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元吉,舅舅对你好吧!
作者:福气泥娃娃   大唐之国舅纵横最新章节     
    对于韦玎而言,内心潜意识是,是防着姐姐韦珪的。

    先不说韦珪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夫君窦乐。

    只说姐姐的儿子。

    毕竟姐姐韦珪所生的儿子,是窦乐的长子,虽然跟着母亲姓韦。

    可依窦乐的为人,不可能不管,不照顾着。

    所以,金德曼入不入府,只是一件极小的小事。

    李秀宁呢。

    让李元吉去迎娶金德曼成为齐王侧妃。

    这样更好。

    大唐的国舅为了这种小事,还冲冠一怒呢?

    实在是小题大做。

    李元吉更好。

    年龄小,冲动,还爱惹事。

    让他去办就好。

    最多让二郎在暗中指挥着,别整出什么超出计划的事端来。

    窦乐继续忽悠李元吉。

    “元吉,这事办好了,将来舅舅想办法说服圣人,半岛就是你的封地。还有……”

    李元吉猛点头。

    家宴在继续。

    窦乐没出现,李元吉也没出现,只是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就是弘农杨氏的正妻,代替李元吉出席宴会。

    家宴,变成内眷家宴。

    这事呢。

    谁也没多想。

    就是郑元璹都认为,区区一个新罗,不值得大唐的国舅亲自去过问。

    换成齐王,正好。

    到深夜的时候,苏有福突然跑来,示意窦乐书房婢女和两个小太监离开,然后很小声的说道:“国舅,小奴听到一件小事,传闻,是传闻。”

    窦乐转过头看着苏有福。

    苏有福保持着小声:“宋平县传来的传闻,未经证实。王家的宅子里,连续几日深夜都灯火通明,还叫了一次郎中,听闻是见红了。”

    窦乐换了一个坐姿:“继续。”

    苏有福:“王氏,似乎要分家。”

    窦乐瞬间精神焕发:“继续。”

    苏有福:“太原王氏,就小奴所知,分为晋阳王氏,也就是国舅府王绩他们家,还有一支叫祁县王氏。晋阳就士族志所记载,应该是汉是王允这一支,祁县王柔之一支。两支都说,祖上是周灵王之子,姬灵的后人。”

    窦乐打断了苏有福:“说重点。”

    “是,是。”苏有福赶紧说重点:“传闻,小奴不敢确定,这是打听到的传闻,最初是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分账。后来事情也不知道怎么演变的,太原王氏的两支也要分账。”

    分账。

    这事,窦乐喜欢。

    家大业大,时间久了肯定有是非。

    有人吃闲饭,有人家世好身份高,居高位却不办事,还有寒门辛苦付出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等等。

    太原王氏在晋时,还分成两家呢。

    之后,族谱合二为一,成为一家。

    再往后,琅琊王氏的族谱也合流到一起,从秦朝王离开始合族。

    为的就是晋末乱世,王家为在乱世之中自保,自然是要聚集更多的力量,凝成一股绳,为家族的生存而拼。

    自东汉到南梁,太原王公出过六位三公,晋阳与祁县各三位。

    自东汉末年起。王氏,还出过三位皇后,十位宰相……

    显赫的大世家。

    分账。

    窦乐表情严肃,内心却已经乐成花了。

    就窦乐对王氏的了解,引发他们分账的原因,第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平均分配会引发各房、各支的不满与冲突。其次,就是信任与沟通不足,引发相互猜疑和指责。最大的原因则是能力。

    王氏的族中子弟,也是良莠不齐的。一些族中子弟因为家中经营的产业规模变大,适应不了应对大型的、要求各种规范的大商坊、工坊的管理需求,引发内部矛盾,而无法调和。

    终于,终于。

    世家开始出现裂隙了。

    窦乐要的是,世家的知识、经验、财富、人才。而不是他们抱团来和自己对抗。

    分了好。

    天下分为十个、八个王氏,对自己,对未来都没坏处。

    窦乐拿出一张小票票:“有福,你辛苦了,这是赏你的。回头去领上一百张,然后吩咐下去,长安、幽州、兰州、成都、番禺、余杭、扬州。七城联发,切记,让咱们的人嘴严一些,只说,这是甲字一号银山,万不可让人知晓,这银山在何处。”

    “小奴明白。”苏有福双手如捧着一件珍宝一样,捧过了那张小票票。

    窦乐的银山投资券。

    早就准备好了,只是时机没成熟,一直没发出去。

    这种,可不同于河湟马场投资券。

    大唐的世家、商贾、百姓早就能够分得清国舅府的投资券级别。

    国舅府永业军发的,也叫国舅府投资券,总量上限就是十万贯,特别增发,也不会超过十二万贯。

    颜色上,是以淡蓝色为底色。

    而后是国舅府发的,总量上限为七十万贯,特别增发也限额在百万贯的。皇家、国舅府、世家联合发出的。

    像是红河三角州的工坊、田产。辽东的开荒、田产等等。

    这是属于大规模投资的。

    以淡蓝色为主色调。

    最后一种,正红色、带着明黄点缀。

    现存世只有两张。

    一张是珍珠湾投资券,一张是草原巨型金铜矿区的投资券。

    眼下,苏有福手中的是第三张。

    甲字一号银山投资券,最低发行量,一千万贯,第一批,只发行二百万贯。

    在正式推出的时候,会有一份详细的,来自矿匠、银匠等专业工匠,而后有鉴证人用印的矿区报告书。

    依当下对石见银山的初步勘测。

    一千万贯的总份额,显然不足以代表这座银山的总价值。

    冯盎都认为,八千万贯打底。

    窦乐又吩咐:“有福,安排一下,明个呢,请公主殿下来见识一下咱的新玩具。如果好玩,安排本国舅的老哥哥们,也来鉴赏一下。”

    “小奴明白,一定安排好。”

    苏有福乐呵呵的将那一张样票小心谨慎用硬纸夹好。

    样票没用,零价值。

    可苏有福却认为,这张样票是有收藏价值的。

    收好样票,苏有福小声问了一句:“国舅,小的问一句或许不应该问的话。”

    “问,随便问。”

    苏有福问了:“国舅,小的多嘴,小的知道在那银山在何处,只是咱把银山卖了,倭王会不会有意见,毕竟那地方是倭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