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延续社稷——狄仁杰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最新章节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晋阳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着称。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升任大理寺丞,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动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他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高宗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将其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却下诏宽宥。狄仁杰谏道:“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后来,狄仁杰弹劾司农卿韦机,称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遂将韦机免职,自此朝廷风纪肃然。

    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论罪应当免职,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却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上奏辩护,认为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当廷诤谏道:‘假如盗取长陵一抔土,又将如何治罪?’汉文帝因此只杀其一人。陛下的律法悬挂在宫外阙门上,罪不至死而要处死他们,如何取信于天下?现在只因误砍一棵柏树,便杀掉二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气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杰外放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立碑勒石,以颂扬他的德政。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江南之地遍布不在祀典的祠庙,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祠庙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叛乱,但却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还正言斥责张光辅,称其之罪甚于李贞。张光辅怀恨在心,便于回朝后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武则天称帝,改唐朝为周,史称武周,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对他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狄仁杰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大为叹服。

    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口供,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的王德寿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持帛书向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看罢帛书,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称:“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剥下,饮食寝宿也一切如常。假如没有谋反的事实,他们如何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入内查看。周綝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谢死表》,让周綝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为何要作《谢死表》,狄仁杰则答称并未写过,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方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此后,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

    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对此丝毫不知,反而在拜相多次排挤娄师德,使得娄师德最终被放为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但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朝为官,从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拿出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复立高氏为高句丽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百姓。他的建议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却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赞同,不久,狄仁杰又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时,答应胡僧去参观埋葬佛舍利,狄仁杰跪在武则天马前,劝谏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皇帝乃是万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则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气。”

    武则天晚年时,欲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钱财数百万,因府库不足,便让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相助。狄仁杰进谏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由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您应放宽徭役,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以此接济穷人,但耽误农时,也是放弃国家根本。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遂作罢。

    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退回漠北,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但未能追上,只得退回河北。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河北,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将领,曾参与侵略唐朝边境,数次挫败唐军,最终兵败降唐。法司认为二人末路来降,请求依法论罪。但狄仁杰却道:“李楷固、骆务整皆骁勇绝伦,若恕其死罪,抚以恩德,他们必会感恩戴德,为国家尽心竭力。”他不顾亲友的劝阻,请求赦免二将,并道:“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又怎能只为自己打算。”武则天遂赦免二将,委以官职,让他们征讨契丹余党。后来,李楷固、骆务整扫平契丹,在含枢殿行献俘之礼,武则天大宴群臣,席间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都是您的功劳。”狄仁杰答道:“这全靠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又有什么功劳!”

    武则天曾命几位宰相各自举荐一人为尚书郎,狄仁杰便推荐自己的儿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为地官员外郎,而且非常称职,武则天赞道:“您可以和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相比了。”

    狄仁杰早年被贬官时,路经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结果被开封县令霍献可勒令当日离境。狄仁杰贬谪彭泽时,霍献可已为御史,又当庭叩首苦谏,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后来,狄仁杰回朝复相,却举荐霍献可为御史中丞。

    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便让狄仁杰解梦,关于这个梦,史籍记载有两种说法:1、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却始终不能赢,狄仁杰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2、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狄仁杰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狄仁杰解完梦境,又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狄仁杰却道:“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后来,武则天逐渐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她将李显藏在帐后,然后召见狄仁杰,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则天便将李显唤出,对狄仁杰道:“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叩头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却无人知晓,人言纷纷,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按礼节迎回宫中,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悦。

    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此外,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