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借钱
作者:妖娆的蒲公英   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最新章节     
    知子莫若父。

    小儿子大学离家,在外面混了好几年,但从小养成的秉性完全没有变。

    他生下来就在县城,没种过地,不愁吃喝,他娘又万分宠爱。

    用一句眼高手低,好吃懒做形容毫不偏颇。

    要不是高考超常发挥,考上一本院校,非得让他回乡下种几天地不可。

    李成学清楚儿子还不愿参军,是怕苦怕累。

    但他也舍不得儿子受苦。

    李成学躺在床上彻夜难眠,一度动了自己上工地的打算。

    五六十岁,不能当兵。

    但还可以当普通的建筑工人。

    自己都参与建设了,国家总不能不管吧。

    幸好还有另一条门路——入住券。

    凭此便可提前进入堡垒城市,不用小儿子去参军,自己也犯不着跑工地里去。

    当晚,他和妻子狠狠心,掏出几个存折合计,加起来一共二百多万。

    但入住券一百万一张,家里却四口人……

    “彩萍嫁出去了,她那里,叫他们自己凑钱,大不了我们顺带帮忙买几张。”妻子说。

    李成学沉默良久,点了下头。

    幸而大女儿嫁到了市里,男方家里虽没大背景,但拿出两百万也绰绰有余。

    不过多了没有,支援不了娘家。

    “你准备准备,多买些米面酒油,过几天回乡下走亲戚。”李成学最后说道。

    而后,他开始打电话,到处打听,找门路购买入住券。

    功夫不负苦心人,前些年他跟人到西域那边,认识一个锦川人。

    这人又有个在水利局上班的亲戚,搞得到入住券。

    但要110万一张!

    李成学暗骂,不晓得多出的十万,落进谁的口袋。

    不过他反而松了口气。

    网络上,不断有买入住券被骗的消息传出。

    这个多出10万手续费,倒是叫他更放心一点。

    两天后,把小儿子留在家中,带上妻子和半车的礼品,回去老家。

    “买了一千多块钱的东西……”

    妻子坐在副驾驶,给丈夫细数礼品单,每家一桶油,两袋面,两袋米,四瓶酒,奶制品,还有额外的烟、水果等林林总总,拢共花了千多块。

    还是找熟人拿的临期货,才便宜了不少。

    不过农村人大多不注意保质期什么的,只要没明显变质,倒也无妨。

    这趟回去,出手比历年拜年大方很多,自然有所求,他们准备向亲戚们借钱。

    大女儿那边不用管,

    这边一家三口,缺口在几十万。

    老家那边,可以走的亲戚算上,拢共十几家,差不多每家要借到5、6万块,才能保住县城里的三层小楼。

    李成学还不完全相信末日的说法,或者说,心存侥幸,想留条退路。

    事实上堡垒城市开建,区区末流县城小房子根本卖不出去。

    地皮也不值钱,卖的得亏死。

    天气比往年寒冷,出了城区,到处都是雪,快十公分厚了。

    驱车三小时,李成学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山沟沟的小村庄。

    提前电话沟通过,夫妻俩到大哥家时,房顶瓦片间,冒出袅袅炊烟,厨房飘来阵阵炖肉香气。

    四方木桌也擦的干净,摆上碗筷杯盏,更叫来周围几个邻居等着陪酒。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中,家住县城,有车有房,一双子女上过大学,还开火锅店的李成学,已经是位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

    他每次回来,都受到最高的礼遇招待。

    这次虽不是逢年佳节,但至此紧张时刻,两夫妻能回来看看,所有人都高兴。

    早早炖了猪蹄,杀鸡,杀羊,准备好要炒的菜,土酒温在铜壶中。

    只等人一到立刻开饭,不让客人久等。

    农村,虽不及城市发达,能聚全国,乃至全世界新鲜潮流的玩意儿。

    也早被打上贫穷落后的标签。

    但不得不说,农村有田有地,农产丰富,且老一辈都有存粮习惯。

    自家也养猪羊,鸡鸭猫狗,墙上挂着数量不等的腊肉。

    短时间,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不愁吃喝。

    此外,一个村子,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

    往前推几十年,老一辈人还活着的时候,交通不便,而百业兴旺。

    常见的铁匠、木匠,泥瓦等职业。

    鞋匠、理发、老中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必不可缺。

    李成学早年还在村里当过老师。

    每家每户妇女,还不会针线活吗?

    等于裁缝了。

    不过,说再多农村已经是时代遗忘之地,发展潜力不高。

    只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底蕴,肯定还存在着。

    李成学之所以回来筹钱,便考虑到这部分,他清楚人们存钱的习惯。

    一分钱也不会乱花,要存起来,日积月累肯定积攒不少。

    “嫂嫂!”

    李成学推门下车,看到头发花白的妇人走来,忙叫道。

    她的年纪和李成学差不多,但看上去却有七八十岁。

    这是已离世大哥的妻子。

    “成学快进来,坐一会就吃饭。”

    老人招呼。

    李成学妻子提着银质链条拴着的黑色挎包下车,虽已五十余岁,但保养得当,看起来也就四十,皮肤白净。

    尤其出现在这里,与一众乡土人比较,光鲜亮丽太多。

    她抬眼扫了一圈,轻轻蹙眉。

    这些年回乡下只丈夫一人,她很少来,环境虽陌生,却还和以前一样,丝毫没变。

    “姐姐!”

    她看向老妇人,露出笑容,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

    “走,我也帮姐姐做饭。”

    她拉着老人往厨房走。

    “别,别啊,你哪进过柴火房,到堂屋里坐着就成!”

    老人推拒,让她歇着去。

    弟媳实在不像受得了烟熏火燎。

    “嫂嫂,她在店里也是厨师,掌勺的!”

    李成学笑着帮腔,

    嫂嫂拗不过,叫李成学妻子进入了厨房。

    大哥已经去世,要从这家借到钱,肯定先做通大嫂的工作。

    大哥的几个后辈虽然也没啥成就,但少了骨血相连的亲情,就不太好说话了。

    但也幸好,

    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建堡垒去了。

    中午,李成学在大哥家吃饭,饭桌上其乐融融,还有几个邻居作陪。

    酒过三巡,他拿出准备好的礼品。

    米面粮油,还有好烟好酒,无不盛赞他大方。

    大嫂都不好意思收,直言叫他们多住几天,好再杀几只鸡。

    李成学笑着答应,傍晚又到周围几家送礼品,串门。

    短短两天,他走遍大部分亲戚。

    至于借钱的事情还没提。

    只有大家都收了礼物,才好开这个口,并且还要有个带头的。

    夜里,夫妻俩躺在梆硬的木板床。

    一层小麦秸秆,一床棕榈床垫,上面铺一张烂棉花打的褥子,床单,并不平整。

    躺在上去不太舒服。

    妻子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望向窗外黑洞洞的夜空,忽道:

    “你以前都没去过几回大姐家,她能借咱们钱吗?”

    李成学其实也没睡着,闻言睁开眼,盯着黑漆漆的房顶,瓦片缝隙落下几缕星光,说道: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关系其实都还行,大哥是个倔脾气,对我们几个小的很照顾,现在大哥没了,依大姐的性子,肯定觉得要担起照顾我们的责任……”

    只剩最后一家,大姐家没去。

    只要率先从大姐那里借到钱,那其他人亲不亲,远不远的,也就不好敷衍搪塞了。

    多少拿点出来。

    总不能把礼品退回来吧?

    真这样退了,就是自绝关系网,大大伤了情分!

    农村还比较注重情分。

    想着这些,妻子渐渐心安,沉沉睡去。

    次日,

    李成学带着妻子,提上最后一份礼品,一脚深,一脚浅往半坡大姐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