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整顿地方学政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有了综合系统教育的皇家学院毕业生,将能很好地适应西山武学的教学要求,并能在其中表现得十分优秀,从而在整体上优于一般的武学学生,进而在军队中成长得更快。

    至于宗室子弟不能担任高品武将的规定,朱由校是不会选择打破,毕竟这些宗室子弟也是皇权稳定的极大威胁者。

    父子相杀与兄弟阋墙的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地上演,更何况是这些早就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

    此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学与从事各项运动项目,每学年都会选出排名前百分之五的学生进行奖励,除了证书与奖章外,还会有对应的物质奖励,比如银子、枪械、运动用具等物。

    甚至在毕业时,三年综合成绩表现最为优秀的前三学员,还会额外获得一匹良驹。

    朱由校如此重视皇家学院的运动项目,除了自身喜欢外,还有就是希望皇家学院的学生除了拥有丰富的学识外,还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对于皇家学院新校区的修建,在京的绝大多数官员都知道此事,而且早早就开始想着是否将自家的孩子送去读书,毕竟原先皇家学院毕业的学生,综合能力的确比一般的县学与乡学同龄学生能力上要强不少,尤其是在经商算账与言谈举止上面,是格外的突出。

    对此,朱由校在看完新校址后,便让三位祭酒将皇家学院对外招生的信息传了出去,而这自然会引起整个京城上层家庭的又一轮讨论。

    在这些人的眼中,熟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自然是上上之选,但家族中总有那么几个读书不成的子弟,放在国子监与县学只能是混日子,而皇家武学所培养的学生,虽然无法参加科举,但个人能力上面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

    所以,这些家族中读书不成的子弟,皇家学院是他们一个非常不错的另一个去处,而其中的商学院自然是他们的优先选择,毕竟这些读书不成的子弟,未来的方向则是替家族打理生意,而商学院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

    自从《官员致仕与荣养方案》最终得到皇帝批准后,大理寺丞房壮丽、国子监司业成基命与云南左参政董其昌三人就成了首批因年龄原因不得不致仕的官员,朱由校之所以批准三人致仕,除了年龄上的原因,还有三人与东林党关系莫逆。

    为了给三人体面,朱由校批准了吏部给予三人分别加半级的散阶,也就是从四品的朝列大夫、从五品的奉训大夫与正三品的嘉议大夫。

    对于三人的致仕,很多年龄接近致仕规定年龄的官员,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慌张,纷纷鼓动科道言官上疏弹劾吏部尚书王永光与首辅方从哲,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充分表明方案已经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

    几乎每一项政令的下达,除了有人会反对,自然也会有人赞同与支持,比如此次《官员致仕与荣养方案》的颁行,不少因高品级官职被老年官员长期霸占的局面顿时成为过去式,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能大大提高升官的速度。

    此外,一些为官比较清廉的官员,朝廷保留了致仕官员两成俸禄的荣养金,足够让他们在晚年时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更何况还有面积不小的免税土地。

    至于同样到达了致仕年龄的刑部尚书汪应蛟、三边总督亓诗教、工部左侍郎杨庭筠、太仆寺卿萧近高与湖广提学张懋修,则被朱由校挽留了一年。

    汪应蛟、亓诗教、杨庭筠与萧近高三人被朱由校挽留,是因为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而张懋修完全是因为出于对张家的弥补。

    在隆武二年处理地方学院的时候,朱由校觉得大明地方学政官有点乱,管一省学政的提学官品级不定而且来源十分繁杂,而府州县的学政官只有待遇却没有品级。

    对此,朱由校与内阁大学士及礼部三位堂官商议一番后,决定将地方学政官给明确下来,其中,管一省学政的提学官从翰林院侍读和侍讲学士或礼部郎中中挑选,品级定为正四品,受地方巡抚与礼部双向管理。

    而管一府的学政官教授,品级定为正六品,管一州学政的学正为正七品,而管一县学政的教谕为正八品,同时新设管一乡学政的训导官,品级定为正九品,官员由布政司举荐,提学官批复,礼部复核。

    而张懋修作为万历八年的状元郎,中状元虽有张居正的因素,但会试时能考到位置靠前的排名,说明才学自是不低,而且被贬为庶人前,已经是翰林院的从六品修撰,过去这么多年,虽一直闲居在家,但才学肯定更为深厚,被起复为湖广提学官,不管是能力与资历,肯定是十分的足够。

    至于张居正的五子张允修,张居正被平反后,被重新起复为尚宝司丞,不久后又被提拔为尚宝司少卿,在邹维琏赴任直隶巡抚后,再次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尚宝司卿,按《官员致仕与荣养方案》规定,张允修也应该于今年致仕,但也被朱由校强留了一年。

    而同样在世的张居正次子张嗣修,因年龄偏大,他选择了归家修养,因他是万历五年的榜眼,曾经的翰林院修撰,朱由校让他以礼部右侍郎与通议大夫的官衔致仕。

    而张居正的其他儿子,皆有不同品级官职的赠予,长子张敬修的孙子张同敞还被朱由校任命为大明烟草的负责人。

    地方学政官得到一番梳理后,加强了礼部对地方教育的管控,将原先属于布政司直接任命的府州县学政官员,收归到了提学官与礼部的管辖范围内。

    而新增的乡学训导官,除了给闲置的秀才举人安排了个去处外,也算是在教育上率先实现了皇权下乡的先河。

    礼部对地方学政的收权,除了加强对地方教育的管控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社会风气,同时也能让礼部和户部的一些政令在地方上有对应的官员去执行,比如乡学普及、废除贱籍与匠户等歧视性的户籍制度、禁止裹小脚与强制树立贞洁牌坊等。

    至于诱发朱由校下定决心整顿地方学政的私立学院,自然是地方学政改革时的重点整顿对象,尤其是东南几省的私立学院,除了继续反复重申东林书院为异端外,还禁止了他们公开的各种结社,至于私下结社,则也在礼部的重点打击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