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黄坎遭遇“滑铁卢”
作者:鸿缘   鸿缘的新书最新章节     
    现在的工地上还是一片黄土地,在阳光下板板实实地,干瘪、毫无生趣。如果你是建筑人,你会幻想不久后这里有龙门吊,有打桩机,有搅拌机,会因此而振奋。可现在,这里只有角落里的一排临时工棚,快立冬了,北京的天气好的话,也马上要供暖了,这时候再挖地基,再浇混凝土,质量很难保证。这就意味着,拿下这块地一撂就是半年。

    还有比这更糟心的,就是这里的住宅项目还没开工,附近居民就在传消息,说附近会建一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这对黄坎的项目无疑是粉碎性的打击。消息就是这样,越是不明确传播得越快,不能不为民间文学喝彩,一则未经确认的消息,经由人们的口舌传播,竟然几天之间就变得绘声绘色,让所有人都想知道内情,也都在更积极地当着传播者。什么“谣言止于智者”,说这话的人要么没脑子,要么不懂北京。

    现在这工地的木板房里坐满了人,屋里弥漫着浓浓的劣等烟草的味道。木板房里四个三屉桌连起来,上面铺上绿色桌布,周围是折叠椅,从安全员到施工员,工段长,直到民工的队长,总有三十人,几乎每人手里都举着烟,还有人抽的是烟袋。黄坎怎么看怎么像农村的大队部,这哪有一点儿工人老大哥的样子嘛。他的眉头皱得紧紧地。

    人才他现在不敢想了,本来想着拉聂建华过来,谁想到汪富贵棋高一着,让那小子去了一趟美国,回来就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的汪总了。大学生他想都不用想,除非亲戚谁会问津他这土地庙。

    可总得有个像样的队伍吧?这样懒懒散散的一盘散沙,还总挑毛病。大工看不上小工,小工看不上杂工,整天矛盾不断。现在好了,工程刚到手,施工方案还在讨论,就已经谣言满天飞了。可这一屋子的人,没一个真着急的,他们似乎是来捡乐子的,互相打着哈哈,流里流气地讲着黄段子,不时爆发出浪笑。在这样的氛围里,黄坎就显得文质彬彬了,有点儿“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劲头。

    他现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是自己胜利冲昏头脑,刚刚做了一个地处偏僻的项目,却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好业绩,于是头脑发热,很随意地就接下了现在这块”肉“。为什么不提醒自己一下,那么顺利就拿到的项目其中必有隐情?现在还能怎么办?坐在这屋里的人没一个懂行的,还说什么把项目推掉,说什么能不能不盖住宅,盖点儿别的,黄坎嘴角泛起轻蔑的笑,心想:你怎么不说盖个养猪场呢。他想这帮人是不是傻,不开工,年底还想拿钱回家吗?

    地拿下来了,土地性质是无法变更的,一定是住宅,商品房。他想:了不起自己投进去的钱耽误几年时间,如果那个垃圾填埋场子虚乌有,那么他的房子盖起来也许更抢手。至于是不是被人骗了,他懒得理论。总之继续开工,在他是铁定的。他现在已经看出些苗条了,都找家乡的熟人简直就是给自己挖坑,这些人顺利的时候把你捧得高高地,可你少给他们一分钱试试?到了危难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地溜得比兔子还快。

    他想:不行的话还是得招聘,招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否则自己这里真的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了。

    黄坎在《北大边缘人》上做了免费的广告,想不到,真有大专生来应聘了。他心中暗喜。对方一定是没有工作经验,这样自己可以降低工资成本。于是他提出按工程时长签订合同,就是工程交付时,才可以离职,否则都算作违约。

    非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何况这些大专生了。他们答应了黄坎近乎苛刻的条件,一周内就组建了项目组。

    在项目开工前,团队成员们齐聚一堂,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项目经理李闯刚满十八岁,还是第一次做工地,但黄坎给了他绝对的权威,这让李闯很有成就感,他尽心尽力地仔细核对各项计划和清单,确保没有任何遗漏。他深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就像一场战役前的战略部署,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大家再仔细想想,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李闯问道。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再检查一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工程师小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还有原材料的储备情况,比如存储,安防等也需要再次确认。”采购员小张补充道。

    大家纷纷点头,开始分头行动。有的人去检查设备,有的人去核对原材料清单,还有的人在整理文件和资料。整个团队忙而不乱,每个人都在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忙碌着。这时候,工地的露天地里,一群老乡却在打歇,他们之前就是散兵游勇,毫无秩序感。你让他砌一堵墙,告诉他时间,他就干,干完就呆着,也不问接下来干什么。

    \&现在工地进料还不多,你趁开工前这两天,给他们那帮人讲讲安全常识。尤其用电安全,记住要浅显易懂,要让他们重视。不妨吓唬吓唬他们,谁还不怕死呢。”黄坎把采购员小张叫到身边,跟他交代着。

    小王被委以重任当然开心,但看看那些蹲在地上,百无聊赖的农村人,还真挺发怵。

    “怎么,这就把你吓住啦?放心,你跟他们说,讲完要考核,考过了每人发一双胶鞋,考不过就不能上岗,要继续学。他们不敢不听你的。”黄坎说道。

    “老板,您真英明。”小张脸上有了笑容,他去准备了,要给那帮老农民上上课。

    小张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工人们讲解安全知识。一开始,大家还有些心不在焉,但听到考试通过有奖励后,都纷纷竖起耳朵认真听起来。

    小张边讲解安全条例,边举例,许多事故案例都是真人真事,民工们听得大眼瞪小眼。一位小工呼哧带喘地撞进木板房,小张正在白板上写着,被突然闯进来的小工吓了一跳,扭头看时,见这小工的确小,脸孔看上去像个初中生,此时他脸色煞白,目光中满是惊慌。

    “村,村长,您快去看看吧,鸽子蛋他挺过去了。”小工说道。

    “什么?在哪儿,快带我瞅瞅去。”被叫做“村长”的人嚷道。

    他本来在打盹,这时一个激灵起身,急火火地往门外跑,烟斗烫了他的手,掉到地上,他顾不上捡。一群人顺着小工手指的方向跑远了,剩在木板房里的小张,手里拿着白板笔呆呆地站在原地。

    “什么是‘挺过去’?”小张问自己。

    “怎么就你自己,人呢?都去哪儿了?”黄坎问。

    他一推门走进来,看木板房里空荡荡地,桌子上散落着一些试卷,小张正在擦着白板。

    ”啊,黄总,刚刚来了个小孩儿,说什么鸽子蛋挺过去了,一帮人就都跟着跑出去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兴许一会儿就回来了吧?黄总,什么叫:‘挺过去了’?”小张笑着问。

    “什么?鸽子蛋?出什么事?出大事了,你赶紧的,叫安全员过来。”说着,黄坎就跑出门去。

    小张闻听,丢掉板擦,一溜小跑地去招安全员了。他猜想应该是出了事故,这可是工地上的大忌啊。出师不利啊!他边跑边想,差点儿摔倒,迎面就见李闯背个帆布袋子走过来,他身边还跟着个女孩儿,就是那个绘图员,现在还兼任会计。

    “知道安全员在哪儿吗?黄总找他呢。”小张冲李闯喊道。

    “找安全员干嘛?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李闯不禁问。

    “看样子像是,黄总说:‘出大事了’,这是他原话,”小张边倒气边说道。

    鸽子蛋是个十三岁的孤儿,村长带村里人来京城混饭吃,心想给他带上,也不多他这一张嘴。这孩子蔫了吧唧的,出不了什么大事。鸽子蛋十三了,个头还没过一米二,上公交、坐火车都能免票,最多是个半价,在工地上,他就是什锦菜,谁都支使他,他也不分大小事,只要能干都去帮忙,干的最多的就是给大家洗衣服,好多民工都取笑他,说他洗得干净,以后找他洗,不用娶媳妇了。

    今天,大家都被叫去听安全常识,他就又留下给大家洗衣服。衣服洗好,他就走过去晾,想想绳子也许很脏,就用手轻轻捋了一下,捋到一半,人就绵绵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因为鸽子蛋不到十八岁,如果在工地上干活被发现,老板会被裁定为非法雇佣童工,所以,鸽子蛋一般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就待在工棚里,他乐意洗衣服,因为工地上的水用着太爽气了。再说,都说他洗得干净,还有人给他买零食吃,他自然乐意给大家洗衣服,这大概是工地上最干净的活计了。

    黄坎赶到了,分开众人,俯下身去,他伸出手臂,手剧烈颤抖着,慢慢地伸到鸽子蛋的鼻子下面------

    黄坎跌坐在地上,瞬间腾起一股烟雾,地上的水泥扑了他满头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