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定性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乾清宫中,朱翊钧正在翻看西北送来的奏本。

    内阁首辅申时行、兵部尚书梁梦龙,二人应召前来,以备垂询。

    “宁夏致仕的副总兵哱拜造反,已经被三边总督魏学曾、宁夏总兵李如松等人平定。”

    “据魏学曾等人的描述,宁夏巡抚党馨,欺压士兵,这才导致军中有不少人愿意跟随哱拜谋逆。且在平定叛乱中,党馨畏畏缩缩,胆小懦弱。”

    “平叛有功的将士,兵部照例封赏。党馨这个宁夏巡抚,免职吧。”

    申时行躬身问道:“皇上,宁夏是边陲重地,近来西北局势愈发严峻,免去党馨的官职后,该当由何人巡抚宁夏,还请皇上示下。”

    朱翊钧心中早就有了合适人选,“西宁兵备副朱正色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皇上,宁夏总兵李如松目无尊上,顶撞上官,三边总督魏学曾与宁夏巡抚党馨皆上疏弹劾,照例,是不是先将李如松调往他处,以免在当地引起更大的冲突。”

    李如松是皇帝的爱将,他与巡抚起冲突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在宣府总兵任上就和宣府巡抚许守谦差点没打起来。

    跋扈归跋扈,可李如松也是真的能打。

    申时行知道皇帝会有意维护李如松,而李如松确实是员猛将,能打仗,若是就此弃之不用,着实是可惜。

    李如松与三边总督魏学曾与宁夏巡抚党馨都不和,虽然党馨已经被免去官职,可魏学曾还在。避免扩大失态,趁早把李如松调走。

    作为文官来讲,申时行肯定是不待见李如松这么跋扈的武将。可从朝廷层面来说,李如松是个人才,不能不用。

    所以,申时行就采取了老办法,和稀泥。既然李如松在宁夏待不下去了,干脆,挪地方吧。大明朝那么大,找个地方安置李如松还是不成问题的。

    明朝总体而言,是文贵武轻,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武将就会对文官俯首低耳,唯命是从。

    李如松是一个例子。

    除了李如松之外,尤继先也跟文官叫过板。

    尤继先担任蓟州总兵时,和蓟辽总督蹇达因夷丁一事起了冲突。尤继先虽然只是个总兵,但面对蓟辽总督蹇达一点都不打怵,直接叫板。

    蓟州总兵、蓟辽总督,这两个人的驻地离京师都很近,有什么公文送到朝廷很方便。于是乎,这两个人都纷纷向朝廷上疏,弹劾对方。

    结果就是,尤继先调走,换了个地方,继续担任总兵。

    到了明末,这种现象就更常见了。

    典型的就是左良玉,先坑死了三边总督傅宗龙,又坑死了继任的三边总督汪乔年。最后的朱仙镇之战,更是先行撤退。

    当然,也是因为左良玉手里有兵,所以他才能避免被问罪。

    崇祯皇帝杀的文武官员很多,这也是他被人所诟病的重要原因。

    不过,崇祯皇帝确实是有种近乎癫狂冷酷的状态,他对手下的那些文武官员不怎么信任,只要是出了事,能按律治死罪的,绝不留活口。

    但是,崇祯皇帝杀的那些大臣,除了极少数之外,因为其中确实有死的冤枉的。其余的绝大多数,哪个不是通过正当程序杀的?哪个不是有实打实的罪名杀的?

    总督、巡抚、总兵,这种级别的官员,是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杀的吗?

    袁崇焕,是审了八个月才定的罪。

    八个月的时间,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早就查的干干净净了。

    还有兵部尚书陈新甲,传言他是因为议和的事情败露,崇祯皇帝为了甩锅才处死他的。

    陈新甲的罪名,可不是议和,而是:卖总副镇金银累巨万,陷辽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

    最终,给陈新甲定的罪名是:居中调度临时不能策应因而失误军机者斩律。

    陈新甲一个举人出身,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信任,他怎么可能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陈新甲本人,可以说是不干净。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保着他的,以大明朝那种政治环境,他早就死了。只不过议和的事情失败,崇祯皇帝对陈新甲彻底失望,不再保他了,这才是陈新甲死亡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崇祯皇帝甩锅。

    论罪陈新甲的刑部侍郎徐石麒,后来他在在南明弘光政权任职,最后自缢殉国。他在向弘光帝上的奏疏中就强调过:先帝之诛新甲,非以款事。

    说崇祯皇帝是为了甩锅才杀的陈新甲,崇祯皇帝是傻子吗?他真要是这么做,谁还敢给他卖命。

    崇祯皇帝不是傻子,通过崇祯七年的殿试题目,不难看出,崇祯皇帝是清楚的知道大明朝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只是,他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天灾频繁,外有后金屡屡寇关,攻入大明腹地,内有流寇屡剿不净。朝廷没钱,要想应对局面,只能加税,而加税必然会加重百姓负担。百姓本就活不下去,再加负担,必然会损伤民本。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朱翊钧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死循环。

    他现在的精力,就是准备万历朝鲜战争,继而使得石见等金银矿,回归大明。

    对于宁夏哱拜叛乱的事,朱翊钧本来想的是将李如松派过去,再将萧如薰派过去,两员大将坐镇,能避免就避免。

    没想到,还是发生了,造成的损失,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派李如松担任宁夏总兵,本就是为了防范哱拜叛乱,既然事情已经了结,那李如松自然也就没有再继续待在宁夏的必要。还是召他回京,准备打倭寇吧。

    “那就免去李如松宁夏总兵官一职,回京听用。让董一奎担任宁夏总兵。”

    “郑洛和魏学曾等人的联名奏本上说,哱拜还勾结套虏,兵部给郑洛和魏学曾下道严令,让他们加强防范。不要只盯着西海,避免套虏钻了空子。”

    兵部尚书梁梦龙立刻回道:“臣遵旨。”

    这句话,明面上是说给了兵部尚书梁梦龙听的,实际上是说给内阁首辅申时行听的。

    意思是,哱拜叛乱如何定性。

    宁夏巡抚党馨,欺压士兵,这是直接原因,更是重要原因,但,不能这么定性。

    哱拜是归降的达官,叛乱时他还派人去联络套虏。

    那么哱拜叛乱的原因,就是哱拜这个达官,心怀不轨,勾结套虏,内外勾结,意图颠覆大明江山社稷。

    党馨欺压士兵,只不过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原因。

    只有这样定性,才最有利于朝廷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