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西北之谈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夜幕下的乾清宫灯火通明,宛如一片白昼。

    殿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微微半躬着身子,准备随时听旨。

    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兵部尚书梁梦龙,二人严肃的站着,一脸的郑重。

    朱翊钧翻看着西北送来的军报。

    皇宫中规矩大,入夜之后鲜少有人喧哗,加之夜里本就安静,可随着西北军报的到来,这份安静,却显得格格不入。

    海虏火落赤率众寇边,挂都督佥事衔的副总兵李联芳战死。

    如此级别的武官战死,二十年来,还是头一遭。

    良久,终是朱翊钧的声音打破了这份瘆人的安静。

    “万历十七年十月二十日,三边总督梅友松上奏,甘肃孤悬河东,积衰未振,海虏蠢蠢欲动。朕责令兵部差人至西北,会同陕西三边督抚整饬兵备。”

    “虏酋款贡多年,各边修守防抚,自应安静无虞。可近来陕西、甘肃、洮岷等处屡报虏寇,屡有损失。今时,更是有副总兵李联芳战死,西北局势,如何糜烂至此?”

    兵部尚书梁梦龙立刻躬身,“回禀皇上,自隆庆五年俺答受封以来,各地虏寇称臣款贡,互市不绝,北境不见兵革。”

    “只是洮河边外,具是番部,熟番中茶纳马,历来恭顺。生番不通王化,虽有作乱,不过纤芥而已。”

    “自胡虏入西海,抢夺番部,其唯恐我大明救援,故频频寇边。”

    “海虏活动于番地,我军一旦出击,海虏便向番地深处遁去,我军实在力有未逮。”

    “且西北局势近年来愈发严峻,海虏、松虏、套虏,频频犯边,虽未有大规模战事,然却狼烟不断。”

    “甘肃边墙及大小城池堡垒皆列阵于北,于南的西海之地,几无城镇。海虏于南突击,我军疲于应付。”

    “臣等究其缘由,海虏虽名为抢番,然其向来奸诈,实则怕是觊觎西北。”

    海虏,是活动于青海的蒙古部落。

    松虏,是活动于大小松山的蒙古部落。

    套虏,是活动于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

    套虏,虽然是活动在河套地区,但是,倒不是说他们占据了河套地区,而是河套地区是明军与蒙古部落的共同活动范围。

    因为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恶化,不适合生存。

    地理环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明朝的河套地区,跟戈壁滩差不多,蒙古人放牧都瞧不上这地。

    等到清朝时,气候变暖,黄河改道,这里的生态环境才变得好起来。

    不能拿某一个历史时期下水草丰茂的河套地区,强行套在所有的历史时期。

    古人不傻,要是明朝时河套地区是块好地方,明军早就占了。就像辽东一样,辽东但凡是好一点地方,全在辽东边墙之内。

    嘉靖年间的三边总督曾铣,他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要收复河套被论死的。

    起初,曾铣上报,用很少的预算就能够收复河套。花小钱办大事,嘉靖年间自然高兴。

    结果,曾铣筹备收复河套期间,多次向朝廷索要钱粮,一次比一次要的多,远远超过最初上报的数字。

    而且,收复河套之后明军如何驻守,曾铣想的就有点过于天真了,甚至可以说有点异想天开。

    曾铣收复河套的计划,和明末袁崇焕五年平辽有点相同的味道。

    就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言,明军收复之后,根本守不住。像翁万达等官员就反对曾铣收复河套的计划。

    嘉靖皇帝那么聪明的一个人,结果让曾铣玩了这么一出,一辈子玩鹰的人被小家雀啄了眼,嘉靖皇帝感觉自己受到了戏弄。

    更重要的是,曾铣牵扯到了夏言与严嵩之间的争斗。

    曾铣可以说是属于夏言这一派,夏言身为内阁首辅是什么下场,曾铣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而甘肃镇的边墙,以及大大小小的城池堡垒,全部都在北边,南边几乎就是一片空白。

    活动于西海的蒙古部落想要袭击甘肃等地,属于是从南边向北打,没有城墙的阻挠,自然容易。

    朱翊钧听过兵部尚书梁梦龙的话后,缓缓开口,“番人也是朕之赤子,番人地方都是祖宗开拓的封疆。”

    这句,是明实录中万历皇帝的原话。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在明朝人眼中,周边羁縻统治的地区,也是大明朝的土地。

    “皇祖在位时,遇边地失事,当地督抚都要被按律问罪。朕念西北局势复杂,只追究首责,暂不追究其他官员之责。”

    “将三边总督梅友松削职为民,责令陕西巡抚赵可怀、甘肃巡抚李廷仪,戴罪立功。一应官员若再有差池,两罪并罚。”

    申时行回道:“边地失事,本应按律惩处,奈何皇上仁厚,允其戴罪立功,圣德魏巍,两地巡抚亦当感激,更加用心办事。”

    朱翊钧没有在意申时行是吹捧,还是在为西北官员开脱,接着说道:“虏寇称臣款贡,本是好事。现在他们已然撕破了脸皮,那就把西北的互市关了,赏赐也停了。宋朝之祸,殷鉴不远。”

    “启禀皇上,宋朝岂能与我大明相比。”申时行说的格外自豪。

    “宋朝乃弱国,胡虏乃强国,宋弱且不思进取,故有神州百年陆沉。”

    “今我大明属强国,胡虏称臣纳贡,不堕华夏之风。区区弱宋,实难相提。”

    朱翊钧将手中军报放到书案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提一提宋朝也没什么不好,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我们不能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西北局势愈发严峻,番人还好说一些,胡虏,断难再安。”

    “民间常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西北之事,该做个了结了。”

    申时行与梁梦龙二人看的出皇帝想打,实际上,他们二人也想打。

    明天,海虏寇边,副总兵李联芳战死的消息就会传遍朝堂,届时,朝堂上定然会掀起一股好战之风。

    大明朝吃了亏,只要打的过,就没有理由不报复回去。

    兵部尚书梁梦龙躬身奏报,“皇上,西北有三虏,海虏,松虏,套虏,其实力远逊我军。虏寇之所以猖獗,皆因我军出击时,他们逃遁远去,不与我军交战。”

    “更重要的是,西北土地贫瘠,黄沙满天。甘肃、宁夏的边墙,经常被黄沙掩埋,守军时不时还要清理黄沙,以免侵蚀边墙,更惶恐筹备大规模作战的军需。”

    “臣以为,西北之战,势在必行,然整饬兵备,囤积粮草,仍需时间。当务之急,应派人亲赴西北,招拢番部,操练兵马,整备军需,以备战事。”

    朱翊钧点点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番人亦是西北屏障,当为我军所用。”

    “不知当派何人整饬西北兵备?”

    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兵部尚书梁梦龙两个人碰了一下眼神,从对方的眼神中,可以确定,他们心目中的人选是同一个人。

    “回禀皇上,能担当此重任者,唯京营戎政尚书,郑洛。”

    朱翊钧对着张诚吩咐,“差人将郑洛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