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青蒿和生姜大黄方的巧合
作者:贰仙   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最新章节     
    当归、熟地、川芎、芍药。

    分别对应木中水、水中水、水中金、金中土。

    按阴阳来说,依次为阳中正阴、阴中至阴、阴中太阴、少阴中阳。

    这四味药,以木为起始,以土作收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其中,当归和芍药所具备的中阳之气,恰好能够调和熟地与川芎的阴柔之质。

    如此一来,动静得以巧妙结合。

    当它们相互搭配时,既能有效地补血却不会导致血液凝滞,同时还能活血但又不会损伤血脉。

    这种精妙的平衡使得这个药方在补血化瘀方面表现卓越。

    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药方整体倾向于补阴。

    这正与中医理论中气为阳、血为阴的观念相契合。

    而且,金木水火土五行在此方中无一遗漏(其中火指的是丹火)。

    正因如此,这个药方被誉为妇科第一圣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着便笺纸上两组药方完美的组合。

    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发现了什么?!

    “发明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人简直就是个绝世天才啊!!!”

    徐行像发了疯一般地狂笑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

    过了好一会儿。

    徐行才稍微平静下来一些,但脸上依旧洋溢着兴奋的神色,自言自语道:

    “不过嘛,小道我也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嘿嘿嘿嘿!!!”

    那笑声中充满了自信和得意。

    这个发现对于徐行来说,简直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它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前方原本漆黑一片的道路。

    以前,老伍头辛苦整理出来的那一百多个前人的丹方。

    自己嘴上虽然一直都是批判其炮制不明。

    可在心底里,却一直觉着那是自己难以攀登的高峰似乎永远遥不可及。

    然而此刻。

    在这个全新的思路面前。

    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丹方突然间变得不再那么神秘莫测。

    打个比方。

    如果把《镇元丹方集注》比作一座巍峨的大山,那么现在徐行已经找到了能够轻松征服这座山的方法。

    自己刚刚发现的捷径,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精髓所在!

    这种突破不仅仅局限于丹药领域。

    就算是其他诸如水剂、敷剂之类的东西。

    只要运用五行阴阳的理论,同样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说实话。

    在此之前,徐行炼制丹药的时候完全就是瞎猫碰死耗子。

    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导思想。

    如果没有现成的成熟丹方可供参考,那就只能靠着不断地尝试和大量的时间去蛮干。

    虽然说不上是侥幸成功,但也是得借助真气完全的死工作。

    但是现在情况彻底不同了!

    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就等于是为丹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往后,摆在徐行面前的将是一条宽广平坦、光芒万丈的康庄大道。

    等待着他去尽情驰骋,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徐行的眼神再一次回到那张开启丹道历史的纸上:

    “四物汤,金木水土… …以丹火催之。”

    他的思维瞬间发散。

    如果不是自己要炼制筑基丹这种阳亢之极的药物的话。

    很多本就是火性药的药材,完全可以避免用火煎煮,以免破坏其药性。

    比如冷萃取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徐行立马就想到了赫赫有名的青蒿素(黄花蒿)。

    作为一味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的药物,就因为名字记载的混用,长期不能与青蒿区分。

    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怀疑《本草纲目》中关于“青蒿”能治疟疾的记载是不是谬误。

    后来还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发现一段记载:

    “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

    后来学者才通过比较两者主要分类学特征。

    认为《本草纲目》所述青蒿即今天的黄花蒿(A.annua L.),而所述黄花蒿谓今天的青蒿(A.apiacea hance)。

    并提出造成这种纷乱关系的根源之一在于李时珍不当另立黄花蒿。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屠呦呦教授认为,《头注国译本草纲目》在中药“青蒿”项下,错误注以植物学名A.apiacea hance。

    而在黄花蒿项下,却注以植物学名A. annua L.,从而造成这种纷乱关系。

    并建议A. annua L.的植物学名,也用青蒿… …

    徐行为啥会想到青蒿素呢?

    这是因为黄花蒿这玩意儿一高温就会大量损失药性。

    从其性味上来看。

    黄花蒿辛苦、凉、寒,从五行上来看,典型的火中木(阳中太阳)嘛!

    又是火又是木的,而且是单一配伍的情况下。

    怎么能继续用火来制取?!

    一瞬间,徐行就仿佛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

    立马便想到了另一味五行为火中木的常用中药材:

    大黄!

    大黄,同样也是苦,寒。

    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会不会大黄和青蒿素一样,也有类似的治疗效果?!

    为了印证他的猜想。

    徐行立马掏出手机搜索关联词:

    “大黄、疟疾。”

    本来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的。

    没想到,还真的弹出一个结果!

    生姜大黄方。

    大黄(火中木)3克、生姜(木中土)9克。

    用法:

    共捣如膏状,在疟疾发作前2 小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脐布固定。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

    相对比青蒿素来说,治疗效果肯定是不够的。

    徐行把它归咎于生姜本身的温性不够契合的缘故。

    但无论如何。

    此方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疟疾发作时的疼痛症状。

    “捣成膏状外敷… …不用火制、不用水煮… …这这这这这… …”

    徐行的眼睛瞪的老大,被自己的发现震惊到无以复加!

    (ps:说实话,我也有些震惊,特喵的关于这些其实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想到还真的有这种巧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