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拜先生
作者:五谷丰登庆丰年   贞观开荒人最新章节     
    “去把我书桌上左首的珠算、新式算学书取来!”林县丞吩咐一位皂吏。

    “是!”皂吏出去,很快回来。

    “看吧!”林县丞递给学子们。

    学子们低头翻看,慢慢的看入迷。

    读书能读出来的,天资都不差,而且官学也有基础算学课,并非一窍不通。

    珠算一看便懂,背住口诀,剩下的是多打多练,熟能生巧。

    让他们震惊的是此法仅需一把算盘,便替代了繁琐的算筹,且运算速度极快。

    不得不叹服,世上有人如此聪慧,能想出此法!

    再看新式算学,开始看阿拉伯数字不解其意,但看到后面的多位、高位演算的便捷,恍然大悟。

    “苏大人!我等狭隘、浅薄!”粗略翻完,眼界大开。

    意犹未尽,不舍得,“林大人,可否借我等抄阅几日?”

    “不用抄,州府过几日会送来印刷本,比手抄本工整!”林县丞微笑道。

    看到苏樱与学子们的愉快交流,林县丞知道自己的县学稳了。

    学子们们认可苏樱的教育分流,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沟通。

    针对岭南百姓文化层次低,民族杂居的现状,特别强调俚人学童的教育,不独是汉人,俚人也不落下。

    认同苏樱的很多先进理念和观点,当苏樱提出将来开办女子官学时,一点儿不觉得突兀,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有些兴奋,大唐第一所女子官学诞生于他们手中,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儿!

    唯一令他们发愁的是师资问题如何解决。

    “荒沟村有不少女娘学识不差,还是养蚕、纺织能手,可以考虑做女子官学的先生。”苏樱推荐道。

    “果真?多谢大人!”学子们心中踏实,下定决心一定要办成。

    来之前抱着利己不忘利他的心态,这会儿纯粹的想做成一件事儿,投入百分百的热情。

    “明日我与林大人去白茅村考察彩丝蚕养殖,你们若是有兴趣,可一同前往!”苏樱邀请道。

    “我等…”有学子脑子没转过来,这是女娘的事儿,他们去了能做啥?

    “是,大人!一定前往!”转得快的学子忙应下。

    彩丝蚕织品一匹价值连城,只在传闻中,未得见真颜。

    原来竟是这位苏大人所创,怎么也得看个究竟!

    苏大人也说了,女子官学就是为这些女娘创立,将来女娘不但会养蚕、纺织,还要能提升、改良,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传承。

    兴许会有更多女性改进、发明新的技能、技术,推动岭南、大唐发展。

    翌日,学子们随着苏樱、林县丞去白茅村。

    从官道转到村道,却见白茅村的村民在热火朝天修路,路段拓宽,山石挡路的地方也烧了炸掉。

    “林大人、苏大人!”村民们见到,纷纷停下手中活儿打招呼。

    来到村里,村里特意盖了十几间大平房养蚕。

    妇人们采桑叶回来,切碎,正在喷洒大蒜红糖水。

    见苏樱、林县丞带着几位郎君进来,甚是惊讶。

    “呀,这蚕儿怎么还喂水?能活吗?”学子们惊呼。

    “能啊,这是大蒜红糖水,适当喂一点儿,增强蚕儿的身体抵抗力,长的壮实,目前此法在岭南各州府推广。”

    苏樱介绍道,“你们江南亦是桑蚕兴盛之地,应该也有不少养殖秘籍吧?”

    “这个、这个,我等从未关注过,还是今日在此,真正知道它竟是此等模样。”学子们羞愧。

    桑蚕向来是妇人经手,身为男子,特别是读书人,更不会关注。

    也就这里颠覆了他们的认识,原来基层官员的日常工作就是耕种与桑蚕,林县丞说起桑蚕头头是道。

    庆幸自己的岭南之行,不但一路行来见识各地风土人情,如今还熟知基层官吏工作流程。

    许多之前不屑一顾的人和事儿,竟是自己将来踏入仕途必经的基本课程。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鸡毛蒜皮小事儿,全都蕴藏着智慧。

    学子们短短半月,亲力亲为许多事物,改变了很多自以为是的看法。

    岭南支教,说是支教,倒不如说是让他们提前官场实习。

    白茅村凭借彩丝蚕,去年大赚,今年扩大规模。

    妇人们靠养蚕赚大钱,在家中地位上升,开春养蚕,更多妇人也想加入。

    村里严格筛选,不爱干净、邋里邋遢的不行,不按规矩喂养,自行其是的不要。

    进了养蚕组的妇人在村里走路都挺胸抬头,底气足足的。

    见到苏樱,那叫一个亲热!

    围着苏樱请教这、请教那的,有的还细心请教桑树如何种植,才能叶片肥、大、嫩?

    苏樱又讲了许多关于桑树嫁接、扦插,改良桑树的妙招。

    不光妇人们,就连学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原来一棵桑树都蕴含这么多学问!

    “好啦,别光顾着聊养蚕,这几位是来自江南道扬州的学子,县学先生。

    各位阿姐家中可有学龄童,让先生们考一考,考核通过,可免束修、书本费,去县学念书!”苏樱向妇人们介绍。

    “天啊,有这等好事!”妇人欣喜,有听闻朝廷出台岭南支教令。

    只知道要办县学,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受益者。

    “先生稍等!我回去唤我家狗娃来!”“我去唤我家旺财!”妇人们慌慌忙忙跑了。

    读书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高人一等,谁也不想落下,白茅村还没出过一个读书人呢!

    很快妇人们拉着自家孩儿来见先生,从田间地头、工地上拉来,全都脏兮兮的。

    “快喊先生!”妇人们见孩子不喊人,瑟缩不前,急得一把扯着孩子上前。

    “先、先生!”孩子们声若蚊讷。

    在地里干活干得好好的,莫名其妙被阿娘拽走,说是拜先生,都没明白咋回事儿。

    “嗯,你叫什么名字?”学子们努力显出老成持重。

    “回、回先生,我叫狗娃!”孩子嗫嚅道。

    平时大家狗娃、狗娃的喊,不觉得有啥不好,这会让自报家门,觉得很没面子。

    “姓甚?今年几岁?”学子们认真记录着,这名字乡下孩子叫得多,名字贱孩子好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