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有个如父亲般的三博导爱护 复旦的亲儿子肖镇
作者:高夫   肖镇超穿八十年代最新章节     
    社会组织里,人一多出门就是江湖和人情。

    更不用说,肖镇这次提名入国家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整个全国也会只遴选最好的。

    整个1995年科学院院士858人,工程院院士959人,总共1817人。

    他爸爸出资的青年科学家长江学者每年1000人左右不等,目前来说全国有长江学者头衔的青年科学家总共有2400多人。

    国家的意思是要从老中青三个年龄层面选拔,年龄段按退休后的10%,30-60岁的60%,其他的就是3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30%,后续国家为了鼓励青年学者老中青比例变成了1:5:4的比例。

    总的来说,是从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里面筛选500人出来,从4200人里面选500人出来进国家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里,入选的人有一个最大权利是什么,三名顾问成员发起一项国内急需的科研项目,相应的国家相关部门就要针对这个项目开会讨论是否立项而且是规定了答复时间的。

    这就是顾问们学术话语权最大的权利,这是随时弥补国内单一科学研究项目空白。

    因为历史原因有些院士资格有些水货嫌疑的全都没有入选,问就是拿出科研实绩出来。

    肖镇除了人年轻外,没有其他任何毛病,奖项也好,论文质量、学术成就,更不用说读大学以来参与的所有不可说的科研绝密项目。

    这样的70后当打之年的超级小牛还有水货院士歪嘴说肖镇太年轻。

    在两院开会的时候,肖镇的博导陶大炮和老夏俩人都都罕见的动了真火。

    老陶本来就是个火爆脾气,一下点燃了心中怒火,指着几个水货,就是一通不带脏字的痛骂。

    “拿出科研实绩出来,大家都别废话。”

    陶大炮在预选大会上叉着腰杆用高希霸大雪茄指着这些家伙鼻子开启超级吹风机模式。

    他的化学导师老夏,还有日常怕老婆的“粑耳朵”物理另一博导老沈同样动了真火。

    “欺负人肖镇年轻都没资格,那长江学者里也剩不下几个有资格的。”这是老夏说的

    “在座的戴院士帽子的至少一大半科研实绩也没别人小年轻强多少。”这是老沈喷的

    结果不然自名了吧,一个菲尔兹奖就能让肖镇天然当选,他可是内地唯一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至于物理仅次于诺贝尔的奖项人家也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有四个了,这怎么比嘛。

    从这次预选会后,肖镇的资格先是上海市科委和复旦大学双双有肖镇的名字。

    肖镇可是复旦大学青年一代60-70后最强的超级小牛,复旦大学的亲儿子肖镇。

    当然也是上海科委的亲儿子,人家户口还在杨浦五角场呢。

    更不用说家乡四川的科委也很支持,连广东、云南、陕西、江西、青海、新疆的几个科委都提名的超级小牛。

    这平时不注意怎么一动真章就有这么多的省市支持肖小牛的。

    也不想想肖家旗下企业在这些地方带领了多少农户奔了小康。

    多少高科技项目落在这些地方,每年高质量的税收又是多少。

    肖镇是不知道这些内幕的,还是在领完奖回复旦碰到了八卦爱好者,沈老师的爱人魏大妈滔滔不绝的说了出来。

    肖镇这次是真被他三个博导给感动了,他的大炮博导不用说了,陶老师那性格天生就如此,他教的学生都是严进严出的代表。

    而且王林也罢,廖丹这些也好实际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统筹项目能力那是相当出色。

    有其师,有样学样必有其徒嘛,为了感谢母校这次坚定的支持自己,为了避免还有人想着磨芯片忽悠人。

    肖镇让港城理工出面智力支援,知名校友肖镇出钱建了一座半导体实习工厂和港城理工用的一样的世界级标准实验室。

    同时捐建一座新的先进物理实验室指名捐给沈老师用。

    一座先进化学实验室指名捐给夏老师用。

    老陶早就有了,只要小老头说差什么设备半个月就会到位。

    这一度让掏心掏肺的老沈嫉妒得面目全非。

    整个捐建金额32亿美元,另外的2亿美元是成立了陶、沈、夏复旦优才奖学金。

    全部由三个老师和复旦教委会每年奖励100名复旦学生,轰动了全国学术界和大学、研究机构。

    写书这么赚钱的?这就是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把钱不当钱吧。

    有些无聊的人拿着港城媒体以前给肖镇算一年的版税收入,平均每年5、6亿美元的各种版权收入,这家伙还有专利权利金收入一年也有2-3亿美元。

    难怪这家伙嚣张的出入都是私人飞机,保镖助理一大堆。

    旁边的人给他科普,华美宇航就是她妈妈的企业,人家不缺汽车、大飞机、大游艇,他家公司都能生产。

    “这家伙家里太有钱了吧!”吃瓜群众甲感叹道

    “他爸肖正堂还是国际防务商,世界有数的大军火商,电影《战争之王》里的老板只相当于他手下面最基层的销售专员,你说呢?”吃瓜群众乙科普道……

    肖镇继续回到港城训练、学习、深入研究光源,没有理会社会的纷纷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