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韩王移藩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瓜分的胜利果实,除了土地山川与草场外,还有元宝山的煤矿,朱由校当初之所以将元宝山煤矿提前说出来,就是想获得百官对自己发动进攻大宁的支持。

    战事结束后,元宝山煤矿就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挂靠到户部与工部,成立官营煤矿,另一部分则是挂靠到都知监下面的四海商行,毕竟明晃晃地将这种众人皆知的煤矿挂在内廷下面,吃相太难看。

    去年在赶跑河南地的鄂尔多斯部后,朱由校便遣人继续沿着屈野川圈占或购买荒地,这里可是有个储量十分庞大的煤炭区,不提前划拉到自己手上,朱由校都对不住自己这个穿越者身份。

    为了减少顺天府、保定府与天津府对西山煤矿的依赖,朱由校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让人在井陉到平定州一带的绵蔓水一带开采煤炭。

    加上大明建设优先修通了真定府到井陉与平定州的水泥路,所以井陉一带的煤炭挖掘出来后,便直接通过四轮马车运到了真定府,在真定府加工成蜂窝煤后,再售往附近的真定府、保定府、沧州府、顺德府与彰德府一带,甚至最远卖到了山东东昌府、济南府、青州府与兖州府一带。

    至于河南的煤炭供应,则被在河南怀庆府与山西泽州一带发现的大煤矿所取代,对于这种掌控外被发现的煤矿,朱由校自然不会让人去争抢,毕竟这附近可是有沈王、郑王、赵王、福王、周王等几个本地藩王,以及大大小小数之不尽的地主乡绅。

    这里面最爽的当属位于潞安府的沈王与怀庆府的郑王,没想到之前他们看不上的荒山野岭下面,居然埋藏着数之不尽黑乎乎的煤炭,他们俩完全是坐在一座座煤山上面啊。

    为了保住他们突然泼天来的富贵,在去年给宫里送的年礼,也比往常多了一倍,给九大内廷衙门的掌印太监们也送了不菲的礼物。

    但奈何九大掌印都是死心眼,这种藩王送的重礼,都明白有命拿没命花,所以沈王与郑王给内廷权宦送重礼的事情,便被传遍了朝廷内外。

    对于这种悄悄给皇帝身边人送重礼的行为,没有哪个皇帝与朝廷重臣容忍,毕竟本朝就有宁王朱宸濠这个典型案例存在。

    于是乎,御史与礼部官员的弹劾题本一遍又一遍地递到了朱由校的案桌上,朱由校看着垒得厚厚的题本,心里大骂了几声蠢货后,便干脆下旨削了两藩仅剩的最后一个中护卫,只让他们各自保留了一个中护千户所。

    至于文官们一个个请求削藩请求,朱由校自然明白这些文官和他们后面所指使之人想干嘛,他们不就是想借皇帝之手将沈、郑两藩为庶人后,好侵占他们所占据的庞大煤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道理朱由校还是十分明白的。

    没了藩王这层华丽的保护外衣,可不就是任由士绅官僚们随意揉捏的摆设了,更何况在有藩王这层身份保驾护航的前提下,官僚士绅们也是可以轻易拿捏他们。

    对此,朱由校也就利用这些人的请求,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郑藩与沈藩的所有世爵变成了逐代递减的流爵,直到奉国中尉后不再降等。

    毕竟这些人都还是皇族,朱由校也不想轻易将他们赶尽杀绝,奉国中尉的那点俸禄也只能保证他们过上比一般人稍强的生活,并不能保证什么奢侈的消费。

    面对庞大的以及未来会越来越多不递等的宗藩,尤其是其中的亲王与郡王,就算朱由校再怎么会赚钱,这些人迟早也会将大明吃垮,而逐代递减爵位的流爵办法,是朱由校目前能想到的最佳解决办法。

    相比亲王与郡王占据庞大的土地与其它一些社会资源,奉国中尉带给朝廷的压力就好很多了,朝廷付出的只不过是一点微薄的俸禄,却并不需要付出其它太多的东西。

    或许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越来越多的奉国中尉或许到最终只剩下一个皇族身份的空头衔,而俸禄则会被停发。

    但现在的朱由校可不会傻到急于马上全面实施流爵制度,更不会停发宗藩们的俸禄,毕竟目前他的势力相比整个官僚士绅集团来说,依然还是十分单薄,他还需要与自己利益几乎一致的宗藩们的支持,起码不能让他们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西北因连续大旱导致快速加剧的人地矛盾,朱由校便让司礼监的人在郑藩与沈藩之事被处理后,去平凉府私下接触一直想移藩的韩王。

    韩王第一任藩王是老朱同志的第二十皇子朱松,于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受封,建藩于辽东开原,在位十七年,一直居住于南京未就藩,最终也病逝于南京。

    朱松在永乐五年薨逝后,由其嫡子于永乐九年袭封韩王,并于永乐二十二年改藩平凉府,一直延续至今已历十一代十一王,比朱棣这一脉还多传了一代。

    目前在位的韩王是朱松的十一世孙朱亶塉,于万历三十九年袭封,目前在位已经十一年,而朱由校让司礼监去韩藩沟通的人,便是这个侄子辈的朱亶塉。

    朱由校让司礼监的人带去的优厚条件是:从干旱少雨的平凉移藩至辽东的广宁,五年辽东布政司四海日化的总代理,以及巫医闾山北面靠近细河上游的煤矿三十年产权,并有四海日化与煤矿产权有优先续签权。

    而韩藩作为交换的条件则是:举藩迁徙至辽东,原先在平凉等地的土地及其它资产允许自由买卖,移藩至广宁后,朝廷不再另外赏赐土地与王府,但可以在旧辽王府基础上自己修建新韩王府,而且允许韩藩在广宁等地购置土地,但土地总亩数不得超过十万亩,并且接受朝廷逐代递减爵位的制度。

    朱由校给予韩藩的条件可以说是诚意满满,在西北那种干旱少雨的地方过着苦哈哈的穷日子,还不如去到广宁过上富足不缺水的日子,广宁虽然也是苦寒之地,但降雨量与土地肥沃程度可比连续几年大旱的平凉府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