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谋乱被杀——李璘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最新章节     
    李璘,初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人,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为郭顺仪。生母早逝,由皇兄李亨抚养,聪敏好学,工于书法,初封永王,领荆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安史之乱爆发后,册封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领江陵大都督,镇守江陵,招兵买马,设置官署。唐肃宗以其阴谋叛乱、割据江东名义派兵围剿,打败李璘,南逃岭外,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所擒杀。

    李璘,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其母顺仪郭氏,是剑南节度使、尚书郭虚己之妹。幼年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李亨亲自抚养,李亨亲爱有加,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受封永王,遥领荆州大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璘。

    安禄山在范阳造反,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跟随唐玄宗逃往蜀地。皇兄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行至汉中郡后,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唐玄宗没有听从,便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并以少府监窦昭作为副使,即日前往镇所。李璘到达江陵,招募数万勇士为兵,任意补设郎官、御史等官职。

    当时,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璘所招募数万士兵,每日耗费巨大,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其子襄城郡王李偒勇武有力,喜好用兵,还有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璘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

    唐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璘前往蜀地朝见唐玄宗,李璘不听,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唐肃宗那里,唐肃宗召来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高适陈说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璘必败。唐肃宗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瞋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璘。

    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适逢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璘大怒,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璘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已屯兵丹阳,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唐肃宗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他。

    当时,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广陵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埭。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高适、来瑱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李璘与李偒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广陵的白沙,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季广琛说:“我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这才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测者以双倍相告,李璘军也举火把相应,李璘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发现有诈,再进城备好舟楫,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间谍告诉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射中李偒肩部,其军便败。高仙琦与李璘奔往鄱阳,鄱阳司马闭城不纳。李璘大怒,火烧城门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余干,将南逃岭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他,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李璘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唐肃宗因他是自己抚养的,没有宣布他的罪行,并对左右说:“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从此不再用,将薛寔等都处以死刑,册封李璘嫡次子李儹为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李儇为郕国公、李伶和李仪并为国子祭酒。

    唐代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即为永王璘正式平反昭雪冤案,尽管唐代宗认定所谓永王璘“叛逆”案是冤案,并已为之正式平反昭雪,但是在唐代官方文献及由此而来的史书中,由于种种利害关系、实际原因,而并未彻底改正关于永王璘案的诬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