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第二种说法就是产后后遗症。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产下三男四女,要知道妇女生产本就是一次气血大亏损,更何况是生了七个。
这放到我们这里生孩子都是要去半条命的,按照青蛙那边的说法,一次去掉半条命,七次去了三条半的命。
这其中所耗费的气血可不是一般所能比的。
更何况从一些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了解到长孙皇后的身体原本就比较弱加上孩子生的多,所以......”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咱们不生了好嘛,咱们不生了。
孩子有了就行,老婆就只有一个。
长孙皇后看着从刚刚一直哭到现在,眼睛都哭肿了的二凤陛下,也点点头。
自己还在呢,自家陛下都隔一段时间被大臣说哭回来找她,要是自己不在了,自家陛下可该去找谁。
(之前有说过李世民爱哭,本着既然不做人那就缺把大德的思想,我找了好久关于李世民哭的统计。
在某乎上找到一个帖子,据其详细统计光有记载的就至少在670次以上。)
“讲完了李世民的此生最爱,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李世民的臣子们吧,想必贞观前期的臣子们都想知道谁才是陛下心中第一得意人。
想要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要看向凌渊阁,看看凌渊阁里到底都是谁呢。
要是在列的那就恭喜恭喜了,要是不在其中的话,那就要问问我们的二凤陛下喽。
话说在贞观十七年,随着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年龄也上来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的老兄弟们,于是命阎立本在凌渊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那么其中第一位是谁呢,那自然就是唐朝第一开国功臣长孙无忌。
这个姓是不是很眼熟,没错,长孙无忌就是长孙皇后的亲大哥,李世民的亲大舅哥。
不过人家可不是靠什么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家可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靠自己实力压倒他人排上去的。
在李渊晋阳起兵时人家就去了,可以说是大唐的从龙之功了,后面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铁杆中的铁杆。
我一个大舅哥咱俩一起长大,还是从龙之功,又是你心腹,这不给个第一说不过去吧。
人生际遇啊!果然重要。
除了这些人家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托孤大臣,李世民在临终时,任命他辅佐朝政。
你就可以看出,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心尖尖中的一个。
第二位:李孝恭,姓李,没错,他是唐朝宗室之人。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巴蜀就是人家攻略下来的,萧铣是人家平定的,流放岭南的那个岭南也是人家搞定的。
人家武能平定四方,文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在被打下的地方开垦田地,创设铜治,造福当地百姓。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人眼生,隋唐演义里没有他呀!那是因为他是李渊的人。没错,他死后陪葬献陵。享的是李渊的庙庭。)
李孝恭是在饮酒的时候发病去世的。李世民亲自我他孝服举哀,二凤陛下哭的老厉害了。”
李孝恭突然好感动怎么办,陛下可一定要注意身体啊!不可过度哀伤。
“下面就是杜如晦了,房谋杜断,什么含金量,就不用我说了吧!李世民铁杆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懂!
可惜,贞观四年人就没了。李世民大哭不止,三天都没缓过来。”
快太医,叫太医。如晦啊!身体不舒服一定要请医生来看,千万不要硬撑着,朕要没了你,朕该怎么办。说着李世民眼泪便要出来。
杜如晦看着自家陛下,俩人相看执手泪眼汪汪。
其他人臣子们,我才不羡慕呢。
“魏征,没错就是魏征,魏征早年是李世民他哥李建成的人,平定刘黑闼就有他一份功劳。
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带走。
哎呀呀,这么好的人才,我那太子老哥用不上了,全都是我滴。
这个,那个,还有这些,我都要。李世民美滋滋的打包带走了一批能人。
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魏征了。魏征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直言不讳,敢于劝诫。好吧说难听点,那就是喷子,贞观年间第一喷子。
原本的白月光变成了敌敌畏这谁能忍受。
我曾今以为你是个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人,如今得到了,人确实是这样的,但为什么没有告诉我,这是个喷火龙。
能把李世民喷哭的那种,就问你,这谁抗的住。
之前说过李世民对他起了好几次杀心,都是长孙皇后劝下来的。
千古一帝也不好当啊,这要放其他皇帝那,坟头草都有好几米了。
不过这可是贞观时期,所以魏征自然是活到死,但是谁能想到他死后还有一劫。
太子李承乾他反了,而魏征他在世时给李世民推荐的一个人也牵连在其中。
在自己亲爱好大儿的叛逆下,李世民这个老父亲绷不住了。
这时有人告诉李世民,你知道吗,魏征他以前写他前后的谏辞,还拿给史官看咧。
李世民听后,直接派人把魏征的墓碑推倒了。”
魏征看着自家陛下,你这还带死后算账的。
李世民要是没看到太子李承乾他反了,说不定这会就要心虚了。但是这会,什么魏征,朕没空理你。朕的好大儿怎么了,他怎么会反了了。
难受,朕要去找长孙。
长孙皇后看着此时还小的儿子,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这孩子是受到什么打击了,一会屏幕讲完大臣们后问一下。
“当然,后面李世民又派人重新立起墓碑。
除了喷子,魏征自然也是极有能力的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所以魏征排第四位,
下面就是房玄龄了,这么说吧,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就知道是什么成分了。
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
当然我们不讲这些,毕竟想要看这些直接查史书就行,何必在这里听我说呢,我说的还不一定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