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不可.思议
作者:沉默的老刀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最新章节     
    “正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研发与测试工作,这样的模拟分析才显得尤为重要。”姚美玲补充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

    尽管林欧华明白这个道理,但他所在的小组长期以来一直在追赶项目进度,几乎习惯了这种模式。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宁说。

    “根据我对三角翼的研究,当这架飞机携带导弹以超音速飞行时,气动控制面,特别是副翼的效能会大幅下降。

    我打算用模拟来测试这个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林欧华愣住了,嘴巴微张,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们数字研发团队之前一直跟不上项目的步伐,而现在,仅一个下午的时间,许宁不仅找出了“八三工程”的研发缺陷,还在考虑如何改进。

    这就像班上成绩垫底的组员突然成了第一名,还准备给其他人讲解难题一样不可思议。林欧华觉得这一切仿佛梦境一般。

    实际上,许宁的信心源于他对“八三工程”问题的了解,以及他知道后续歼-8F在机翼研发上的改进,以更好地搭载更大型的武器。

    但他并不想只是复制这些改进,而是希望进一步挖掘歼-8的潜能,为我国空军提供一种适合高空侦察和拦截任务的飞机。

    按照历史进程,我国那时的航空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充分开发歼-8F,直到大约2010年才有所突破,但对重返1996年的许宁而言,现在正是改变一切的好时机。

    “呃...我们能帮你做什么吗?”林欧华小心翼翼地问。

    如果许宁的话属实,那么这对整个数字化研发团队来说是个扭转局面的大好机会。即便最终证明这只是过度担忧,也没什么损失。

    毕竟,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当初这个小组刚成立时,由于工作相对轻松,一度备受青睐,但随着时间流逝,由于缺乏显着成果,他们的地位每况愈下,林欧华甚至不敢再坐在会议的前排。

    “帮忙...”许宁原本没想过需要帮助,但在操作电脑时,他注意到鼠标的指针变成了一个小漏斗,这意味着系统正在处理中,需要稍等片刻。

    “你们这儿有更强力的电脑吗?比如工作站或服务器?”许宁询问。

    “我们有两台Sun工作站,通常只在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时才会用到。”林欧华答道。

    “Sun...那是运行Unix系统的吗?”

    虽然到了九十年代末期,windows Nt和Linux逐渐崛起,Unix系统显得有些过时了,但它凭借出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依然在许多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Unix同样支持像Fluent和NAStRAN这样的仿真软件,而且曾经一段时间内,完整的Fluent版本只能在Unix上运行。

    然而,许宁对Unix并不是特别熟悉。“确实是Unix,我们这儿有份操作指南,但用起来还是挺复杂的。”

    “没关系,你直接带我去工作站那里就行。”说着,许宁从自己的电脑里取出了软盘。

    “你会用Unix?”姚美玲好奇地看着他。

    “我对Linux有所研究,所以Unix应该也能应付。”许宁解释道。

    “若非亲眼见过你的组员证,真不敢相信你这么年轻就掌握了这么多技能。”

    姚美玲惊叹。“你是不是一天有48小时啊?不然怎么学得会这么多东西!”

    “关键是时间管理,再加上一点运气吧。”许宁笑着回答。

    与此同时,他在心中默默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决定利用系统中的五点积分,在Unix环境中对歼-8战斗机进行气动特性及载荷分析,探究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控制面效率。

    正当他们前往工作站的路上,林欧华突然问起:“我知道Linux,但‘开源’是指什么呢?”

    许宁这才意识到“开源”这个词直到1998年才流行起来。

    “哦,开源就是免费的意思。Unix需要购买许可证,价格昂贵,大多数普通用户负担不起。”

    三人来到工作站所在的房间,林欧华虽想再问些什么,却终究没说出口,而是走向工作站,小心翼翼地开启电源。

    由于当时还没有为Unix和Linux研发出友好的图形界面,开机后迎接他们的是一片空白的命令行屏幕。

    借助于脑海中新获得的知识,即使初次接触Unix,许宁也能轻松自如地操作起来。这种体验对他而言既新鲜又熟悉。

    这一年半里,林欧华和他的团队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他们绝没有虚度光阴。

    他们为歼8-3战机的机翼做了极为精细的结构建模,这让许宁节省了许多工作量。

    借助于Unix系统下Fluent软件自带的Gambit工具,许宁能够快速越过繁琐的网格划分步骤,直接进入流场模拟阶段。

    姚美玲望着忙碌中的许宁,心中涌起一股熟悉感,仿佛又回到了两人初次相遇的那个午后。

    “林工,早上杨总提到明天晚上的项目进度会议,是所有小组都得参加吗?”

    稍后,许宁暂停手中的计算,转头询问身后的林欧华。

    “是的,这是全项目组每月一次的大聚会。”

    提起这事,林欧华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沉重。“每个小组不仅要出席,还得报告各自的进展。”

    显然,这对以前的林欧华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嗯,那挺好的。”

    许宁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那么,我可以代表我们小组做报告吗?”

    林欧华几乎立刻答应下来,因为他自己对公开发言早已心有余悸。每当看到其他团队展示成果时,他总是感到自己的小组显得格外无力。

    “其实我已经有了一些发现,”许宁说道。“现有机翼研发可能需要调整。具体数据还在分析中,预计明天此时可以得到初步结果。”

    听到这话,林欧华差点儿喘不过气来。

    尽管他对许宁抱有很大期望,但没料到变化会如此迅速。“常博士,改变机翼研发可是大工程啊,真能在一天内完成吗?”

    “不是这样的,”许宁连忙澄清。“一天时间不足以决定如何修改,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研发存在不足之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林欧华再次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而这一次,许宁耐心等待着对方平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