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留侯
作者:不敢轻言语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最新章节     
    【“谋略之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回顾张良的一生。#张良#楚汉之争#历史】

    【同为“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被诛灭三族,萧何饱尝牢狱之苦,而张良却得以功成身退?】

    【作为中国第一代顶级谋士,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进则为帝王师,退则为逍遥身,就连诸葛亮在其面前,也显得没那么耀眼了。】

    ——“我不服,诸葛丞相不逊色任何人!”

    ——“不好说谁强,但忠心这方面肯定是诸葛丞相更胜一筹吧。”

    【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而在帮助刘邦立国以后,张良又能急流勇退,隐居于紫柏山之中,称为千百年来,华夏人纷纷效仿的典范。】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回顾一下张良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吧。】

    【张良从公元前250年出生在h国,到公元前186年病逝,张良终年六十五岁,可以说他为大汉王朝操了一辈子的心。】

    【他帮助刘邦智取豌窑,使其得以在项羽之前入主关中,鸿门侍宴,计保刘邦,使其有惊无险,全身而退。】

    【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张良献计明烧栈道,声东击西,使其得以复得关中,下邑奇谋,更是帮助刘邦战胜楚军。】

    【功成身退之后,张良又被吕雉请出山,再话良策,抱住了太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可以说西汉的成长,与张良那是息息相关的。】

    【要想看懂张良的一生,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汉朝。

    大汉创业天团一个个坐在位置上,眼神颇为期待。

    他们看出来了,天幕这是要把他们汉朝出名人物说个遍啊。

    所以他们心中都在暗自期待,天幕会不会说到他们。

    若是能说到他们,那他们当着诸天万界的面,可就太长脸了。

    “行了,行了,瞧你们那点出息,淡定一点!”

    “要想朕一样知道吗,要做到波澜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才是真英雄。”刘邦一脚踩在桌案上,一边自得地说着。

    底下的人闻言,都忍不住撇了撇嘴,在心里暗暗吐槽。

    还好意思说呢,天幕都说完你了,你当然不担心了。

    咔咔咔给你一顿夸,看给你得意的,嘴都要笑歪了。

    还英雄呢,你跟英雄沾边么你。

    刘邦知道他们心里在想着什么,可他不在意,翘着二郎腿,在那怡然自乐。

    ……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h国人,公元前250年,张良出生,可以说他是汉初三杰众,出身最为显赫的一个,他的祖辈在h国担任过五代的国相。】

    【所以从小张良就接受了非常正规的诗书礼教,冥冥之中他就是h国国相的天选之人,而且张良不仅出身显贵,还长得极为英俊漂亮,妥妥的高富帅。】

    【就这样,张良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可就在张良21岁的时候,h国却被秦国所灭。】

    【张良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在这一刻化为了泡影,于是他带着300多名私家仆人,将自己全部的家财都投入到了反秦的事业当中,一心想为h国复仇。】

    【公元前218年,张良耗尽了万贯家产,收买了一个大力士,专门为这个大力士打造了一只重大120斤的大铁椎,并且派人四处打听秦始皇东巡时的行踪,准备行刺秦始皇。】

    【当东巡的车驾行至博浪沙的时候,提前埋伏好的张良指挥大力士,用大铁锥朝着车队最豪华的那辆车砸去。】

    【虽然乘车的人当场被砸身亡,但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就有所防备,所以时常更换座驾,因此幸免于难。】

    ——“这不会是《秦时明月》里的大铁锤吧。”

    ——“笑死,嬴政也是个老6,直接准备了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驾,小良子只能堵运气。”

    ——“都被刺杀出经验了,只能说这就是专业。”

    【事发之后,秦始皇异常愤怒,下令在全国缉拿元凶,三十三岁的张良因此不得不改名换姓,流浪到下邳。】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贵族少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流浪儿,但也正是他在下邳的这段流浪经历,使其得以快速成长。】

    【一年后的一天,张良散步到沂水桥头,偶遇了一位穿着粗布短跑的老头子,这个老头子故意把鞋脱掉,扔到了桥下,然后傲慢的差使张良为自己捡鞋。】

    【捡了鞋不说,还抬起脚让张良为自己穿上。】

    ——“也不知道这老头有没有脚气啊。”

    ——“我去,你这关注点够离谱的。”

    【一时落魄的张良强压怒火,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半跪在地,小心翼翼地帮老人把鞋穿好,并多次忍耐老人的无礼刁难。】

    【这才得到了一本名为《太公兵法》的无价之宝,在流浪的十年中,张良细心研读此书,为以后帮助刘邦出谋划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头是黄石公吗?”

    ——“应该是,那本兵法据说是姜太公撰写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同时多年的流浪生涯,也使得张良得以洞察百姓的疾苦,因此更加坚定了他推翻秦王朝的决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各地的反秦武装也风起云涌,42岁的张良此时便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但因为身单势孤,难以立足,于是张良便率众前往投奔刚刚被项羽所拥立的楚王,没想到半路却被刘邦截了胡。】

    【二人一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也能够马上领会,因此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楚王的计划,决定辅佐刘邦。】

    【一年后,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经发展至七万人之多,并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城共赏大事。】

    【不忘复兴祖国的张良向项梁献策,让其拥立横阳君为韩王,借机为楚国多树立党羽。】

    【就这样,张良达到了自己复韩的目的,并如愿的成为了h过的司徒,也就相当于丞相。】

    【但韩王的军队却在收复失地的战斗中,与秦军打成了拉锯战,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而刘邦这头,也被楚王承诺,谁先入关中,便可立而为王。】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攻入颍川,与张良,韩王合兵一处之后,接连攻取了秦国数十座城池,刘邦请韩王留守故都阳翟,带着张良继续挥师南下。】

    【在张良的计策喜爱,刘邦兵不血刃的轻取了宛城,解除了大军西进的后顾之忧。】

    【经过张良的运筹帷幄,刘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取下了姚城,大败秦军于蓝田,比项羽提早一步进入了关中。】

    【接受秦王子婴献上的传国玉玺,退兵霸上,约法三章,从而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占据了主动。】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攻破函谷关,想要与刘邦一决雌雄,张良利用自己与相遇的叔父,项伯之间的交情,给刘邦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使得刘邦得以在鸿门宴中全身而退。】

    【不久之后,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按照自己的喜好分疯了十八位诸侯王。】

    ——“会不会用词啊,什么叫恃强凌弱?”

    ——“说的也没错,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强者凌辱弱者。”

    ——“也不算按照自己的喜好,他是有自己的想法在的,虽然有些地方分的却是不咋地。”

    【刘邦自然被分到了最为偏僻荒凉的巴蜀做了汉王,更过分的是,项羽还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分给了秦朝的三个降将,想借此来遏制刘邦北上。】

    【张良在离开刘邦返回h国之前,将刘邦所赐下的金银财宝全都交给了项伯,让其说服项羽给刘邦加封了汉中地区。】

    【还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栈道,表示再无东出之意,以此消除项羽的猜忌。】

    【同时趁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这才有了日后,韩信,张良联手,一个明烧栈道,一个暗度陈仓的历史佳话。】

    【后来,无辜的韩王却因此被项羽所杀,无奈之下,张良也只好再次投奔刘邦,被封为成信侯,时年45岁。】

    【因此项羽杀韩王,也算是间接帮了刘邦的一个大忙。】

    【公元前205年,刘邦接连收降了五个诸侯王,得兵56万,并趁着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的时候,攻下了楚国的都城彭城。】

    【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很快便大败于项羽回救的部队,只好带着张良等数十骑兵,狼狈出逃,逃至下邑时,惊魂未定的刘邦已经心灰意冷,认为大势已去。】

    【而张良却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献上了着名的下邑之谋,先是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又派遣使者联络彭越。】

    【之后派韩信北击燕,赵等地,迂回包抄楚军,内外联合之下,最终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

    【一年后,韩信击败龙且,灭楚军20万,汉军完成了对楚军侧翼的战略迂回。】

    【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就在刘邦准备撤兵的时候,张良以一个谋略家深邃的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

    【于是建议刘邦乘胜追击,若是放楚东归,犹如放虎归山,必将祸患无穷,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撕毁盟约,轻率大军追击项羽。】

    【见韩信和彭越迟迟不肯出兵,张良深知其中的奥妙,于是让刘邦以加封土地为代价,最终使韩信和彭越率军而出。】

    【五路大军将项羽困在垓下,最终于乌江自刎。】

    【一年后,刘邦正式即帝位,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韩信,张良,萧何被刘邦认为是汉朝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最大功臣。】

    【因此这三人被后世称为汉出三杰,刘邦更是盛赞张良,“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表示自己不如张良。】

    【并且在张良的劝说下,定都关中,大肆分封,确保了汉朝的稳定。】

    【此年张良48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也成为了日后谋士的最高评价。】

    【在天下初定的五年里,张良渐渐地开始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逐步从帝者师,退居为帝者宾的身份。】

    【在刘邦诛灭异性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也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退的处事原则,极少参与谋划。】

    【面对皇室内部的残酷斗争,张良则恪守疏不间亲的原则,明哲保身,直到公元前197年,西汉王朝又出现了一场危机。】

    【刘邦察觉吕后怀有异心,有想要代刘而王的迹象,于是便想要改立太子。吕后眼看儿子的太子职位不保,于是赶紧向张良求救。】

    【张良认为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使天下安定,于是告诉吕后,只有请到商山四皓,才可保下太子。】

    【这个吕后还真将四位老者请下了山来辅佐太子,刘邦见太子羽翼丰满,就再也没有提及改立之事,吕后也因此对张良更加敬重。】

    【一年后,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前去镇压,让张良辅佐太子代理朝政,张良也是极少出来议事。】

    【公元前186年,六十五岁的张良病逝,张良的一生,论功行封时,他请辞过三万户食邑的封地,而选择了在自己与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坐了留侯。】

    【汉朝政权日益稳固的时候,他又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明哲保身,这才有了如今的留侯祠。】

    【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少有的名节无损的谋臣之一,被后世争相效仿。】

    ——“完了,棒子国明天交就会说张良是棒子人的。”

    ——“笑死,你是懂棒子的。”

    ——“如果张良真的投奔了项羽,有他和范增在,真的没刘邦什么事了。”

    ——“得了吧,项羽更笨不听劝的。”

    ——“有一说一,张良的大招确实很恶心。”

    ——“感觉他也没啥厉害的,还不如陈平呢。”

    ——“是是是,当年就应该请你出山才对,请你不但能大嘴仗,还能用键盘拍死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