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革命尚未日成功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李承平中了会元后。

    相较于其他会馆,尤其是江西等一众夺魁热门会馆,原本较冷清的陕西会馆,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从中午开始,一直到晚上,整整一个下午。

    陕西会馆里里外外到处都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到处都是喜庆的氛围。

    各省会馆的士子们纷纷闻讯赶来,想要一睹这位新科会元的风采。

    毕竟,能够成为会元,那可是无数士子梦寐以求的荣耀啊!

    尤其是当大家听说李承平已经连中五元,更是惊叹三连,一个个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本朝科考以来,还从未有过连中五元者,若这李久安再得中状元,那就是六元了。”

    可以说,这一整天,整个京城的士子们都听说了李承平这个名字,他已经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而那些与李承平还算有些交情的朋友们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赶到了陕西会馆,为他送上祝贺。

    王睿等一群人听到消息就早早动身过,他们和李承平相识不久,但不妨碍他们会攀交情。

    什么官船情谊,花坊游船之类的,只要是他们和别人干过的,全往李承平身上扯。

    然而,尽管此刻的陕西会馆热闹非凡,但这种热闹终究还是有个限度的。

    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杏榜并不是这些在榜士子的最终目标,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还是后面那场定生死的殿试。

    而且,这次会试中有不少成绩不佳的贡士,他们心中正憋着一口气,希望在半个月后的殿试中一雪前耻,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虽然很多人都对李承平表示了祝贺,但并没有太多人敢过多的去打扰他。

    大家都明白,现在可不是前倨后恭的时候,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去套近乎,只会被视为捣乱。

    毕竟,殿试将至,每个人都需要集中精力准备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谁也不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和状态。

    所以大家都很懂事的点到为止,热闹过后,会馆内便恢复了静谧。

    刘孖然与那些落榜士子的打算不同,那些人大概率是准备回乡,为继续下一次会试备考。

    他则打算在京待些时日,后面再做盘算,这是大家一开始进京就计划好的。

    对于这次考试,刘孖然已经尽力了,现在需要调整状态。

    李承平相信他,后面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而对于其他落榜士子来说,他们则面临着更为艰难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回家乡继续备考,但也有人会考虑放弃科举之路,寻找其他的出路。

    尤其是那些屡试不第的中年举子,蹉跎半生,终究是错付了。

    无论怎么讲,春闱都是所有士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与此同时,李承平的生活也并不显得空泛。

    虽然他没有像其他士子那样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扰,但他同样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赵琳早已为他规划好了未来半个月的生活,希望他能够在殿试中一展风采。

    赵琳对李承平充满了期待,甚至还为李承平准备了一场——小黑屋特训。

    他特意收集整理了不少策问题目,让李承平按照题目练习。

    这样一来,李承平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殿试的环境,发挥出最佳水平。

    当李承平看到这些策问题目时,不禁叹道:\"果然如此。\"

    \"果然什么?\" 赵琳好奇地问道。

    李承平端起桌上茶杯,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师父您就是对徒儿有信心!这题目怕是一早就准备好了的。”

    赵琳瞪了他一眼,轻斥道:“别嬉皮笑脸的,给我严肃点!殿试的题目可是相当刁钻的,关键不在于文章要做得多么出色,而在于能否揣摩到皇上的心意。”

    说着,他伸手在宣纸上轻轻一点。

    殿试当天的策题是由皇上亲自拟定的,皇上的心思向来难以捉摸,可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殿试的策问题目。

    赵琳只能嘱咐李承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在答题时文章都不能过于夸张和空谈。

    实际上,赵琳心里清楚,自己这番叮嘱也是多余的。

    因为他太了解自己这位弟子,他的文章一向朴实无华,从不浮夸。

    在这方面,他并没有太多可担心的。

    “接下来的道路就要靠你自己去走了,为师已经教完平生所学。”

    经过殿试后,他的这位弟子将正式踏上仕途之路。

    于是,他表情严肃地说道:“臣无二主,陛下虽然已经年迈,但现在并不是攀附东宫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清楚自己的立场,切不可冒险赌博。”

    李承平恭敬地点点头。

    随即,李承平自顾自地为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

    紧接着,赵琳开始轻声讲述起朝廷中的一些事情。

    赵琳的每一句话都在提醒李承平,不要与东宫过于亲近,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从龙之功其中的风险有多大,李承平当然知道。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最难测,一不小心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像这种迎立新君的事,他是绝对会远离的。

    他深知官场险恶,人心叵测,越是靠近权力中心,越容易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

    不说东宫在储君位置上已经坐了不知道多少年,早就有了自己的牢靠班底,此时靠过去不过是锦上添花。

    而且,皇帝年迈正是多疑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他的警觉和猜忌。

    如果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对新君的支持,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原本事不关己,却偏偏要去招惹一身晦气,岂不是自讨苦吃?

    太子本质上就是在抢皇上的权力,这一点李承平看得很清楚。

    在这个敏感时期,如果站错了队,后果不堪设想。

    皇权交替,必然伴随着权力的重新洗牌和利益的再分配,其中的风险可以预见。

    见李承平目光清明,赵琳十分欣慰。

    自己的这位弟子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实属难得。

    这样的品性在官场中极为可贵,也让赵琳对他充满信心。

    想到这里,赵琳不禁想起数年前的一件事情。

    当时他与老友在陕西分别时,老友曾打听李承平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