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强大又脆弱的皇权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天幕最后一段话透露出的信息,让刘彻眉头紧锁。

    “霍家人担任了太多官职,的确威胁到了皇权。

    不过霍光德行未失,多年来仍以皇帝为重。

    否则就不会立不受掌控的刘贺为帝,而是挑选年岁更小的皇族子弟了。

    而且那时的霍光已经六十岁,定然是霍光死后才发生了巨变,让刘病已不得不收回霍家的权力。”

    卫子夫赶紧向刘彻下跪,以家族长辈身份,为此时还是少年的霍光告罪。

    刘彻拉起卫子夫,只说道:

    “霍光只是提拔了家族子弟,任谁掌权都会这么做。

    只怪朕没有考虑地更为长远,权臣大肆提拔家族子弟就跟外戚专权一样会威胁皇权,举孝廉的选拔官员制度是应该改一改了。

    得立个祖制,为官者不能提拔自家人。

    只是能读书有才能的,大多又是家底殷实的官员之家,今后的官吏要从哪里选拔可是得好好想一想。”

    见卫子夫还是有点后怕的样子,刘彻笑着安抚道:

    “除此之外霍光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稳定朝政,赈济百姓,压制匈奴。

    对刘贺的处理也很不错,杀鸡儆猴。

    朕也得设立一个专门的官职,巡视各地封侯和官员的执政成果,若是谁敢将我大汉的子民祸害地民不聊生,朕非得直接出兵治他们的罪,也正好有理由收回他们的封地和官职。

    卫霍两家具是能臣大将,而朕能得他们,追根溯源还是得归功于皇后啊。”

    说完,刘彻的眼神再一次变得冷酷犀利。

    “上官桀和桑弘羊,这俩混账东西,朕托孤于他们委以重任,他们不知足大肆在朝中安插族人也就算了,居然还敢谋反。

    朕可得好好问问他们的罪。”

    ……

    【经历了汉武帝、汉昭帝,到现在的汉宣帝三朝,期间再穿插一个废帝。

    算下来霍光已经是经历四朝皇帝的元老了。

    诸多的子侄姻亲在朝中占据各种要职,霍家官僚也渐渐发展成了霍氏亲党,盘踞整个朝堂,根深蒂固。

    身为臣子,却过多把持了权力,也为后来的霍氏灭族埋下了祸根。

    身为元老的霍光,经历了漫长岁月和权力诱惑的考验,也的确让他在余生紧守住了身为臣子的本心。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子侄后代们却迷失在了权力的诱惑中。

    他们倚仗着霍家庞大的势力,对皇权,对大汉,彻底没有了敬畏之心。

    霍光的继室,也就是二婚妻子霍显,对小女儿没能成为刘病已的皇后记恨在心。

    于是霍显瞒着霍光,竟然唆使太医暗中对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下毒。

    身为大汉的皇后,尤其刚刚分娩完的许平君就此被毒死。

    许平君与未称帝前的刘病已便是恩爱夫妻,许平君的死让刘病已暴怒异常,将所有诊治许皇后的太医全部逮捕追责。

    霍显十分害怕被她唆使下毒的太医会揭发她,这才将前因后果告知给了霍光。

    霍光震惊不已,对妻子恼怒至极,欲要直接揭发妻子,但又担心霍家全族会受到牵连,最终还是选择保住霍家。

    建议汉宣帝事已至此,就不要问罪无辜的太医们了。

    汉宣帝接受了建议,释放的太医们。

    之后霍成君也如愿成为了刘病已的皇后。

    两年后,霍光病重去世,刘病已伤心痛哭,以皇帝级别的葬礼,将霍光葬在了茂陵。

    霍光死后,刘病已重新调查得知了,许平君被毒害是霍家所为的真相。

    但是霍家权势滔天,刘病已只能先行隐忍,慢慢地将霍家掌握有兵权的武将调往边境,一步步削弱霍家,收回兵权。

    霍家也渐渐察觉了不对,惊慌之下开始生出谋反之意,但是密谋造反的消息遭到泄露。

    很快霍氏满门被抄斩,唯有霍家少数几人因揭发谋反有功而被豁免。

    霍成君也被废除皇后身份,打入冷宫。

    不过霍光的功绩刘病已并不否定,也没有收回给霍光的尊号,汉朝后世帝王仍然对霍光尊俸祭祀。

    不过这段历史中有些细节还存有疑点。

    等到霍光死后,许平君逝世已有四年之久,刘病已才重新追查,而且一查便查出了真相。

    剿灭谋反的过程也太过轻易。

    而且没有追究霍光的包庇之罪,保留了他的所有荣耀。

    便有阴谋论怀疑,许平君之死只是刘病已铲除霍家的一个借口。

    不管霍家有没有害死许平君,刘病已都会铲除霍家恢复皇权。

    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

    霍光也的确有纵容家族动摇皇权的污点,不过除此之外,霍光对于大汉的功绩远远大于仅有的这个污点。

    如果没有霍光,在刘弗陵过早逝世后,天下争夺皇位的诸侯又不知该将大汉搅乱成什么模样。

    后世的人们也时常将霍光和商元圣伊尹的事迹放在一起举例。

    成为着名的伊霍典故,以代表有废立帝王的强权,却不行篡位之举的忠臣表率。】

    刘彻先是愤怒到攥起拳头,随后又无可奈何地深深叹了口气。

    他愤怒的不是历史的真相如何。

    而是无奈不论历史的真相如何,都掩盖不了大汉的皇权太过轻易被动摇。

    仅仅只是两次外戚干政,就让大汉两次差点改朝换代。

    又仅仅是帝王的早逝,同样会极大影响权力的交接,进而动摇大汉国祚。

    貌似不论是商朝,秦朝,还是他的大汉,皇权都显得既强大又脆弱。

    经历过从没有权力到执掌无上权力的刘彻,深刻明白这一点。

    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什么抉择皇权都可以做到一言决。

    依靠趋附皇权的官僚体系,下达的一切政令都可以极为高效地颁布整个天下,没有谁能出于利益纠纷左右皇权的意志。

    不存在官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扯皮,怠慢行政效率。

    可皇权同时又极大限制于皇帝个人的执政能力、品行和精力上限。

    一旦出现差错,转眼之间王朝就有倾覆的危机。

    这世间真的有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办法吗?

    又或者后世是靠什么体系制度,实现国家高效运行又足够稳定的?

    两千多年以后的后世,那无比繁荣强大的画面始终在刘彻,乃至所有帝王们的脑海中萦绕。

    他们无一不渴望知晓,这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