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东汉王朝的兴衰
作者:不敢轻言语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最新章节     
    其实王莽同志的改革进行的非常不顺。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他的理念实在过于超前,完全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于是遭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的反对。

    屋漏偏逢连夜雨,又赶上了这一时期气候大变,自然灾害频发,黄河决口,瘟疫横行,底层老百姓根本都活不下去了,于是开始民变四起,推翻王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公元21年,一颗彗星竟然在东南方出现了5天才消失,这在当时被视为是除旧布新的征兆。就在当年刘演和刘秀所在的南阳也发生了饥荒,很多农民都开始造反。

    大灾之年,刘秀也没有地可种了,第二年就和哥哥刘演一起起兵,加入了当时风头正盛的义军绿林军。

    刘演刚起兵时,宗族的人都不太敢追随。后来直到看见刘秀也穿着戎装出现,众人方才惊呼,就连老实巴交的刘秀都起兵了,这才开始纷纷加入绿林军。

    绿林军的势力发展很快,后来又拥立了汉室宗亲刘玄为更始帝,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从最初的骑牛作战终于混上了高头大马。

    小打小闹的起义也就算了,在自己眼皮底下称帝可不行,王莽当即派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42万,号称百万大军前往剿灭更始政权。

    王莽这支大军的配置相当高,其中不仅有号称精通63家兵法的战术达人,还招募了很多奇人异士,有驱赶猛兽虎豹的,有骑着犀牛大象的。

    更有一位叫做巨无霸的家伙身高一丈,腰粗十围,走在队伍前面,当做开路先锋。军队的旌旗延绵千里不绝,堪称秦汉以来军队出征的最大场面。

    而此时的刘秀正带着几千人奉命前往阻击这支史无前例的军队。走到半路时,哨兵回来汇报说新莽大军浩浩荡荡,站在山顶上都看不见队尾。

    刘秀大惊,奔进了邻近的昆阳城留宿安抚大伙儿固守昆阳城,自己则带领13骑出城去请救兵。刘秀前脚刚走,

    新莽大军就将昆阳城里里外外围了几十层,部队有的造云车,有的挖地道,还有的直接用冲车撞城,弓箭不要钱一样的往城里射。

    昆阳守军一看,这哪能守得住啊?扛着门板抵挡箭羽,祈求投降,可没想到大司空王邑根本不接受投降,还说势必此城要喋血而进。

    可就在当天夜里,一件超级震撼的事情一下子就灭掉了王邑的威风。就在新莽大军酣睡之时,突然一颗尾巴带着火的流星直接砸进了新莽大军的营地,紧接着刘秀请来的1万多援军也杀到了,

    他亲自率1000骑兵冲在最前头。可偏偏这个时候王邑的脑子也短路了,他竟下令只派和刘秀相等数量的部队,其他部队不许参战。

    接下来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平日里老实胆小的刘秀竟犹如战神附体,在混战中直接杀了个七进七出,一会儿的功夫就砍了新莽军几十个人头。

    刘秀的手下都看呆了,不是刘秀平日太能装了,要么就是敌军根本就不堪一击。汉军的士气一下就上来了,无不以一当百,奋勇冲杀,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1万多人竟把新莽几十万大军给搅乱了。

    然而这还不够,随着天空中一声炸雷响起,突然狂风大作,风大到直接将昆阳城里的屋顶全部掀开,紧接着就是开闸放水一般的大雨倾泻而下,城边的滍川河水暴涨

    ,新莽军中的那些虎豹豺狼全都吓得瑟瑟发抖,那个巨无霸也没了影。新莽大军顿时乱作一团,淹死的人不计其数,滍川被尸体堵的。

    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邑和仅剩的千余旌旗还是踏着尸体渡河,方才得以逃脱。缴获的军用物资,刘秀带着人往城里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

    他本人也因此名闻天下,此战出现的各种神奇让他的位面之子称号实至名归。

    昆阳一战,新莽的主力被消耗殆尽,再也无力抵挡各路义军的进攻。几个月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同志被杀,尸体被一军瓜分,头颅成了东汉历代帝王的藏品。

    位面之子和穿越之子的决战到此告一段落。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藁城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12年后,光武帝扫平关中,平复陇西,最终一统天下。

    【一口气看懂东汉的兴衰#历史#东汉#小知识】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汉朝继续合祚,开启了东汉王朝。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至公元220年,汉献帝退位,东汉王朝一共经历了195年历史,先后有14位皇帝。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王朝。

    东汉刚刚建立时并未统一全国,虽然王莽已死,但是各地义军军阀依然混战不休。当时最大的两支势力绿林军和赤眉军在刘秀登基后,刘秀派大将围攻洛阳。

    洛阳的绿林军坚守数月,在刘秀的劝诱下投降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在取得开门红之后,刘秀继续进军关中歼灭赤眉军。

    接下来禁军陇右,巴蜀等地消灭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历时11年终于统一全国。

    刘秀吸取了西汉王朝的历史教训,退功臣而进文吏。在给予开国功臣优厚物质待遇的同时不给予实权。

    当时开国功臣二三十人,封侯百人,仅有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能参与国事。同时刘秀严防外戚后党干政,不许他们参与政事。

    在防范勋贵外戚的同时,刘秀大力整顿吏治,恢复经济,完善察举制,选拔天下贤士,入朝为官,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东汉前期的繁荣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崩,汉明帝刘庄即位。刘庄继承了父皇的执政方针,约束宗室贵族,外戚后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此时丝绸之路已经断绝60余年,北匈奴统治的西域诸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耿秉出征北匈奴,在天山大败呼衍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再次打通了中断半个世纪的丝绸之路。

    不久汉明帝去世,北匈奴反攻与车师国围攻汉军,汉章帝刘达继位后出兵解围,两次增援班超,让他继续经营西域。

    汉章帝继续了父祖的事业,后世将明章二帝在位期间合称为明章之治。尽管自光武帝开始东汉对外戚一直严防死守,但是在汉章帝时期还是出现了外戚跋扈的现象。

    汉章帝性格宽厚,对小舅子窦宪颇为纵容,再加上汉章帝英年早逝,最终让窦氏一族掌握大权,再次让东汉走上了外戚专权的老路。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仅有10岁,由养母窦太后摄政,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

    窦太后在汉章帝一朝就是宫斗冠军,掌权以后排挤宗室诸王,重用娘家亲戚,派兄长窦宪北征匈奴,乐羊封狼居胥,以此让窦宪官至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随着汉和帝的日益成长,窦宪也愈发嚣张跋扈,让汉和帝十分不满。公元92年,汉和帝诛杀窦宪夺回了权力,东汉国力在和帝亲政之后达到鼎盛。

    西域诸国归附东汉,是东汉的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

    然而汉和帝27岁就驾崩了,东汉陷入了太后称制,皇帝夺权的怪圈之中。汉和帝驾崩时,河西皇后邓绥册立刚出生100天的刘龙为帝,以女君之名临朝称制。

    然而刘龙还不满周岁就夭折了,邓绥又立旁支宗室刘祜为帝,即汉安帝,继续垂帘听政,邓绥先后执政16年。

    当时东汉天灾人祸不断,邓绥功行节俭,关心民生,杜绝奢侈浪费,平反冤狱,并且笼络士人,为自己拉了一大波好感,也在后世留下了“邓太后盛东汉”的美名。

    然而邓绥执政期间丝毫没有放松过自己的权利,汉安帝形同傀儡,在依靠娘家兄弟的同时,邓绥又将身边的宦官引为心腹,这也引发了之后的宦官专权问题。

    公元121年,邓绥去世后,汉安帝立即清算邓氏家族,然而汉安帝的手腕比邓太后远远不如。新的宦官、宫人与皇后阎氏一族相勾结,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东汉国力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皇后阎姬迫害太子刘保,史称安帝将刘保废为济阴王。

    然而安帝废太子后不久就突然去世,阎姬和兄长阎显秘密册立汉安帝的堂弟刘懿为帝,但是刘懿刚登基不久就病死了。

    就在阎显兄妹焦头烂额之际,宦官们再次发动政变,诛杀阎显一党,拥立废太子刘保为帝,史称汉顺帝。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东汉的国力已是大不如前,此时的汉顺帝仅有11岁,阎太后又被赶到离宫,朝政大权由宦官和乳母宋娥把控。

    汉顺帝引入了外戚梁氏,来制衡宦官,摒弃了乳母宋娥,然而汉顺帝死后,梁氏又继续专权。东汉走进了死胡同里,讽刺的是当外戚和宦官都相继退场之时,东汉的统治也将会走到尽头。

    汉冲帝年仅3岁就夭折,梁太后又立宗室刘志为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不满梁氏专权被毒死,梁太后继续逼宗室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出师表》中所写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就是指汉桓帝与汉灵帝时期。此时的东汉吏治腐败,弊病四起,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些清流的士大夫、太学生聚集在一起,针砭时弊,抨击政治,反对宦官专政,声势愈发浩大,宦官集团也不甘示弱,仗着皇帝当靠山,对政敌大肆报复,引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在汉灵帝时期,汉灵帝也是宗室出身,由外戚窦武拥立,窦武站在清流这一边掌权以后启用这些受罚的士人,计划铲除宦官集团,

    没想到事情败露,宦官曹节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灭窦武一族,将窦太后迁到南宫,又发动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造成大量士人逃亡,影响极为恶劣。

    作为皇帝的汉灵帝刘宏也毫无治国才能,卖官鬻爵,纵容宦官十常侍胡作非为。汉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常侍的党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同时一则不祥的谶语开始在东汉流行。当时东汉流行谶纬之学,一部名叫《春秋命历序》的纬书预言汉朝在400年时将会有大难。

    此时的汉朝已是天灾不断,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聚众造反,对本已腐朽的东汉再次施以沉重的打击。

    虽然黄巾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但它所留下的影响却极为深远。首先是一大批新生代将领在讨伐黄巾之乱时立有战功,崭露头角。

    其次,朝廷疲于应付黄巾军,允许地方州郡募兵,这直接导致了日后的割据势力出现。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立自己的儿子刘辩为帝,是为少帝。其兄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听从袁绍之言,召董卓进京。

    然而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十常侍所杀。袁绍、曹操带兵杀入宫中,将宫中宦官血洗一空。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出逃,见追兵已至,投水自杀。

    至此,困扰了东汉百年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通过物理手段根除,然而东汉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董卓进京之后,东汉的中央政权彻底沦为军阀的傀儡。董卓为何皇后所生的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引得各路诸侯讨伐,揭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北方各镇混战不休,一大批士人南渡避难,为刀耕火种的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日后的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埋下伏笔。

    公元196年,曹操迎立刘协监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的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三国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战后围绕着荆州如何划分,孙权与刘备争执了数年。公元214年,刘备得益州与孙权进行湘水划界,然而孙权依然不满。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败曹操,留守荆州的关羽北伐樊城。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东吴所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逼迫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大魏,至此东汉王朝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