说罢,他鞠躬到底。
“说什么收留,实在是太见外了。我们是并肩作战。我有你是如虎添翼。”
张霸哈哈一笑,站起来走到了太史慈的面前,抓住了他的双手扶起了他,诚恳说道:“贤弟。从此后,我们便是福祸与共的兄弟了。”
“是。”太史慈深呼吸了一口气,反握着张霸的手,热血沸腾大声应是道。
“呵呵。”典韦坐在一旁笑了起来。
既然太史慈决定搬家,那就好说了。众人当夜在庄园内安置。
第二天太史慈就派人报官。
太史家虽然宗族微弱,人丁不旺。但在官方也是有势力的,不怕张勇。
官府调查了一番后,就确认张勇做盗贼,袭击了太史慈。
之后太史慈就开始准备搬家的事情了,庄园老宅不卖,也留了一些田地,等未来回来。
该买的都卖了。
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太史慈便用车载着妻母,率领部曲打算离开了。
上午。太史家庄园外。太史慈亲自为自己的家门上了铜锁,然后深深看了一眼老宅,不再眷恋,转身看向张霸,行礼道:“张公。”
“嗯。”张霸点了点头,然后眼神示意一个部曲。部曲点了点头,下去取了一个用黑布包裹着的物品,张霸伸手接过,交给了太史慈。
“这是!!!!”太史慈的眼睛睁大了。他猜出是什么东西了,打开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家传宝弓。
“张公。我惭愧。”太史慈深呼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把弓还给了张霸。
张霸摆了摆手,说道:“没什么好惭愧的。收下就是了。”
他笑着说道:“兵器、战马、甲胄,是我们武夫吃饭的家伙。你以后要好好善待它,别再卖了。”
“有它们在,再困难我们也有翻身的本钱。”
“是。”太史慈深呼吸了一口气,无比感激的看着张霸,然后抱拳行礼道。
“走吧。”张霸哈哈一笑,转过身上马,率领了队伍出发。
河东在西方。
所以这一次是西归。
不过在回到河东之前,他还有两站。一是去看一看久疏问候的许褚。
刷刷脸,可别让这大块头忘记了他。
再去陈留一趟,看看未婚娇妻。
等回去河东,差不多就是一年了。
光和六年。
黄巾起义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