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全自动可控核聚变
作者:妖娆的蒲公英   蓝星倾覆:我不玩游戏全球恐慌最新章节     
    “眼睛并不是探测器,而是真正的眼睛,微观领域的眼睛。”

    一句不甚坚定的话语响起,再一次拉住所有人注意。

    原本回过身不看她,或已经低下头的人,都再次回头或抬头看向她,有些好奇。

    前排一众大佬眉宇微动,或轻轻颔首,或扫了苏教授一眼,与之目光接触,心道:真有东西啊?

    苏教授无声地咳嗽,把到嘴边的话语压住。

    “小苏……同学请讲。”

    总工程师开口,本想让场面正式一点,请她到前面来。

    可一张口,才意识到苏想还没毕业呢,严格来讲,还是个本科生。

    本科生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郑重其事发言,着实滑稽。

    苏想整理着脑中想法,只觉得思路越来越清晰,

    同时又深感懵逼,如此绝妙的主意,真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运行中的等离子体我们无法观察,因此才出现许多困难,如磁场模型畸变、氚原子无法自持、涡流的产生,等等当时不可查的问题,导致反应终止。”

    “我们只能事后去试着推测出了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想解决办法,重新试验。”

    “一次次试错中,研究进展缓慢。”

    说着说着,苏想语调提高,已然理清思绪,言语间充斥某种自信,下巴微扬,道:

    “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看不到等离子体的缘故,所以我们需要一双眼睛去看,一双微观世界的眼睛,进入到等离子体中,找出问题所在。”

    说到这里,前排某几位大佬饶有兴趣的神色,已然转为严肃,或深沉的思考。

    而其他更多的人,还在思索微观世界的眼睛,这句话的含义。

    “什么是微观世界的眼睛?”

    有人在苏想停顿的间隙立刻发问。

    苏想看向他,解释道:

    “这双眼睛,科学界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理论模型都相对成熟。”

    众人听了更懵逼。

    而部分人则恍然大悟,并露出一副我怎么就没想到的表情,然后是疑虑,又摇头。

    一直以来,前沿科学领域,尤其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都在使用的眼睛其实就是微观粒子本身。

    对于一个未知的目标,常规的方法难以研究,那么可以试着往其中发射一枚微观粒子,通过这枚粒子与研究目标本身粒子发生碰撞的效果、参数,分析出目标物理特性。

    比如大名鼎鼎的粒子对撞实验,其实就是观察粒子相互碰撞的表现和各种参数,人类以此研究微观世界。

    所以,苏想说相关的理论模型相对成熟。

    但是微观粒子可多了。

    “你觉得哪一双眼睛合适。”

    一位坐在前排,核物理研究的院士开口。

    这位诸多成果加身,地位超然,此刻开口询问,让原本蠢蠢欲动的一些人按捺住表达欲望。

    苏想抿了抿唇,她脸颊通红,不是羞涩,而是激动。

    自己正在干什么啊?

    她也像是精神分裂,一边紧张,一边镇定自若,道:

    “我觉得是氦原子,准确说氦三原子最合适。”

    “的确,氦原子有四个粒子重量,而氦三只有三个,跟氢原子最为接近。”

    这位大佬轻轻颔首,赞同了苏想的观点。

    一位连本科都还没读完的年轻人,跟一位德高望重,顶着诸多切切实实名誉的院士讨论学术问题,还得到了后者赞同。

    让许多人震撼,感觉这世界不真实。

    另外一些人则用震惊目光看向苏想,他们真正理解了这个想法的天才之处。

    首先,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跟大多数工作不同,试验机会相当宝贵。

    在蜃景降临前的世界,每一次试验,都要花掉海量经费与资源,工程师们压力非常大,以至于全世界都是50年后再50年,没人能说什么时候可以成功。

    所有人小心翼翼,走在自己都不太确定能成功的道路上。

    故而等离子体研究,都是尽量精简,力求反应发生时,等离子体流的纯净,不受到干扰。

    思维定势之下,还没人想到往其中主动参加杂质这种想法。

    即使是有,那也是离经叛道,老一辈科研者不允许冒险。

    但是,妙就妙在,这个杂质还真可以丢!

    一枚氦三原子,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只比重氢元素多了一个质子的重量。

    和氚重量差不多,构成正好相反。

    氦三原子加入到等离子体流中,与氘氚发生碰撞,人类只需收集碰撞数据,就能分析出等离子体当时构成。

    比如某一时刻,氚元素无法自持,反应即将终止,那么人类就可以调整燃料配比,让该时段氚元素增加,维持反应继续发生。

    而更妙的地方在于,氦三本身十分稳定,发生聚变的环境远比氘氚苛刻的多。

    也就是,氦三不参与反应,帮助人类收集完数据,还能顺利离开等离子体流,把干扰降到最低!

    只是短短几秒,想通其中关节的人,已经难忍交流欲望,会场响起嗡嗡讨论声。

    其中多少感慨,自不必说。

    这个方法简直颠覆了此前大家在可控核聚变上的许多死板研究方向。

    真的就是额外的一双眼睛呐!

    “年轻人脑子就是快啊,哈哈,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想不到如此绝妙的主意。”

    老院士十分感慨地说道,望向苏教授。

    这话看起来好像有点酸溜溜,实质语气温和,全是欣慰。

    苏教授绷着嘴角,矜持地笑笑。

    受到鼓励与称赞的苏想,自信心膨胀,一时间思维无比灵活。

    就在众人讨论她这个绝妙主意时,老院士发现她似乎还有话想说,清了清嗓子,压住满场嘈杂,更加温和地问:

    “小苏还有什么想法要分享吗?”

    他连同学两字都取消了,已然认可其智慧与才学,前面加个‘小’字,仅是对晚辈的称呼。

    一时间,又是全部目光集中到苏想身上。

    苏想脸蛋红彤彤,说道: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套数学模型出来,让一台超算负责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让整套装置时时调整,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

    这一次,更多人沉默,深思,最后愣住,眼睛瞪大。

    安静持续了好几分钟!

    就连老院士等一众人,也都惊诧。

    略一思考,他们理解了苏想的奇思妙想。

    刚才说了,往等离子体流中加入氦三这颗眼睛,有助于工程师分析问题。

    这是个好想法,好工具,绝对大大推进研究进度。

    但不算颠覆性的想法,大家只是惊叹。

    而苏想现在给出的想法,则是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并将氦三之眼收集的数据,交由超算处理,然后实时演算,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并调控。

    比如,涡流的产生。

    当根据氦三之眼收集的数据计算得知,等离子体流正在产生涡流,那么超算自动反应,调整电流输入,改变磁场,消除涡流,阻止更多涡流产生。

    又比如氚元素自持问题,当发现等离子体流中氚原子数量降低至临界线,超算分析得知,立刻调整燃料配比,以产生更多氚原子,维持反应进行。

    如此一来,整套装置就成了几乎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设备,自己解决自身问题。

    妈的!绝了!

    这是许多人,在这一刻的心声。

    看向苏想的眼光彻底改变,不是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而是一位真大佬。

    当然,计算机领域工程师,数学家,擅长数学的人等,兴奋之余,慢慢变了脸色。

    非常难看。

    首先是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说起来简单,几句话的事情。

    但真正做起来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支撑。

    粒子碰撞机启动一次,收集的数据通常需要几周,甚至数年分析!

    氦三粒子每一次碰撞,产生的数据同样是海量的,

    收集数据,时时演算,对数学模型,超算压力巨大!

    当然,计算问题交给超算,单就是理论模型建立,绝对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与原本老路崎岖程度相差仿佛的路线。

    从一众大佬脸色就能看出。

    怎么说呢,想法绝妙,就是太超前了。

    一众老家伙们震撼的同时,第一感觉就是做不到。

    太难了。

    但是相比于老路的缝缝补补,前途未卜,这条新路吸引力无疑巨大。

    好在,现在是蜃景降临后的世界。

    有更多的资源可供浪费。

    加入超算实时演算,就类似于开卡车时,卡车出了问题,司机(超算)有着洞察之眼,立刻发现病灶。

    并指挥数位有着闪电侠一般速度的修理工,飞速消除病灶,调整参数。

    在卡车失去动力静止前,发动机再次启动!

    嗡嗡嗡……

    所有人都在讨论可行性。

    苏想全程晕晕乎乎,她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只能提供一闪而逝的灵感。

    在座很多人都没处理相关数据的经验。

    但要是刚才那一众官员晚一点走,这会儿绝对跳脚,尖声阻止。

    并对苏想怒目而视。

    你们知道超算运行一次需要多少电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