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决战前准备》
作者:用户15609570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最新章节     
    神国时间7年9月3日,阳光炽热地洒落在大地上,但营帐内的气氛却凝重得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刘备、刘表、刘焉、刘繇、陶谦、袁绍、袁术以及曹操,这些在东汉中声名赫赫的诸侯们,此刻正围坐在营帐内,焦急地等待着前方斥候带回的情报。

    刘备紧锁眉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忧虑交织的复杂情绪。“诸位,斥候已经出去多时,为何至今未有消息传来?难道……”他的话语未尽,但营帐内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未尽之言的含义。

    刘表轻轻摇头,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担忧。“局势愈发不明朗,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必须想办法主动出击,探明前方的情况。”

    袁绍站起身,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赞同刘表的意见。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必须采取行动。我建议,我们立即派遣大军前去寻找那些斥候,无论如何都要弄清楚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曹操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同意袁绍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大军出动,动静必然不小,很可能会打草惊蛇。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刘焉和刘繇对视一眼,他们虽然心中也有疑虑,但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更愿意相信这些经验丰富的诸侯们的判断。于是,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陶谦则显得有些沉默,他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抬起头。“诸位,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这些斥候真的遭遇了不测,那么前方的敌人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在陶谦的话语激励下,营帐内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诸侯们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终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商议,他们决定派遣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前去寻找斥候。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留下了部分兵力镇守营地,以防不测。

    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出营地,向着可能有斥候身影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震耳欲聋,扬起漫天尘土。士兵们神色紧张而严肃,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异常缓慢,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和焦虑。终于,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大军有了惊人的发现——在一片荒芜的草丛旁,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具斥候的尸体。

    那惨不忍睹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将领们立刻下令收殓尸体,并迅速带领军队返回营地向诸侯们复命。

    当这支垂头丧气的队伍回到营帐时,原本满怀希望的诸侯们看到眼前的情景,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们意识到局势远比想象中要严峻得多,一场巨大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逼近。

    “这……这怎么可能?”刘表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斥候尸体。

    刘备紧握着拳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不能再有任何犹豫了。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这场危机!”

    袁绍和曹操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现在已经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度过难关。

    随着夜幕的降临,荆州的一间议事大厅内灯火通明,刘备、刘表、刘焉、刘繇、陶谦、袁绍、袁术以及曹操等各路诸侯齐聚一堂。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因为近期李明军队的暗杀行动如同鬼魅一般,让众人深感不安。

    刘备首先打破了沉默:“诸位,李明此人狡猾多端,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提议,我们应当加强自身防卫力量,增派更多的护卫保护重要人物,确保我们的安全。”

    刘表点头表示赞同:“刘皇叔所言极是,但仅仅防守恐怕难以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主动出击,打乱李明的部署。”

    刘焉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动出击固然好,但李明军队行动迅速,且擅长暗杀之术。我们若贸然出击,恐怕会中了他的圈套。”

    刘繇接过话茬:“那依刘益州之见,我们应当如何是好?”

    刘焉沉吟片刻:“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李明。毕竟,他不仅仅是我们几人的敌人,更是整个中原的威胁。”

    陶谦点头表示支持:“刘益州此言有理,联合抗敌才能确保我们的安全。”

    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对视一眼,袁绍开口道:“我赞同联合抗敌的策略,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震慑李明。我建议,我们将与李明势力交界的九个郡县的士兵全部集结起来,汇聚成一支庞大的军队。”

    袁术补充道:“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能增强自身的实力,还能向李明展示我们的决心。”

    曹操微微颔首:“此计甚妙,但我们还需考虑如何管理和调配这支庞大的军队。”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讨论起具体的实施方案。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利弊之后,他们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将与李明势力交界的九个郡县的士兵全部集结起来,汇聚成一支多达270万之众的庞大军队。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路诸侯纷纷调兵遣将,一时间,整个中原大地都笼罩在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这支规模惊人的大军士气高昂,旌旗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吞噬一般。

    终于,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们决定向李明发出挑战书。曹操亲自执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战书,邀请李明前来荆州南阳郡进行一场生死决战。

    战书发出后,整个中原大地都为之震动。人们纷纷猜测这场决战将会鹿死谁手,有的看好李明军队的暗杀之术,认为他们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取得胜利;有的则看好这支庞大的联军,认为他们凭借人数和实力的优势能够碾压李明。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各路诸侯也开始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互相派遣使者,商讨战术和策略;同时,也加强了对士兵的训练和装备的提升,以确保在决战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神国时间7年9月10日,秋风萧瑟,战云密布,当这个消息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传遍神国的每一个角落时,无数人的心也随之提到了嗓子眼。李明,这位身经百战、智勇双全的统帅,在得知诸侯们竟然纠集了多达 270 万的兵力,准备在荆州南阳郡与他展开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生死决战时,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波澜。然而,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反而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支撑,迅速而冷静地做出了反应,召集麾下诸位将领前来共商破敌大计。

    宽敞明亮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各路将领们如同被无形的绳索牵引,鱼贯而入,他们个个神情严肃,眉宇间透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忧虑与决绝。他们深知,此次会议不仅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更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以及神国未来的命运。

    待众人坐定后,李明缓缓站起身,他的目光如同利剑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那眼神中既有坚定也有期许。他率先打破沉默,将目前所面临的局势简明扼要地向大家陈述了一番。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坎上,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随后,便是各位将领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刻。有的将领主张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他们认为应该趁敌军尚未完全集结完毕,利用神国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争取在战争初期就占据上风;也有将领认为应当以逸待劳,他们坚信凭借神国坚固的防线和充足的补给,完全有能力消耗掉敌人的实力,最终取得胜利。还有人提出分兵多路,对敌军形成合围之势,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将敌人一举歼灭……一时间,各种意见此起彼伏,争论不休,整个营帐内充满了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李明静静地聆听着每一位将领的发言,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平静与专注。他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时而又微皱眉头陷入沉思,仿佛是在权衡着每一个建议的利弊得失。终于,在充分听取了众人的建议之后,他缓缓站起身来,用那双充满智慧与决心的眼睛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山岳般沉稳:“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处,但综合考虑当前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地形等因素,我决定从与诸侯势力接壤的十郡之地各自留守五万大军,以防敌军趁机偷袭我方后方。同时,集结其余二百一十九万大军于司隶弘农郡。此地与南阳郡接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乃是我们与敌军展开攻防对决的理想战场!”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明,那眼神中既有敬佩也有期待。片刻之后,众将领纷纷起身,他们声音洪亮地表示坚决服从主帅的决策,并誓言要在这场决战中奋勇杀敌,扞卫国家尊严与荣耀。紧接着,李明命人起草战书,正式向天下宣告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一时间,整个神国都为之震动,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人们都在议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神国的军队在李明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如同一条条蛟龙般在广袤的神国大地上穿梭游走,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而李明则始终保持着冷静与坚定,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关乎神国的命运更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大意,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