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死守睢阳——雷万春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最新章节     
    雷万春,本名雷震,字鸣空,号一元,范阳郡涿县人,祖籍鄱阳,唐朝时期忠臣、儒将。自幼学武,智勇兼备,博通群书,骁勇善战,安史之乱时,跟随张巡把守雍丘和睢阳,城陷遇害。唐肃宗即位,追赠荣禄大夫、忠烈将军;宋徽宗时期,追封忠勇侯,后人尊奉“雷霆驱魔大将军”;台湾民间信仰,尊为“三田都千岁”、“雷府千岁”。

    雷万春,自幼学习武术,天生智勇兼备,进入四十八寨赤松山,跟随磨镜老人学习拳术及兵法,磨镜老人赐给雷万春将军法名叫道阐,雷万春在四十八寨修习拳术及兵法时间达16年之久,后从军。有志为国效力,但是未逢其时,他与南霁云相识,两人义结金兰。经结义兄长雷海青推荐,投奔真源县令张巡麾下。

    安禄山举兵范阳,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率15万叛军南下叛唐,史称“安史之乱”,叛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克河北诸郡直至洛阳,又攻陷长安门户潼关,迫使唐玄宗仓促逃往蜀中,叛军进驻长安。叛军占领的地区,“以洛阳为支点,北起范阳,沿常山、邺郡构成南北一线,再西经陕州、潼关直到长安,东沿陈留、汴州,势连谯郡、漕州构成东西一线”。此后,为了巩固和夺取全国政权,叛军意图东进,目标是雍丘、睢阳,“睢阳据江淮之上游,为汴洛之后劲,南控江淮,北临河济,彭城居其左,汴京建于右,形胜联络,是以保障江南,襟喉关陕,为大河南北之要道”。

    睢阳,素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之称,叛军想据睢阳南下江淮和江汉地区,以切断唐王朝的钱粮来源,掠夺其财富作为持久战争的资本。因此,对唐王朝来说,以兵力扼守睢阳不落入叛军之手是平定叛乱的基础。唐将张巡、许远等领导的轰轰烈烈的‘睢阳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尹子琦,安禄山特别重视的爱将,率13万大军前来攻打睢阳城,睢阳太守许远派兵向张巡告急,张巡部署好宁陵守卫,带领二千精兵杀进睢阳,与城父令姚訚一起共6800人驻守睢阳。敌众我寡,张巡激励将士们说,逆贼乃乌合之众,虽然很多,但不足畏惧,只要上下齐心,必能打退贼逆,且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贼众寡谋,贼骄则无智,乌合之众少谋且犯上作乱,必败无疑。

    尹子琦增兵睢阳,张巡采取心理战术,打退叛军数次进攻,又用计射伤尹子琦,叛军士气低落,巡不但擅长守城,也注重攻心,瓦解敌军。史载:“贼士攻城者,巡以逆顺说之,往往弃城来降,为巡死战,前后三百余人”。叛军增兵数万,尹子琦更加嚣张,睢阳城的形势更加严峻,大敌压境,城内军粮紧缺,全城军民每日每人分米1勺,与树皮、茶、纸熟牛皮混合煮食。将士们日渐消瘦,但士气不减,当睢阳粮尽时,将士曾提议弃城东奔,得粮食后,与敌军决一死战,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豫东门户,中州锁钥,江淮屏障,河洛襟喉,叛军据而有之,必将战火引向江南,大唐便失去粮饷供应,更何况城中将士被饥病、战争折磨得无力逃奔,不如坚守孤城,以待朝廷援军的到来。

    城中完全绝粮,连树皮、茶纸也吃光了,将士就杀马而食,战马杀光了,就罗雀掘鼠而食,尹子琦带领叛军最终将西南城门捣破进城,张巡等人被俘。尹子琦几次劝降张巡,得到的都是连连痛骂,“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睢阳城破三日后,唐朝廷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大败叛军,重新夺回睢阳。在睢阳保卫战中,雷万春站在城上督战,在激烈的战斗中,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站立在城头岿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之人。后来探知,射中的原来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雷万春。叛军将令狐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称赞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雷万春也因此英名流传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睢阳保卫战,名垂青史,悲壮卓绝,视死如归,使江南人民免受战乱之苦的民族英雄,它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大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