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回京风波
作者:酒神葡萄绿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最新章节     
    洛京城外,三公率领百官,望着北边翘首以盼。

    云中那边的战报,在陛下的誓言响彻天下后,也跟着传回了洛京,众人这才知道边境战况。

    不止是又新起来了一支胡人势力,这势力还和燕国有勾结,这个信息让洛京官员们心下一惊,一想到皇帝就在蓟州,都开始后悔只派了姚章这些人,没直接派点兵过去。

    半个月前,太尉刘奉也从云中回来了,大家也都从当事人这里,知道了云中那几日具体发生了什么。

    在丞相忙着去安排人清点物资填补河南地的损失时,史官也恨自己骑术不精,不然的话死活也要跟着皇帝一起日夜骑马一起亲赴战场。

    七颗天星连坠啊,这种天都帮忙的大场面,他,刁无忌,作为大晋史官,居然没能亲眼看见,实在太让他痛心。

    于是这些天他就追着太尉问细节,把刘奉问的都看见他掉头就走。没得刘奉问,刁无忌就去问他手下的将领士兵,把士兵们都问了一遍,这些天才算老实下来,这会儿也安静的在百官队伍里迎接君王回来。

    等到了巳时,远处开始传来马蹄声,风中飘扬的旌旗也越来越大

    百官们越过前头眼熟的将领,看向他们身后骑在马上的青年,不由得生出几分欣慰之意。

    总算是回来了,陛下。

    从前冬至祭天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大家主要就等着过年,然后开春来忙活新一年的事。

    但自从皇帝祭完天就走了,他们守在洛京皇帝上了前线,没经历过这种事的群臣简直度日如年,天天就担心皇帝有个万一,怕好不容易才稳定的大晋政局又起波澜。

    好在等到今天,皇帝终于回到了他忠实的洛京。

    确认皇帝状态良好,寒风里也看着身子骨强健没有什么问题,三公互相对视,放下了心,率领百官恭迎皇帝回京。

    小白赶紧下马去扶年纪最大的丞相:“天冷风寒,诸卿都快起身,公孙丞相,让大家都回宣政殿吧。”

    本来组织完了只要送皇帝回宫就好的公孙弘:“陛下,宣政殿?”

    小白指向他过来队伍的后方:“燕地的罪人都带回了,该审该查,一切皆依晋律行事。”

    他满脸诚恳的看向百官:“快过年了,这些琐事就不要拖到年后,年前这些时日,要辛苦诸卿了。”

    别的官员什么表情不知道,但是负责司法的廷尉周离这一刻真的不想说话。

    冬至到过年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在离年三十,只差三天了。

    三日前,王归就派了一个一个手下先紧急回洛京,把他们的行踪先通知百官。

    虽然小白真的不介意直接回来,但是王归、柳珀他们坚决拒绝,并表示皇帝出门是大大方方出去的,为了大晋亲赴战场,一路上都没有半点享乐,都是在做正事,理应大大方方回来。

    于是收到皇帝行踪的大家大喜过望,立刻就来安排迎接事宜,既然陛下特意强调不要太大场面,那就击鼓鸣乐的环节去掉,怎么样也要百官一起出城迎接,以表尊敬。

    关于燕地到底发生何事,这个探子也是有说的,但是知道的人仅限于官位较高的那几个,中下层的官员都忙着迎接去了,完全不知情。

    当大家一个不落齐齐坐上宣政殿,官员们就相当于开了个大朝会。王归、柳珀几位将军的一起汇报工作,百官终于知道了他们从白登道去蓟州,一直到回京前发生的一切。

    当听到蓟州民变,以及皇帝立誓后才知道的民变原因,众人无不惊愕。

    他们知道皇帝一定是遇上了蓟州人,在蓟州遇上了不小的事,不然不会誓言立的那么大,但打死他们也没想到,蓟州的事能大到这个地步。

    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是宗正卿在场,他也没说皇帝不该亲手斩杀燕王的事。

    然后大的还在后面,蓟州上下官员还有武阳郡的那些事,更是让百官们听了骇然,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整个大殿上,除了将军们汇报的声音,其他人人全都不说话,大殿上安静极了。

    史官刁无忌看看左右,起身去一旁看休假两个多月的起居郎怎么记录的,见到上面“帝令王归等述,群臣骇然”几个字,他眉一皱,抢了起居郎手里的笔,再后面又加上“无言”两个字。

    起居郎怒视他,立刻抢回了自己的笔,但是给他也分了一卷空简和新笔,他是负责皇帝记录皇帝,史官是负责朝野大事,侧重点不一样,各写各的,别抢他的了。

    御史中丞姚章去安排完那些犯人了,等他脱鞋上殿时,见到里面没人说话的安静场景,瞬间就明白同僚们这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发表意见了。

    于是他上前主动一拜:“陛下,燕地罪人们已悉数关押完毕。”

    自己御史府的二把手回来了,御史大夫朱平也从恍惚中回过神来。

    介于燕地的事情太离谱,离谱到朱平都在怀疑这是不是皇帝铲除旧燕势力的借口,但是看见姚章,朱平就明白这事是真的,他相信姚章的为人不会放任冤案不管。

    脑子快速做出判断后,朱平立刻站了起来:“陛下,燕地罪臣恶贯满盈,臣请从快判决,罪案传阅天下,以儆效尤!”

    小白点头:“朱卿言之有理,准奏。”

    燕地的事不是个例,只不过他们仗着燕地远,做的太过火了而已,需要让燕地以外的人也都知道这件事,收敛一点。

    然后小白看向宗正卿:“燕王后妃子嗣的审理,就交给王叔了。”

    宗正卿上前一步弯下腰:“臣领命。”

    宗正卿也是第五家的人,还是武帝的堂兄弟,宗室的处置权力在这儿,这是他推不掉的任务,只是关于具体怎么处理,他现在也很是纠结。

    廷尉周离在宗正后面主动站了出来:“陛下带回来的罪案内容详尽,廷尉府这两日定会把这些罪臣都以律惩处。”

    周离本以为要年前紧急加班类似了,没想到审案子的工作皇帝他们都在燕地做了,他只要跟着罪案直接判就行了,他就是把罪案入库,就是辛苦行刑者了。

    出乎意料的,御史丞潘侯也站了出来:“燕地罪人,死不足惜。只是晋律上的法令,不足以抵消这些罪人在燕地的所作所为。

    臣恳请陛下,当以燕地之案为戒,重定匿田匿户之罪。”

    御史丞的主要职责是弹劾百官,但是目前新帝继位为止,潘侯还没有在小白的朝堂上弹劾过一个人,却不想他直接一开口就要整个大的。

    百官的目光纷纷看向他,小白问道:“依潘卿看,怎么重定这些罪比较合适?”

    因为能藏匿人口的,都是从前诸国的大族,所以晋律比较留面子,对藏人的贵族都是罚钱,对想躲徭役和赋税的庶民,也是罚钱,但要是没钱那就充奴去干活。

    所以小白带回来的那些罪臣,他们要被审的罪名不是交钱就能解决的匿户匿田,是偷税漏税。

    潘侯抬头:“臣以为,挂靠田地在他人名下者,一经发现,按田地数额罚钱,田地皆归朝廷。如武阳郡这般的匿户者,庶民无罪,藏匿者需把庶民的税钱尽数补足,再罚税钱的三倍。

    数量超了五百人,田地超了五百亩,不止罚钱,还当没收田地,阖族流放南岭;若有检举报告者,可把罪人的田地拿出一些来赏赐。

    朝廷如此严惩,才能以儆效尤。”

    潘侯的表情很是坚定,他发自内心的认为从前的晋律太客气了,匿户匿田伤害的都是国家财政,还会损失朝廷威望,只是罚钱和让那些庶民做工,根本就达不到警告他人的目的。

    他听完王归他们的报告后,认为皇帝在处理武阳郡几万匿户时,直接就判定庶民无罪,严惩收容庶民的做法挺好。

    一来武阳郡的庶民确实不是主动隐匿,是被逼迫的;二来就是要让有能力收这些庶民的大户担重责,让他们都知道自己和庶民不对等的刑罚,再有人想干,那就考虑清楚后果。

    庶民自己隐,那就按从前的晋律罚,但是这种主动收容的,必须严惩。

    潘侯的重订之言一说完,立刻就有人反对。

    “陛下,晋律岂能容他潘侯一言就要修改!”

    潘侯立刻回道:“周到现在,诸国变的法,改的律还少吗?时移事迁,晋律自然也要跟着变!”

    又有人道:“罚钱就算了,流放南岭未免太过了些。”

    潘侯点头:“也是,您家里钱多,想来是不怕被罚钱的。”

    那人气得站了起来,指着潘侯骂道:“竖子凭空污我清白!”

    眼看潘侯再说一句就要把人说动手了,小白下场制止:“万物更新,现在的晋不是从前的晋,晋律自然也是要跟着变化的。”

    然后他看向公孙弘:“公孙丞相怎么看?”

    把眼神从跟着皇帝出发又回来的簪子上移开,丞相安慰自己,事急从权,燕地的事情陛下待着大家已经每天都在处理了,回来了也是年前把案子赶紧结掉要紧,就不要在意他什么衣着了。

    抖抖袖子,老丞相大概已经知道皇帝是什么态度了,于是他站了起来。

    “潘侯所言,确有道理。”

    察觉到目光全都聚在自己身上后,公孙弘又慢慢道:“只是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处理燕地的案子。

    拿燕地出来,按潘侯的提议先着重处理并无不可。只是要大晋全按新律例严惩的话,为防止有冤假错案,还需年后再议。”

    本来这种时候,大家都放假休息了,但是这么一桩大案,确实要人加班。

    只是大家年还是要过的,陛下您也还是要去祭庙的,有些事情还是留到年后吧,也给自己人一个改错的机会。

    小白爽快的点头:“就按丞相说的办,这几天先把燕地的案子都结了,改律一事,年后再议。

    武阳、北平二郡的郡守,姚章,你和丞相一起商量去选。”

    皇帝一回洛京,就快速把城门口接他的百官都打包到宣政殿,开大朝会做工作报告,又快速的给明年年初定了个大事,就这样散了会。

    皇帝人走了,其他人的事情还没完。

    宗正卿一出门就喊住丞相:“公孙丞相,留步!”

    公孙弘猜到他是为了什么,给了个面子在原地等着。

    第五槐一脸难办的样子:“燕王后在内的十一个后妃,还有两子三女……”

    燕王人都死了,他觉得这事是不是就该到此为止了,毕竟死的时候他也还是以燕王身份被皇帝杀的,不是罪人。

    只是皇帝把人交给他的意思,也不像是要放过燕王后人的意思,这次啊让他左右为难。

    “把燕王削去宗籍。”公孙弘态度坚定道。

    燕王作为某些事情的罪魁祸首,就算被皇帝斩了,他这个武帝的好臣子也不会容许武帝有这种儿子在,坏了他的名声。

    第五槐忐忑道:“都是稚子,会不会太过了些……”

    燕国已除,燕王人也没了,再没了宗籍,他的后妃还能回娘家,这些个孩子就只能做庶民了,以前王宫里的生活肯定是没有了,作为皇帝侄子的待遇也都没了。

    公孙弘淡淡道:“蓟州死的十万百姓里头有多少稚子尚不可知,蓟州城还想再出现稚子,也要等个好些年呢。

    如果不是陛下得了天意去云中,大晋又会如何?”

    “槐谢过丞相指点。”第五槐陡然一惊,也不再纠结了,对着丞相深深一拜。

    从听完燕地发生的那些事情开始,公孙弘就没有一刻是轻松的。

    燕地的那些事,是从武帝驾崩后,闵帝继位时就已经开始发生的,不过是碰巧在今上才登基的这一点时间爆发出来而已。

    他们选皇帝,首选肯定是已有子嗣又素来稳重的齐王、吴王,谁上位都会遇上燕地的事,那时又怎么样呢?

    首先被百官选上来的皇帝,就里外都威信差了一截,最先遇上了云中军情,他也不会御驾亲征。

    要么云中损失惨重但是守住,要么整个河南地失守,胡人都进到丰镐。

    胡人之后的,就是燕地动乱。没有皇帝亲自在动乱刚发生的时候就主动解决,燕王宫迟早会被乱民攻陷,没目标的乱民会连带着引起整个燕地的动乱,那时的大晋内忧外患,其他诸侯王还不一定能安心坐得住……

    想想那种场景,公孙弘都觉得自己无颜下去面对武帝,恨不得自己也在蓟州,替皇帝手刃了燕王。

    -

    小剧场

    看见寂静无声的百官,第五潜鱼忍不住了:够了,不需要来个人听了我的事都是这种表情,我承认我是废物,行了吧,你们这群没见识过废物的土包子!

    展示自己曾经的玩具,骂过别人土包子,现在把这个词带到地下的求定惊讶:这也能让你骄傲上?

    才因为自己的老臣子都想着自己而感动的武帝:这种丢脸到底要丢到何时,这真的是我不管教孩子的报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