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三月下扬州(1)
作者:一小水滴   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节     
    崇祯元年三月初,在淮安待了近十日的刘卓、苏若莹等人乘船前往扬州府城江都县。

    扬州在汉朝时期被称为广陵、江都,南北朝时期,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后来,隋朝灭陈,改吴州为扬州。

    扬州城的面积达五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高。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描述,扬州府城内居住的人口达几十万。

    越是临近扬州府,河面上的漕船、民船、贾舶就越多。尤其是到了夜间,河上樯帆林立,河岸集市如林,灯火通明如白昼。夜市之璀璨,令苏若莹等人大为震惊。

    “能随着侯爷到扬州府见识一番,也是不虚此行啊。”黄大中笑着说道。

    “还未抵达江都就已经这般繁华,看来,我们以往听到的关于扬州的消息多半是真的了。”望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船只,戴世昌不禁感慨道。

    “不止扬州,杭州与苏州也是异常的繁华热闹。此次若是时间充裕,也可以去苏州府、杭州府看看。”刘卓同几人站在船头,随意的闲聊着。

    听了刘卓所言,船头几人的脸上尽皆浮现出笑容。作为入伍从军的将士,除了训练、行军打仗,众人几乎少有悠闲游乐的机会。

    此次,侯爷带着莹夫人南下两淮,跟在侯爷身边的护卫自然就少了许多。所以,除了留下必要的人手守卫货物。众人也就可以自由走动,能够随意逛逛。

    两日后,刘卓一行人抵达了扬州府江都城利津门对岸。

    如今的扬州府城,就是江都县城。府城有新城、旧城之分。

    旧城乃是佥院张德林在至正十七年利用宋大城西南隅改筑扬州旧城。周近十二里,约一千七百六十丈,高三丈,设有五门。

    至于修筑新城,一方面是因为府城当时的人口太多,旧城已经远远不能容纳量人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御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扬州知府吴桂芳、继任知府石茂华为抵抗倭寇依附旧城东郭建外城。建成的新城,东、南面濒临运河,新城城墙高厚与旧城相同。东、南、北三面长一千五百四十二丈,设有七门。

    “看样子,这扬州府城应该比济南城还要大上许多,人丁至少十万人以上。”站在运河岸边的刘卓望着长达近两公里的城墙,对于大明朝的了解又加深了几分。

    以往,刘卓多是在书籍与旁人的口中听到对于扬州的描述。因为对旁人没有过多的信任,刘卓心中设想的扬州是远不如自己建设数年的济南城。

    如今,刘卓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若不是此行南下扬州,刘卓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运河对于沿线城市的影响与作用,更不清楚扬州等地的富庶与繁华。

    “毕竟是由新、旧两座城组成的,比济南城大些也很正常。”苏若莹随口道。

    “是啊。扬州的地理条件是济南无法比拟的。不过,既然来到了扬州,可得好好逛上一番。”

    “我们三月来扬州,时间拿捏的可谓是恰到好处。此时的桃花、玉兰花都开了,到了四月,玉?琼花也会盛开。此外,保障湖(即瘦西湖)的景色也不错。”

    “还有琼花观、玉皇阁、文昌阁、旌忠寺、水上园林……”刘卓耐心的向众人介绍自己对于扬州的了解。

    瘦西湖原为保障湖,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系的一部分,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支流。

    在乾隆元年的时候,钱塘诗人汪沆来到了扬州。汪沆在看过扬州的景色后,把保障湖与杭州西湖作对比,接着就下了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扬州瘦西湖确实比杭州西湖瘦很多,起的很恰当。从此以后,扬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

    只要人们提起扬州,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扬州是一处繁华富庶之地。

    无论是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亦或者各方面的产业发展,还有商业与文化的繁荣,无一不体现着扬州的繁盛。

    早在唐朝时期,扬州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来此贸易、定居。唐朝时期的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明清时期的扬州,同样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成为中国境内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

    扬州所在的淮南地区西起泸州、滁州、和州,东至扬州,基本上都是广阔的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此外,该区域降雨量较为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不仅种植水稻、桑麻茶竹,而且该区域的鱼虾资源也十分丰富。

    手工业方面,扬州的纺织业、制茶、制药、丝绸等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的水平。此外,扬州的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产品也因制作精良而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

    此外,谈及扬州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扬州盐商。扬州盐商有了银子之后,虽然铺张、奢侈、爱享受,甚至很多人品行不佳,但他们对扬州的发展却是贡献不小。

    扬州盐商的奢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呢?

    有传闻,乾隆来到扬州瘦西湖的时候,认为风景很好,可惜缺少了一座白塔。两淮盐业总商江春为了迎合乾隆,连夜找材料、工匠造了一座白塔。

    电视剧《大清盐商》中就拍摄了一夜造白塔的桥段。而且,剧中的主角汪朝宗与江春一样被乾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头衔。

    第二天,当乾隆再次来到瘦西湖,突然发现面前多了一座白塔。有人告诉乾隆这是江春连夜建成的,乾隆皇帝听后,不禁感叹“两淮盐商之财力,伟哉。”

    “一夜造白塔”的传闻就此流传开来。

    盐商的一场婚丧嫁娶,便要花费数十万两的白银。

    有个盐商看到有人炫富,便找人把黄金打成金箔,就是把金条敲成很薄很薄的箔丝片。然后,带到镇江的金山寺上,随后将成千上万的金箔迎风飘撒,全都撒到长江之中。

    此外,扬州的百姓、人贩子、商人还喜欢养瘦马(年轻女子)。尤其是徽商有了钱后,在娶妾、宿妓方面,往往挥金如土。

    这些盐商们为了享受生活,四处在扬州城内外修建园林,园林共有二百五十多处。就一个瘦西湖,便建造了五千余间楼廊,亭台近两百座。除此之外,盐商还建造了大量的园林书院、会馆。

    尽管盐商享受着奢靡的生活,但是当扬州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多数盐商都会捐物资赈灾。而且,盐商还在扬州修建了善堂、学校、义仓,兴修水利。

    唐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月的扬州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烟波浩渺。走近瘦西湖,杨柳随风摇曳,湖水碧波荡漾,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令人心驰神往。短短七个字,至今还被人广为传诵。

    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将月色三分,扬州独占二分,由此可见诗人对于扬州明月的喜爱。

    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中描述了扬州河多桥多,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和羡慕之情。

    诸如此类的诗词,还有许多。如张祜的《纵游淮南》、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与《遣怀》等。

    一行人在城外闲逛了小半个时辰后,刘卓等人才在向导的带领下走徐凝门入了城。

    嘉靖年间,扬州旧城外有田家巷市、井巷口市、钞关市,到了雍正年间发展成为十三个市。

    刘卓等人入了城,便来到徐凝门街。

    “各位老爷、公子,徐凝门街以东,缺口街以南就是井巷口市。各位老爷需要过去看看吗?”向导笑着询问道。

    “先不看了。”

    “我们从南门入城的,那此地应该就是扬州新城了吧?”刘卓有些好奇的确认道。

    “是的。此处就是扬州新城。新城多为盐商们的居住区,而旧城为乡绅居住区。”

    “新城的街巷弯曲不规则,而旧城的街巷平直方整,包括南门街、仁丰里、小东门街等。旧城基本上是乡绅官员、百姓、乡绅的住宅区,商业则远不及新城繁盛。”向导耐心的向众人介绍道。

    “原来如此。”

    与几人商议一番后,随即令向导带着众人入住客店。

    “今日见了扬州的繁华,我才对杜牧的这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了更深的体会。即便是北方边镇连年交战,可战火依旧不会影响到江南。”刘卓叹了口气,由衷的感慨道。

    清顺治元年,满清八旗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并占领陕西后,多尔衮部署兵力南下。

    为了报复、震慑城中的扬州百姓,并掠夺财物,多铎下令对扬州城百姓进行屠杀。

    屠杀持续十日,故称“扬州十日”,被屠杀的百姓高达八十万之多。

    “倘若战火真的影波及了江南,那就说明我大明朝的九边重镇已经形同虚设了。朱明王朝无力平定境内、外动乱,意味着气数已尽,回天乏力。”董映雪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倒也是。”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陕西境内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扬州内的豪商依旧在寻欢作乐、花天酒地。”刘卓一脸无奈道。

    “侯爷现在没有兼着朝廷的官职,就不要再唉声叹息的。若是影响了其他人游玩的雅兴就不好了。”董映雪轻声低语,一脸柔和的劝说道。

    “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