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忠诚
作者:酒神葡萄绿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最新章节     
    七月份陛下刚出洛京的时候,洛京其他人没有丝毫察觉,只有丞相等少数几人心里担忧。

    等到朝野都知道陛下去了蜀郡,百官哗然。

    陛下,我们洛京到底哪里不好,您不能仗着自己是身体素质最好的天子,天天不在京城啊!

    抱怨完,百官们问丞相:那和陛下同去的都有谁啊,这次可不是着急去云中驱胡人了,咱陛下不会又是急行吧?

    丞相表示这倒没有,上次去云中带了多少人,这次就带了多少人,还加上鲁氏子弟以及一个硬要蹭过去的刁无忌而已,一大堆的东西,骑马加马车,赶路进程正常。

    百官这才反应过来,已经有些时日没瞧见刁无忌了,这小子居然也跟着陛下一起去了蜀地。

    不是,陛下的起居郎都没贴身跟过去,你为了史料的新鲜度,居然可以做到如此程度的吗!

    洛阳学宫每日整理文字的诸学派得知此事,看学宫里的鲁氏子弟脸色都不对了。

    好啊,你们鲁氏学派平时白天和我们天天吵,一个字从起源到最后的改新都争论不休,背后却一大批人都跟着陛下去了蜀郡。

    现在你们是朝中官位也有了,陛下身边亲信地位和宠爱也有了,还不放过洛阳学宫这点能让我们出头的平台。

    欺人太甚!

    那边的琅琊学派,姓邹的,说你呢,你们也是一样,都靠着齐王舅家的关系也在朝中有官了,能在太史局三天两头见到陛下,还跑来我们洛阳学宫,太贪了!

    本来看鲁氏被集火热闹的邹氏子弟也不干了,我们邹氏和鲁氏都是凭借才能被陛下一见选中的,你们这些人没本事开始玩嫉妒,活该这么多人还没几个陛下身边的亲信。

    今天的洛阳学宫也很热闹和平呢。

    八月份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了陛下不在洛京,好在洛阳学宫每月初八的人才甄选活动有丞相代劳,留在洛京或者赶来洛京的士人没有失去这个面试机会。

    而那些收到了丞相信件,但是一开始并不愿意来的大贤名士,这时候也已听听闻洛阳学宫除改字以外,还会编纂各国字典和史书之事,都顾不得许多赶忙来到洛京。

    他们可以不搭理朝廷和新帝想改字的行为,但承载故国历史的旧字字典和史书,决不能假他人之手,万一就有人学术水平差或者夹带私货呢!

    参与,这事必须要参与。

    九月份,百官们每天都在想念陛下。

    陛下您还好吗,您在蜀郡如何了,想办的事办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啊?

    不知道陛下去蜀郡是为了煮盐的百官们如此心态,无他,因为现在洛京几乎汇集整个晋的大贤名士,太难搞了。

    来到洛京的这些名人当然是为了参与后面的字典和史书编纂,弄这些就必须参与改字,可这改字的人选都已经定了,都是之前愿意来的大贤和他们弟子以及招贤令的能人,皇帝不在,谁也没权改他的定好的人选。

    再说了,这些人没官身但是也有薪酬拿,一日三餐都是陛下掏钱养的,加人进去这钱朝廷出吗?

    反正现在钱粮税收大权在手的大司农是不愿意的。

    三公什么想法百官不知道,但百官们心里是有气的。当初我们丞相好好写信请你们不来,现在知道自己错过什么了,早干什么去了。

    后入洛京的名士们也知道自己现在境地不妙,但编诸国史书这事他们真的不想放弃,只能厚着脸皮在洛京奔走。

    虽然他们之前不搭理丞相的信,但那不是他们清高,清高的学派是没法在诸国时代流传至今的。

    比如溧阳学派另一位大贤,御史中丞姚章和他师弟曹佩都要叫声师叔的人,当他来了洛京,这两人心里再腻歪也必须好好对待这位师叔。

    接待接了,住宿安排了,想进洛阳学宫也有每周定期开放的一天辩论日,师叔可以带弟子去看,参与也是可以的,但是想进学宫加入改字小组,不好意思,我们做不了主。

    诸如溧阳学派这样,一个学派好几位能人,但应邀来洛京的只有一个两个,现在又来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他们学派还算是比较和睦,有些学派不同山头理念不同,势如水火,现在为了加入洛阳学宫这事硬着头皮交际,闹出了不少笑话。

    原本洛阳学宫里并不和睦的诸人,在这些熟悉或陌生的新人来到洛京,并且也想加入洛阳学宫的工作以后,暂时放下手头争端,一致对外起来。

    什么,你们也想加入洛阳学宫,你们凭什么?我们顺应天时,顺应人和,应丞相邀约,面圣被陛下亲自定的工作,工作已经成功进展开了,你们这些不上道的人想中途进来分杯羹,早干什么去了?

    这边新人也不甘示弱,不同学派的我们就说学识,同一学派的我们就争理念,两边在洛阳学宫辩论台从白天吵到黑夜,出色的辩论内容都够个学派再多加个几页篇章了。

    联系旧友同门不成,去学宫想以学识压过他们也压不过去,百官们又表示他们不插手学宫的事,三公和穆王孙也不表态……

    这些新来洛京的人现在天天祈祷皇帝快点回京。

    听说现在洛阳学宫那些人就是和皇帝开了个会而已,他们当然认为自己不差,急需一次给皇帝展露自己才能的机会。

    数着日子,刚到十月,朝野就想着陛下应该这时候已经动身回洛京了。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们每天都焦躁难安。

    怎么还没有快马来洛京,陛下您到底到哪儿了呀,快派人提前来个信啊,我们要开城门接您的。

    虽说这次不像去年,您凯旋而归,但我们就是要接,总不能陛下您快马去,快马回,一切都悄无声息吧?

    也不是不可能。

    百官们陡然一惊,想起来皇帝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有可能还真的不想他们在城门接人。

    他不想要接,百官们也必须接,不能给那些无事的学者们炮轰他们不懂礼仪的机会。要知道那些人进不去洛阳学宫,和洛阳学宫里的人辩也没分出个高下,现在怨念可大了,一个不好就容易惹出事来。

    也有必要让那些新来的看看,他们大晋天子是多有帝王之姿的圣主。

    彼此这么一商量,最近被那些名士学者烦到不行还不能反击的百官们一起去找三公,我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回来,三公一定知道的吧?

    太尉,跟在陛下身边的刘德可是你的亲孙子;丞相,洛京西边的城池你应该都吩咐当地官员传信了吧;御史大夫,咱们不能给外人笑话百官的机会啊。

    孙子在身边也不知道帝王行踪的太尉:……

    有吩咐地方官但如果皇帝自己比信使都快那就没办法的丞相:……

    已经天天看洛阳学宫里外都不爽的御史大夫:……

    经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快马加鞭给西边的弘农县令去信,让他怎么样都要拦住皇帝,让他在弘农县接风洗尘休整一天,立刻来信洛京,提醒他们陛下什么时候回京。

    接到朝中信件的弘农县令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小心翼翼带着县丞、主簿一起共看信件,发现居然是让他们拦住皇帝一天,好方便洛京搞迎接。

    皇帝出行两次都在他弘农县补给,县令也是面圣过的,但和皇帝本人接触不多,皇帝很多事情也是根据朝廷奏报才知晓,因此乍一看京中这份信函,简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接陛下什么的,这不是正常操作吗,怎么还需要特地给他来信提这事?

    不理解,但是几人商议过后,决定照做就是了。

    于是十月十九那天,弘农县令等来了从西边疾驰而来的皇帝一行人,立刻使出浑身解数想要留住皇帝。

    奢侈的招待是不敢的,皇帝这方面的名声,在他还是梁王的时候就传遍洛京周边,搞奢侈不止没用,说不定还会让自己被记一笔。

    于是弘农县令另辟蹊径,该给皇帝换的马早早就牵走,问起来就是没想到,真对不起陛下,但我们这里的马都牵去野外放养了,您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替换的马,打马掌的匠人们也暂时不在城内,他们都明天才能回来……

    我们有罪,委屈您在弘农县休整一天,明天一早保证陛下您可以出行。

    不止没了马,连打马掌的铁匠都不在县里,时间还就拖一天,这事漏洞太大了,连刘德都能一眼看出不对劲,其他人一想就能明白。

    “想必是洛京来信让你这么做的,孤不怪你们,”小白哂笑,让低头伏跪告罪的县令等人起来,“一县的马与铁匠何等重要,这次就算了,以后可切莫如此。”

    “陛下体恤,臣定铭记于心。”擦擦汗,没被怪罪的弘农县令也放了心。

    县令解释他并没有把马和匠人都迁到城外,马都迁到县城南边的马棚里,匠人都迁到北边先住着,只为了避开从城西进、城东出的皇帝。

    然后把洛京传来的竹简取出,毫不留情卖了洛京百官。

    小白卷开竹简,刁无忌凑上来看,笑出了声。

    “这字迹,一看就是李理。”

    小白好奇,“怎么看出来的?”

    刁无忌指着上面几个字,“只有李理才会认为字也是大晋脸面,每个字的间隔都要保持一致。

    再看开头,除了姚章现在谁还会这么说话?”

    这么一看,洛京那边真的是很想迎接陛下回去,他们不在洛京的这段时间,想来应该是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收到弘农县令快马传来的奏报,知道陛下已经到弘农县,并且会在那停留一天的洛京百官们喜笑颜开。

    李理作为礼官,提前就安排好了迎接诸事。礼乐怎么奏,百官怎么迎接,不会太花钱的大场面让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也是憋着一口气在,因着前些时日某个新来的贤者骂他作为一国奉常,却礼不上君王,任由皇帝三番五次的改礼,祭第五家的先祖太庙都能换衣服,君王失没失德不好说,他李理绝对失德!

    无辜被骂的李理:……

    你们这些新来洛京的搞清楚,现在可不是你们能挑三拣四奔走诸国的时代了,陛下愿意给面子请人你们才是大贤,不愿意你们都是群乡下来进城谋前程的。

    君王的面都没见到,倒先挑起我的刺了,你们以前是别国礼官没错,那都是什么不存在的小国了,我可是大晋礼官。

    你们觉得可以随便得罪是吗,要不要搞清楚现在到底君王缺人才还是人才缺前程啊?

    小心眼的李理把那些人骂他的话全都记住,发誓这次皇帝回京他要好好办一个迎接仪式,不会让皇帝时候挑他刺,又能让那些外地来的土包子见识大晋威仪。

    十月二十,冬至祭天前两天,丞相率领百官换上了各品级官员才能穿的衣冠袍服,伊平这些皇帝身边没跟过去的中郎将们带着年轻英俊的侍卫们换上战甲,骑在马上列队,钟鼓乐队都在两旁架号,綉着“晋”的旌旗迎风飘扬。

    整个场合都是朝廷的人,李理这方面的想法和杨珺一样,哪怕是洛阳学宫的人今天也不能上街,他们没官位没爵位的,不够格。

    喜欢挑礼是吧,那我们就按照正统礼仪来,你们这些白身庶人统统躲在屋子里闭门去。

    别说什么不合古制,古时也没一统中原的晋,没有爱往外跑的君王,现在他李理定的就是未来的古制!

    掐着时间,百官们巳时就在西城门候着,一直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远远听见了马蹄踩踏之声。

    随着声音越来越近,骑马小队也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目光穿过前面几个紧闭双唇的年轻武士,当中骑在马上的年轻皇帝身穿赤色箭袖常服,一头长发规整绾起,同样用赤色缎带系着,剑眉星目,器宇不凡。

    扬蹄狂奔的马被他一拉缰绳,嘶鸣一声前肢高高抬起,刹住了脚步。

    钟鼓乐声奏响,众骑兵巍然不动,丞相率百官拜迎皇帝。

    “恭迎陛下回朝。”

    -

    小剧场

    九月底:装神弄鬼的怪异者在蜀地启程

    十月初:不负责任的昏君向北方前进

    十月初五:幸运的继位者出了蜀道

    十月初十:第五小白到了八水之地

    十月十五:大晋皇帝已经接近关东地区

    十月十九:圣天子陛下将于明日抵达自己忠实的洛京

    阿飘们满脑子问号,上面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但是看见李理搞这么大场面迎接小白,不少阿飘羡慕嫉妒恨,可恶,他们也好想要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