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治国安民之策,在何处?
作者:八零久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新章节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真是没有想到,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最后为高拱追谥的竟然会是张居正。”

    明世宗朱厚熜知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中,高拱与张居正,虽没有进行最直接的权力对决。

    但他们两人都知道,在大明的内阁中,他们两人,也只能留下一人。

    高拱是能臣不错,单论才能与才干,他也不输于张居正。

    但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高拱不懂的隐忍,而张居正懂。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政治志向不一样,所维护的政治利益群体也不一样。

    高拱当权掌势之时,维护的是皇权与官员士族的权力,最后才是百姓。

    而张居正所维持的皇权,比高拱做的更彻底,然后再是在皇权之下,治理大明的江山天下,使大明百姓能得以安身立命。

    至于大明的王族贵族,官吏士族们,早已在心里把张居正给恨透了。

    俗话有说,拦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而张居正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拦人财路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就把大明的士族们的根基,都给收走了一大半,能不恨吗?

    明世宗朱厚熜早已经决定了,等这一期天道盘点结束之后,自己直接要召见这张居正。

    看一看,在这一里,还是年轻时期的张居正,是如何看待,他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自己的。

    至于严嵩,徐阶,高拱三人,都是可用之人,也有能力与才干,至于...

    明世宗朱厚熜在想到在这一世里,该如何处置严嵩,徐阶,高拱三人时,在他明世宗朱厚熜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一片汪洋大海...

    ......

    【有人说,两袖清风,不贪污,不受贿,为什么反而误国,误民?】

    【张居正在归乡为父治丧期间,远离了朝党,难得偷了浮生半日闲,在这片熟悉的故土上回想起自己还是孩童时的志向。】

    【回想起自己年少时因意气不得风发,失魂落魄回乡时的模样。】

    【那段失意赋田的时光虽不长,但也让张居正知道了,治国,救民,是不可能在出现圣贤书上的。】

    【但张居正也知道,若无这些上古传承下来的圣贤书,自己连谈论治国,救民的资格都没有。】

    【治国救民之策,不在圣贤书上,但治国救民的资格,却在圣贤书之上,谁能懂,又有谁能悟?】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喃道:“两袖清风,不贪污,不受贿,为什么反而误国,误民?”

    “不就是,那些拘泥古礼,不知变通,空谈误国,又缺乏实干,又恃才傲物与多谋寡断的儒生与腐儒吗?”

    虽说明太祖朱元璋,在打天下之时,非常重视儒生的作用,并且也任用儒生的出谋划策。

    尤其是在开国之初,还曾掀起访求读书人的高潮,命人携带金钱分赴各地寻找人才,并嘱咐使臣们以礼相待。

    但随着王朝的稳定,以及认知的不断增长,治理王朝国家的过程中不能太过于依赖他们。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发现即便是有才学有名气的儒生,在心智上,很多时候,都像是被宠爱过盛的孩子一样。

    并且极其的缺乏行动力与执行力。

    更有甚者,仿佛他所得到的功名利禄,都是理所当然一般,这让明太祖朱元璋相当的不满。

    现在又听到,这天道在盘点张居正的感悟,

    一下子就认同了张居正的观点。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淡淡的言道:“用最简单的两个来概括,不就是腐儒吗?”

    在整个大明王朝十六个皇帝中,对腐儒态度,是最为深感厌恶之人的明成祖朱棣,在他的统治下,是不会给予这类人过多的生存与壮大的空间。

    ......

    大宋高宗界(1161)。

    济南公子辛弃疾:“这一段天道讲述的用意,是在告诉我等治国救民之策,在不同的时代,就应该有不同的应对之策。”

    “不能过于迂腐在圣贤书本之上,而是要在脚下,在手中,在百姓中,在武力上...”

    ......

    【离乡二十载,归乡已半百。】

    【早已物事人非,特别身份地位都不同之后,纵是张居正能束袖躬耕,并能与乡亲谈论农事,家里长短,张居正也能感觉到乡亲的恭维与隔阂。】

    【张居正不是在体恤民情,也就是关心民瘼,只是想找回当初的那份能与百姓民众畅言的纯粹与质朴的感觉。】

    【最后,张居释然一笑,是自己贪心了。于是放下农具,走出乡田,做他大明权臣,大明摄政王,该做的事情...】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从民到官难,再想从官回民,即难,又不难。”

    “现在天下皆知张居正,乃是大明王朝的摄政王了,谁能不恭维与巴结?”

    对于张居正想要回到以前年轻时的景象,那就是在痴心妄想,除非就算有一天他张居正被贬为民。

    但他的身份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改变不掉...

    ......

    【于是,张居正在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微服走访市井,看一看此时在大明朝廷之上,看不见的大明天下。】

    【很快,学院之风,再度进入到张居正的视野中。】

    【他们高谈阔论,畅谈天下,在这看似充满激情与智慧碰撞的场景背后,张居正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

    【这些书生们,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对时政的分析更是头头是道,然而细听之下,却多是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和未经世事的稚嫩之见。】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言辞世界里,对于民间真正的疾苦,政令推行的难处一无所知。】

    【张居正不动声色地穿梭在人群中,心中忧虑渐深,在人群中每走动一步,就仿佛过了时间长河,一步步走回到了晋末一样的时代。】

    【唯一与晋末时代,清谈玄学之风盛行不同的是,大明王朝此时盛行的却是以阳明心学为基础的讲学之风。】

    【从街头巷尾,至书院讲堂,到处都在热议着“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

    【然而,在张居正眼中,这看似蓬勃发展的学术浪潮,却暗藏着看不见的危机。】

    【张居正何人?乃是阳明心学大家徐阶的得意弟子,又怎会不懂心学?】

    【看着那些借着讲学之名,行结党营私之实。】

    【以争论,抨击时政,抨击天灾人祸,抨击传统儒学思想等,来实现着他们为人不知的个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