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战役前夕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苏州府推官袁可立的奏疏,送抵京师,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申时行身为内阁首辅,得罪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一时之间,朝臣纷纷上疏弹劾申时行。

    他立刻上疏自辩,我申时行人在京师,应天发生的事,我上哪知道去?我亲戚吴之祯犯了法,已经被查办了,苏州知府石昆玉的事,我是一点都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紧,应天巡抚李涞和你申时行有交情吧,这就够了。

    弹劾申时行的奏疏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各地向朝廷禀告倭寇即将进攻的大明的消息,也在接踵而至。

    浙江、福建两省上奏,海商出海时,探查得知,倭寇计划进攻大明。

    另外,福建巡抚赵参鲁上奏,琉球国使臣向我大明通禀,丰臣秀吉进攻大明的作战计划:

    朝鲜已经投靠倭寇。

    倭寇计划两路攻明,一路走陆路,以朝鲜为先导,自朝鲜下辽东,进攻京师。一路走海路,自江南发起进攻。

    同时,居于在日本的两位汉人,一位是居住岛津藩许仪,一位是萨摩藩的许安国,二人传消息回大明,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正在整顿军队,准备进攻大明。

    原本因弹劾内阁首辅申时行,朝堂上已经风起云涌,再有各路倭寇将要进攻大明的消息传来,使得朝堂上更加波诡云谲。

    申时行一连上了三道辞呈,他在首辅的位置上待的时间太久了,得罪他的人、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这次面对内外的压力,他知道,自己不走不行了。

    这一次,朱翊钧批了申时行的辞呈。

    朱翊钧亲政之初,后宫有李太后,内廷有冯保,外廷的各方势力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此混乱交错的局势,需要申时行这么一个“和事佬”、“润滑油”似的首辅来调节平衡各方势力。

    而如今,朱翊钧已经逐步掌控朝堂,接下来要着手的就是万历三大征等一系列战役。

    那么,申时行这样一位老油条,已经不适合再继续待在首辅的位置上了,朱翊钧需要的,是一位更有决断力的首辅,而不是一个不粘锅。

    如果有需要,以申时行的年纪,可以随时起复。

    准了申时行的辞呈,对待首辅,该有的待遇还是要有。赏赐白银、绸缎,驿站差驰,一路照应。待申时行离京时,朱翊钧派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亲自送申时行出城,并派官兵随行护卫。

    同时,将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的官职,进行向上调整。

    地方上,先让应天巡抚李涞停职待用,由三法司和锦衣卫派人去调查,如果袁可立所奏属实,涉案人员按律惩处,石昆玉官复原职,并褒奖袁可立。

    朱翊钧下旨次辅王锡爵进首辅,三辅沈鲤进次辅,并增补阁臣。

    廷推上来阁臣的名单中,朱翊钧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礼部尚书许国。

    这次,朱翊钧准了许国入阁。

    下旨许国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理政。

    待这一系列事情全都处理完后,朝堂上依旧是议论纷纷——该怎么收拾倭寇。

    倭寇,与大明是世仇,倭寇既然想要进攻大明,那没说的,朝堂上下意见一致,揍他。

    而且,朝堂上下还认为,朝鲜,应该是投靠了倭寇。

    事情果真如此吗?

    倭寇计划进攻大明,早就通知了朝鲜。

    李氏朝鲜方面,关于倭寇进攻大明,这件事究竟要不要禀告给大明,意见不一。

    李氏朝鲜,别看地方不怎么大,那可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东人党,西人党,这个派系,那个派系,争斗都很厉害。倭寇制定进攻计划时,李氏朝鲜的朝堂上是东人党势大。

    朝鲜国王李昖,很平庸的一个人,他不愿意与日本引发纷争,他便派人出使日本,以探虚实。

    等到使臣回来后,得到的是两份截然不同的结果。

    正使黄允吉说,倭寇就是想动兵。

    副使金诚一说,黄允吉是胡说八道,倭寇就没想怎么着。

    这俩人一同出使日本,但探查出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原因也简单,黄允吉是西人党,金诚一是东人党。

    此时,李氏朝鲜东人党势大,那么西人党带回来的消息自然就不重要。所以,朝鲜就认为倭寇没想怎么着。

    现在,朝鲜朝堂上争论的是,要不要把倭寇将要进攻大明的消息,报告给大明。

    西人党认为,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这么大的事,应该禀报给大明。

    东人党反对,如果把事情禀报给大明,到时候倭寇没来,怎么办?

    再说了,要是把事情禀报给大明,那么大明会不会怀疑我们私下里与倭寇有所勾结?到时候大明揪住这件事不放怎么办?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朝鲜方面决定,应该要将事情禀报给大明,但不能全都禀告给大明,而且不能说实话。

    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这么大的事情,要是不禀告大明,到时候大明问罪下来,朝鲜吃罪不起。

    朝鲜吉日本很近,从南边下海,不用坐船,游都游到对马去。日本要打的是大明,朝鲜虽然是大明的藩属国,但朝鲜离日本太近,没必要受无妄之灾。

    况且,日本要想进攻大明,必然走海路,对朝鲜没有多大威胁。

    如果将事情全都禀告大明,大明说不定会怀疑朝鲜与日本有所勾结,同时还会得罪日本,两头不讨好的事,不能干。

    于是乎,朝鲜人想出一个好主意,就说是从日本逃回来的朝鲜百姓带回来的消息,倭寇有进攻大明的企图。

    至于日本派遣使者前来朝鲜,朝鲜又派使者前去日本,双方进行了正式的会晤并递交了国书,这些事情,通通没有,通通不能禀告给大明。

    这样一来,将事情禀报给了大明,但消息的来源是从日本逃回来的朝鲜百姓,不是正规途径来的,准不准的不敢保证,反正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朝鲜的义务是尽到了。

    如此,还不会得罪日本。

    在朝鲜国王李昖的拍板下,朝鲜决定按例,在年关之际派遣使臣前往大明,并且李昖还特意叮嘱派去的使臣,进入辽东后,要打探消息。

    如果大明没有得到倭寇将要进攻的消息,那就不要禀告了。如果大明得到了倭寇将要进攻的消息,那你们再禀告。

    日本将要进攻大明,不仅通知了朝鲜,还通知了琉球。

    琉球直接就将事情禀报给了大明,反观朝鲜,一言难尽。

    李氏朝鲜的这种骚操作,不仅在朝鲜之役前就有,在朝鲜之役的整个作战过程中,更是多的数不清。

    朝鲜之役中,如果不是朝鲜人一直在拖后腿,明军绝不至于打的那么艰难。

    殊不知,朝鲜的一帮大聪明商议出这个精妙绝伦的计策时,此刻的大明,早就怀疑朝鲜与倭寇有所勾结,朝堂上下,早已不再信任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