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继续留在没建起来的长安捏泥巴,不是,搞城建。
心满意足的御史大夫朱平在确定陛下年前不会乱跑,会回洛京过年、祭祀太庙后,也很利索的和小白辞别,回了洛京。
没有皇帝的小朝会,第一件事,先跟百官定下都城改名。
别等过年了,年前就开始,洛京改回洛阳,陛下回来前这里就要成为洛阳。
改名字这事百官虽然觉得突如其来,但洛阳的名字古已有之,叫回去不算什么,就当陛下难得心血来潮吧。
同意,下一个。
下一个就是沣稿改名长安,陛下正在那儿建城。目前还只是带着一小批少府的人勘测烧砖,没有正经开始建,但后面朝廷肯定是要调拨人手的。
总之名字先改,洛阳县令和长安县令也全都改名升级成府尹,对,没错,它们都是我大晋都城了。
百官们懵圈中。
什么鬼,我们大晋那么多现有的古城,曾经的诸国国都,怎么陛下偏偏选了沣稿,还给取了长安这么好的名字。
有眼光的拿起舆图一看,就知道长安的选址很是考究,不止双手赞同,还主动提议去帮助陛下建城。
王归都和张巍带着人手四处奔走修路建设驿站了,我们也没什么事,就让我们去长安协助陛下建城吧,御史大夫。
朱平点了头,主动想去的官员让他们带上一些工匠和刑徒,去协助陛下建城。
第三件事,就是郡县之上再设一州,划分天下九州。
朱平手指着舆图,嘴巴不停歇。
“巴蜀当然要分开,益州牧统辖蜀郡、巴郡,蜀郡下在置一个杨郡,把蜀郡、巴郡各一部分化进去,自贡的盐井也给杨郡……”
更懵逼的百官们:啊,这么大的事,陛下都不回来的吗?
廷尉周离听完朱平的安排,又看看一言不发,明显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公孙丞相,忍不住道:“这真是陛下的命令?”
“周廷尉,我可是那假传陛下圣意之人?”朱平抬起头,表情很是神气,不紧不慢从袖子下摸出一个皮革公文包,打开从里面掏出一份公文。
“这是陛下亲手所书,上面还有陛下私印。”
就没怎么见过皇帝亲自动手写诏书,好奇皇帝字迹和文采的百官纷纷围上去观摩。
嗯,这字篆书夹杂新字,完整的新字洛阳学宫都还没出来,陛下仗着他们能看懂,是装都不装了。
陛下这字迹挺好看的,笔力遒劲,婉若游龙。
奉常李理有点质疑:“这真是陛下所书?”
朱平瞪了他一眼:“我什么时候是这等无信之人?陛下亲手所书,我亲眼所见!”
事关朝中大事,陛下不在你们怀疑怀疑我也就算了,这种皇帝亲笔的事,我有必要给他撒谎吗?
见过皇帝签字的少府令南维作证:“确实是陛下亲手所书。”
在帛布和竹简上,陛下懒得书写,但是拿起毛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的时候,他的手真的很流畅。
太史令也作证,这是真的。
有官员奇了怪了,“所以,陛下这不是学的挺好的吗,为何不爱写字?”
大家都先入为主,认为陛下打小就不听课,学习一般,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不爱写东西,批奏折一般就写个过,无聊的内容他都一个已阅,有问题的圈出来单独和三公商议。
在洛京的时候他一直都是这样,把自己的偷懒和臣子们的用处发挥到极致,真没几个官员看过他亲手所书的完整政令,一句都没有,全是丞相写的。
今天再看朱平带回来的这份诏令,字迹好看,每个字还大小一样,间隔距离相同,强迫症看了都欣喜若狂。
再看内容,关于地方州郡县三级划分制度和安排,陛下说是他和御史大夫暂且商定的,事情全权交由御史大夫负责,还有更多细节由御史大夫和百官们共同商议。
内容比较口语,没有现在官方文书那样言简意赅,但也简洁明了,看下来就让人清楚这到底是做什么的。
您这不是可以自己写诏令的吗,陛下!
很快,看诏书的人中就有人发现了不对。
公孙弘摸着诏书光滑柔软的平面,问:“朱平,这是何物?”
摸着比麻布光滑,但滑的程度不如丝绸,但指在上面还摸不出任何经纬线,绝不是纺织品。
朱平为他的洛阳同僚们介绍道:“陛下称其为纸,是内官重山带领扶仙宫的工匠们试验一年制出来的。柔软轻盈,光洁如玉,对墨的吸附能力极强。
现在纸张产量不多,暂且只能供应陛下写写诏书。陛下说了,等过几年,以后朝廷所用文书和朝野所看之书,都换成纸张……”
其实也想跟着去长安,但这次坚决被皇帝留下来的刁无忌兴奋道:“那这岂不是由陛下所书,天下底下第一份的纸张诏书?”
朱平笑着点头,“自然。”
然后他从包里又摸出几张卷起来的纸,把它们在木地板上铺开,拿木镇纸压着。
“陛下也赐予了我几张,允我自由使用。”
然后对公孙弘道:“ 丞相也有,东西在我马车上,等会给你。”
不少官员摸着洁白光滑的纸张,看看陛下所写的诏书,再摸摸光洁的纸张,渴求的目光看向朱平。
朱平:“等年底吧,陛下说新的纸年底就能造出来了。”
有官员好奇盯着朱平的包很久了,这下不再遮掩,“御史大夫,你手中这个……”
朱平拿着包,粗糙的手指很是爱惜的在上抚摸,“这是陛下亲手所制的公文包,赐予我装诏令文书。里头不小,还能装纸笔印鉴,日常办公会更方便。”
不说别的功能,就一个陛下亲手所制,已经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
不是,这东西公孙丞相都没有,你老小子怎么弄来的?
陛下凭什么给你?就凭你去了一趟长安?
朱平给他们看够了,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把纸又收回包里,咳了一声,“这包丞相和太尉也有,陛下托我带过来了。一个手提,一个背包,陛下让你们自己选。”
公孙弘和刘奉放了心,包里肯定是有陛下给他们的纸,这不是朱平独有的待遇。
老丞相摸了摸胡子,对着众人微笑:“我们继续来讨论州属的划分和州牧人选。”
一直低调做太尉的刘奉加入群聊。
只看州所管辖范围的划分,把一些有完整地形和文化认同的郡列出来分开,显然陛下心中自有计较,这事他觉得有必要再好好为陛下谋划一二。
十二月中旬,平原侯府近几日迎来送往的工作多了不少,只因平原侯穆王孙七十九寿辰要来了。
时人大多不庆祝寿辰,但过了六十,还能活着的人总是格外受尊敬,更不要说穆王孙都快八十了。
去年的这时候,穆王孙只是78,皇帝还在外归期不定,整个洛京都在为他担心,平原侯府也只是私下里给穆王孙准备了一顿好一些的饭食,并无其他庆祝,连祝寿都没有。
大晋庆九不庆十,九为极数,过满则溢,逢十的整寿必须提前一年进行庆祝,七十九的穆王孙,如果家里子孙不给办寿宴,都会被外人指着骂不孝。
于是平原侯府开始装点起来,朝中百官,洛京权贵,洛阳学宫里的人,穆王孙的弟子门徒……每日都有不同的人提前送上贺礼。
十二月二十那天,平原侯府门前车水马龙,上至丞相,下至洛阳学宫的士人,都来平原侯府给穆王孙祝寿。
平原侯世子带着兄弟孩子们一起张罗待客,庆幸侯府够大,庆祝的工作他们也整整准备了一年,足够安置的下这么多的客人。
在这样的日子里,哪怕是致仕以后就很少出面的穆王孙,也不由自主的脸上带了笑意,温和的和每一个朝他祝寿的点头致意。
权贵便不提了,从朝臣到士人,老人精穆王孙能看出来他们的变化。
不是说他们改变了思想观念,成了皇帝心中想要的官员,而是指他们每一个人眼中都饱含期待。
朝廷最怕有大动作,但更不能没有动作。皇帝登基以来,朝廷就开始加速连轴转的模式,改革制度后不同岗位的官员都很忙碌,所有人上一件事都没有忙完就很清楚后面皇帝还有事情等着。
他们是忙碌的,但是皇帝奖罚分明,该赏赐的时候从来不会手紧,已经连未来的官员晋升途径都在规划之中,官员们自然会有动力做事,为自己、为家族争个荣耀。
士人们也是开心的。
有了洛阳学宫,有每月初八的人才甄选,就算选的人再少,那也不看门第,只看才能,大晋一统了,他们也仍有往上的通道。
那些诸国旧人们也有了光明正大悼念故国机会——进入学宫,为故国编书修史。
于朝廷而言,皇帝虽然不按常理行动,但心中看重规章制度,天黑了自己宁可在城门口住一夜都不会命人打开城门,破坏规矩。
他在完善大晋法律的修订,朝廷内部的行政体系也在一点点修改,让朝廷能够跟得上全新的大晋。
一统诸国之后就停下来休养生息的国家,又焕发出了自己新的生机。
这所有的变化穆王孙都看在眼里,让他这个大晋老人也心里颇为欣慰,那些对晋的忧虑似乎正在慢慢减少。
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不知天子对晋能有几分留恋。
闵帝去世太久了,等到太皇太后也去了,没有多少亲人的天子,如果面对的大晋仍然是一个达不到他期望的国家,他会如何?
对着联袂而来为他祝寿的朝廷三公,穆王孙给面子的举起酒杯,喝了口白水。
算了,这些都是公孙弘这些小辈要操心的事,说不定那时候连公孙弘他们都不在了,自己这已经要入土的人就不要操心这个了。
乐声演奏个不停,平原侯府上下都是喧闹之声。
忽然管家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小黄门,朝着厅内喊道:“陛下,陛下来了!”
从外到里,场内的客人们纷纷收了声音,演奏的乐师们也停下手中动作,所有人都放下手中酒杯,恭敬的低首。
他们眼睛余光看见一群人进了平原侯府,中间的青色长袍尤为突出。
穆王孙世子主动为皇帝引路,眼神示意家人快些加座。
穆王孙身旁很快就被搬上了一张食案。
“老师莫动。孤是来为你祝寿,哪有寿星来迎接的道理。”
小白按住要起身的穆王孙,径直坐到他边上一席。
“孤也不知道该送老师什么寿礼会比较好,只能自己琢磨。”
小白对着童明一点头,让童明打开匣子,展出里面一卷不同于以往的诏书。
“老师年少出仕,为我大晋修法定策、举荐贤才,六十多年来一心为晋,功业数不胜数。
我大晋功臣,当于太庙庭祀。后世子孙当敬之,皆依礼祀之。”
穆王孙满是皱纹的脸上动了又动,眼皮一跳,老而不浑的眼睛怔愣住了。
小白亲自拿出诏书,送至穆王孙面前。
“老师的功绩配享太庙。
大晋在一日,老师的功绩就不会被忘记,所有第五家的子孙都不得改变孤今日之命,代代子孙都要在太庙供奉祭祀老师。”
这的确是个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礼物。
连穆王孙也认为在没有比这更荣耀的礼物了。
穆王孙盯着眼前的诏书,在家中子孙热切的目光中,缓缓伸出了手。
不等他抬起来,小白直接把诏书塞进他手中,转头去找他的起居郎。
“周劼,你是起居郎,今日之事一字不落的记下。”
-
小剧场
前面的朱平:全新的政令,全新的纸张,陛下手作的公文包,让我看看是谁才有?是我啊!
好吧,丞相和太尉也有,我们三公一个不落。
穆王孙寿宴上的朱平:我靠!好荣耀,好神圣的礼物,想要!
其他同样在场众人:这种荣耀居然是可以给出来的吗!?
陛下,您再看看我们新人啊!
地下阿飘们围着第五家的阿飘:你们家的庙这么不值钱啊,臣子都能进?
第五家阿飘们一巴掌扇上去:没文化的东西,不知道伊尹配享先公、先王吗,你们懂什么,这是提高我们第五家庙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