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那些伟大的构想
作者:九霄   梦回1949,列强就是用来坑的最新章节     
    胡振华如果要监听那个房间,绝对没有问题,但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没必要!

    卡特和吉姆拉谈完后,发现胡振华正趴在天文望远镜前看星星。

    望远镜是tA光学的最新产品:反射式望远镜,他是用反射镜作物镜,主镜一般为凹面镜,通过反射光线来聚焦成像。

    卡特没有打扰胡振华,而是躺在一旁的黄花梨摇椅上,悠闲的享受着江风。

    胡振华看的很专注,这个时代光污染很少,空气纯净,是观测太空的黄金年代。

    老胡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眼睛发酸,他才盖上了物镜和目镜的盖子。

    卡特见他落座,笑道,

    “吉姆拉想在你这住几天?”

    “没问题,我这里房间多得是,他想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

    “你就不怕他牵连你吗?”

    “这是我的地盘,谁能牵连我!”

    胡振华同样躺在摇椅上,仰头看下星空,淡淡说道,

    “卡特,米国政府有没有开拓太空计划?”

    卡特以为自己听错了,反问道,

    “什么?开拓太空?怎么开拓?”

    胡振华用手比划成火箭的样子,

    “用火箭把人或者物送到太空上,环游一周,然后再降落下来。”

    卡特只是一个政客,对太空并不怎么感兴趣,因为那太遥远了。

    其实,太空说遥远很遥远,说近也很近。

    一般认为,距离地面100千米以上的空间就可称为太空。这个高度被称为卡门线,它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的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

    不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定义中,太空距离地面的起始高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航天领域,有时会将距离地面200千米以上的高度视为太空的起点,因为在此高度上航天器可以较为稳定地围绕地球运行,而不需要频繁地对抗大气阻力。

    卡特看向胡振华,

    “这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如果你把目光放大到整个太空,就会发现地球像尘埃一样渺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为后世储备技术。”

    卡特象征性的回应了一句,

    “你看的很长远呐!”

    胡振华突然来了兴趣,凑到卡特身旁,兴致勃勃的说道,

    “如果我们发射一个人造卫星到太空上,是不是可以解决洲际无线电通讯问题?”

    不等卡特回答,老胡坚定地说道,

    “对,一定可以,电波从地面发出,经过卫星处理,再反射回地面,这样受地球曲面的影响就大大减小,如果卫星数量足够的话,完全可以解决全球无线电通讯问题!”

    卡特想了想,敷衍的回答道,

    “设想不错,但你怎么把卫星送上天,里面的电池又怎么解决?”

    胡振华很认真的回答道,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用火箭送上天。至于电池问题,慢慢解决就是了。”

    至于电池问题,那就更好解决了,用太阳能电池板。

    巧合的是,胡振华恰好知道其原理。

    卡特哑然失笑,给老胡泼了一盆冷水,

    “不是我打击你,合众国都做不到的事,凭你一个公司,更是千难万难!”

    卡特的消极态度是有原因的。

    目前各国对太空的认识还停留在观测阶段,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太空的价值。

    虽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大声呼吁,但探索太空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只有聚集一国之力才有可能成行,不幸的是,各国领导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意识形态的对抗上。

    以北极熊为例,1946年初,国防部第4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吉洪拉沃夫提出发射科学卫星的计划,并在1946年5月21日写信给钢铁大叔,但后者更倾向于发展洲际导弹这种具有军事价值的武器,认为卫星在当时的环境下实用性不高,无法用于打仗,所以没有批准这一计划。

    1950年3月15日,吉洪拉沃夫在科学院科学与技术会议上提出《液体燃料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受到上级的谴责和嘲讽。

    而另一个超级大国米国,其高层认为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如核武器的发展、常规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更符合国家的安全需求。

    这两个领头羊如此,就更别提其他国家了,他们想玩也玩不起。

    胡振华对卡特的嘲讽不以为意,坚定说道,

    “tA公司会因为是第一个开拓太空的组织,而名留青史!”

    “祝你成功!”

    胡振华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他的脑海里出现两个方案。

    第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太空发射一颗人造卫星。

    这个卫星的功能不需要太丰富,只需要播放一首歌,或者一段话就可以了。

    严格来说,这种卫星根本不能称为卫星,只能称为播放器。

    因为卫星需要精确的导航和控制系统,否则就会迷失在茫茫太空中。在当代,这方面的技术一片空白。

    至于火箭问题,很好解决。

    1949 年 2 月 24 日,米国从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试验场成功发射了一枚两级推动火箭,它飞行到了 244 英里(约 393 公里)的高度。

    所以,要把一个播放器送到200公里以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种方案如果实施,一定会刺激到两个超级大国,当他们认识的卫星的价值,一定会投入巨资研发,并展开太空竞赛。

    第一种方案,可以消耗掉两个超级大国的大量的财政资金、人力物力。

    这是疲敌之计!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第一颗卫星会在八年后升入太空。

    如果把这个时间提前的话,米、苏以现在并不成熟的技术展开太空竞赛,消耗的资源会更多。

    第二种方案,是利用这八年的空窗期,tA公司悄咪咪的猥琐发育,利用先发优势储备技术。

    两种方案,各有千秋。

    很快,胡振华有了决断,他要选择第二种方案。

    华山论剑,比的是谁更快更强,而不是比谁更贱!

    自身强大了,才能无惧任何对手。

    不过,必须想个其他项目,为开拓太空打掩护。

    胡振华的大脑又开始急速运转,很快,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弧度。

    马上,老大哥的大炮仗就要燃放,还有比这更吸引眼球的吗!

    趁着这股东风,我要研发核电站!

    你们想着怎么毁灭人类,而我想的是怎么造福人类。

    双方境界如何,高下立判!

    然而,计划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你要研究核电站,首先得有核物质吧,这可不是胡振华能解决的。

    要知道,在米国管控的物质里,核物质是排在前列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原料,你研究个毛线。

    胡振华抬头望向星空,心胸再次变得宽广起来。

    管他呢,先扯着虎皮做大旗,忽悠一批专家学者过来再说,不是有许多专家学者反对将核物质武器化,如果和平利用,一定会赢得他们的欢迎。

    就比如奥本海默。

    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点半,“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见到当时的米国总 统。奥本海默对他说:“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这句话反映出奥本海默对原子弹用于实战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痛苦与自责。

    这样爱好和平的人士,必须争取过来。

    卡特见胡振华久久不语,就知道他绝对没憋好屁,说道,

    “与其好高骛远,不如把资金和资源用在公司的拓展上。”

    胡振华白了他一眼,颇为鄙视的说道,

    “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任何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天马行空开始的,你这个政客是不会明白的!”

    卡特:&%#

    胡振华也不管他有什么反应,继续说道,

    “我不但要搞卫星,我还要搞核电站,我还要登月,我还要探索地心奥妙,我还要研究核动力飞机……”

    胡振华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有些项目是真的,而有些是忽悠。

    卡特没在意,但躲在一旁偷听的吉姆拉却将这些内容暗暗记录下来。

    他是搞情报的,在哪儿都有职业病。

    吉姆拉属于戴罪立功,如果能收集到别的有用信息,说不定可以减轻责罚。

    他不知道的是,胡振华给他挖了不少坑,有些项目,看着前途似锦,其实根本不实用。

    比如核动力飞机,这玩意听着高大上,其实问题重重。

    从理论上讲,核动力可以为飞机提供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实际研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核反应堆的小型化、核辐射的防护、飞机重量的增加等问题。

    米国的核动力飞机项目“飞机核能推进计划(NEpA)”和毛熊的类似项目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再比如垂直起降飞机,这玩意在后世的确研究出来了,但此时可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别的不说,光垂直降落问题,现在就没法解决,这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先让老米去研究研究,等他们放弃,自己去收购技术。

    再比如超音速客机项目,存在着运营成本高昂、噪音污染严重、燃油消耗量大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超音速客机的市场需求不足,航空公司难以盈利。

    让别人走弯路,自己才能走直路,实现超越。

    胡振华越说越兴奋,拉住卡特的手,狂喷唾沫星子,

    “卡特,我还有几个伟大的科研项目,你给我参谋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