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到了衙门,见一老妇人正跟衙役絮絮叨叨说着什么。
“我昨天晚上明明数了,分明是八只,今日早来就少了一只,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我数了啊,明明是八只,今早……”
衙役耐心安抚道:“好好好,情况我们了解了。您先别急,我马上去跟头儿说一声,派人去帮您找,保证您的鸡一只不会少。”
说完衙役让另一名衙役进去说一声,自己扶着老妇人先离开。
转角处的楚珩满意地点了点头,现在这一幕跟他第一次来衙门时简直天差地别。
他进了衙门,现在荔平偷盗已经很少了,所以段县令也没那般忙了。
见楚珩二人进来,立刻起身行礼:“殿下,程姑娘。”
二人落座后,楚珩开口道:“本王想知道荔平以前离开的人的近况,也不用查全部,有几个过得不错的就行,本王要知道他们如今在何处。”
“这个不难,等下官查清,会派人告知殿下。”
“还有几件事。”楚珩把吸引年轻人去书院的法子都说了一遍。
“其他还好说,这每月领二十斤粮食……”
“这个你不必担心,粮食本王出。”
段县令面露惊讶,但既然宸王出得起,那自然是好事。
段县令当即提笔写了几份告示,让手下拿去多誊抄几份,张贴到街上。
几人又商议了几件事,楚珩二人就离开了衙门。
二人路过街道时,告示已经张贴出来了,怕百姓不识字,告示旁还站着一个衙役,专程读告示和为百姓解惑。
“读书真的能领粮食?”
“是啊,这告示都下了,还有假?只要达标,就能领。”
“那要是表现好,还能去县衙当差?女子也可以?”
“不错!”
“三年后,表现优异者,宸王还会亲自跟朝中各大臣举荐,还能参加科举!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啊!”
“哪那么容易,咱们荔平从来也没出过大官儿。人啊,还是得脚踏实地,吃饱穿暖就行了,科举那么容易中?”
“你们还不知道吧?荔平书院里的几位夫子,来头都非比寻常。”
“荔平书院的山长是祝太傅。”
“太傅?”
“知道太傅是啥官儿不?”那男人卖了个关子。
周围百姓好奇地看着他:“啥官?”
“祝太傅可是先皇的老师!朝中不少大官儿都是他的学生!你们要是去书院念书,那也算是先皇和这些大官儿的同门师弟师妹了。”
“哇!!众人张大了嘴,“真的假的?皇上的老师能来咱们这穷乡僻壤?”
“那还有假?这都归功于宸王,宸王选中咱们这里作为封地,咱们多幸运啊!”
“不止如此,还有荔平书院的言夫子,知道是何许人吗?”
众人瞪大了眼睛等着他的下文。
“他原是姑苏鹿临书院的山长,后来新科状元和榜眼都是他的学生。就调入百川书院去。”
“百川书院啊!”
他们虽然身处荔平,但也听说过东陵最高学府百川书院。
那可是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地方。
虽然他们嘴上说着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自己能靠读书改变人生。
但心里也很清楚,真的有人靠读书改变了人生。
“不止如此,知道荔平书院的女夫子是什么来历吗?这位可不得了,她可是裕和皇后的同门师妹,也是百川书院女学的堂长。听说若不是遭人陷害,她才是东陵第一位女官!”
“她还是咱们宸王妃的师父!能教出宸王妃这样的徒弟,岂是泛泛之辈!”
“哇!!”
“咱们荔平出息了,来了这么多能人。”
“我觉得咱们该让孩子去试试,不行就不去呗。”
“对啊,还有粮食领。”
“万一我儿子有那造化呢?”
“这么多有学问的人教他们,说不准咱们荔平还真能出状元……”
百姓们议论纷纷,还有不少人抱着观望态度。
这去了书院,家里没人干活,虽然不要束修,但笔墨纸砚也不便宜。
这日过后,书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打探,也收到了几十名学子。
书院不少夫子是慕名而来,一些是冲着那一份酬劳。
没多久,荔平各地原先离开的读书人突然回来了。
无一不是光鲜亮丽,可谓衣锦还乡。
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当官儿的,都是有文化的。
闻名不如见面,百姓们亲眼看见这些读书人如今过得有多好,他们才会改变想法。
果然,书院很快就有了数百名学子。
祝太傅几人一商量,定了个日子,荔平书院正式开始授课。
特长馆、书院都办得有声有色。
静塞军也从不足三千人涨到了近四万。
楚珩与裴瑾制订了一系列训练,几月过去,这些新兵已经褪去散漫,开始像一名真正的士兵了。
荔平到其他城镇的官道通了,裴家商队每日在道路上奔波往返,一车车荔平特产换回一车车荔平需要的东西或银子。
光有官道可不行,其他路和桥梁也还在继续。
一切走上正轨,程九鸢不再操心其他,专心筹备自己的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