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盛唐的一去不返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香积寺一战后,叛军退守洛阳。

    唐军之后相继收复潼关、上洛郡、陕郡,叛军自知大败难以再守洛阳。

    担心被围,便在杀了哥舒翰等降将后退出洛阳,逃向河北。

    攻占睢阳的尹子奇也在这时被江淮唐军剿灭。

    叛军彻底收缩逃回河北。

    至此大唐终于收复长安和洛阳两都,剿灭叛军也指日可待。

    但未来的情况却是,唐军的平乱之路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退出洛阳的安庆绪,仅率一千三百人逃至邺城。

    但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了史思明。

    安庆绪至邺后重整旗鼓,将上党、颍川、南阳,各部召至邺城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

    而此时的史思明势力,已经压过惨败之后的安庆绪了。

    安庆绪忌惮于他,便遣使要调走史思明的兵马。

    史思明囚禁安庆绪的使者,双方已然有决裂之隙。

    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受命讨伐邺城安庆绪部。

    而史思明虽然已有自立之心,但也知唇亡齿寒,于是派大军支援安庆绪。

    史思明部没有受到东面战场大败的影响,实力强大。

    而唐军一方因为各路节度使各自为战,军队势力混乱没有明确的统帅统一指挥。

    于是叛军一举击溃了唐军,史思明所部叛军重新占领洛阳。

    郭子仪兵败,又受到宦官进谗言,于是被李亨召还长安,解除兵权。

    并且占领洛阳前,史思明杀了安庆绪。

    史思明吞并安庆绪的兵马,称大燕皇帝。

    公元759年,叛军与据守河阳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唐军挫败。

    因为严重的战事导致大唐和叛军都遭受了太大的损失,难以再耗费人员粮草发动大规模决战。

    于是除了河阳之战,大唐和史思明没有发生太大规模的战事,即便李光弼挫败了叛军,大唐也没有举大军反攻史思明。

    公元761年,叛军内部发生政变。

    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弑父夺权。

    因内部离心,叛军屡为唐军所败。

    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相隔仅十几天后,李亨也因病去世。

    作为统帅大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李豫,又是李亨的儿子,原本应该没有阻碍地登上皇位。

    但因为李亨的张皇后无子,担心李豫功高难制,于是在李亨去世前暗中召越王李系至宫中,准备废黜李豫。

    不过张皇后的阴谋被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得知,于是派兵软禁了李系和张皇后,李豫得以顺利即位。

    继位后的李豫,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仆固怀恩本身是铁勒九姓仆固部落的领袖,且回纥可汗是他的女婿,与回纥关系极为密切。

    虽然大唐忌惮重用这样的外族将领,但能得到回纥兵马的帮助,便任用了他作为讨伐叛军的副帅,皇长子李适为主帅。

    唐军和回纥军连连获胜,斩杀叛军六万,捕俘虏两万人。

    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

    公元763年,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

    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

    这场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但这场波及大半个唐朝的动乱,保守估计造成大唐损失了3600万人口。

    而当时全世界人口也仅有两亿左右。

    就全球人口损失比例来看,比后世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加起来还要严重。

    这场空前浩劫让大唐国力和民心损失严重,从此一蹶不振,落下神坛,历史由此发生大转折。

    华夏文明留下了一道广为人知的伤疤。

    而且这场动乱造成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公元762年,唐廷为追征江淮地区八年赊欠租调,派豪吏为县令,搜括民间粟帛,农民纷起反抗。

    一时之间起义的饥民竟多达二十万。

    但次年便被李光弼部所败,浙东之乱快速平息。

    而与此同时。

    因为安史之乱抽调了镇守西北边疆和防备吐蕃的安西、北庭、陇右三军,西域诸郡连同整个西北兵力长期空虚。

    而从唐朝初期就与大唐经历多次战争的吐蕃再不受压制。

    于是公元763年,趁着大唐刚刚经历安史之乱,连口气都来不及喘,便举大军从青藏高原向大唐进攻。

    一路攻占陕西十余座城池。

    兰州、河州、洮州、临州、岷州、叠州、宕州、渭州、秦州、成州等地相继沦陷,陇右之地尽数归了吐蕃。

    甚至攻占了大唐国都长安,大唐皇帝李豫出逃。

    吐蕃劫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萧然一空。

    危急时刻,大唐再次想起了老将郭子仪。

    时年六十六岁的老将郭子仪奔走呼告,号召同僚共赴国难。

    郭子仪用疑兵之计,派出数百骑兵到长安城外策马游荡,激起滚滚烟尘。

    城外吐蕃守将误以为唐军阵容庞大,吓得向西撤退。

    次日,郭子仪率军击鼓入城,城中吐蕃余部也慌忙弃城而去,长安收复。

    吐蕃军占据长安仅二十日。

    吐蕃被击退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唐朝的侵扰。

    此后数十年间,吐蕃与唐朝在边境地区反复展开拉锯战,双方互有胜负。

    吐蕃军队不时东进,劫掠关中地区,给唐朝的边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并且在吐蕃进犯的同时,平定安史之乱的仆固怀恩叛唐,率领朔方军,联合回纥大军也欲意进攻长安。

    郭子仪到达汾州后,数万朔方军得知老帅前来,痛哭流涕,纷纷归降。

    朔方军临阵重归大唐,让回纥军不敢再战。

    大唐又一次被郭子仪从亡国的边缘拉了回来。

    时间再回到李豫刚刚登基的762年。

    李豫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人帮助下,才得以幽静张皇后,登基为帝。

    而李辅国因拥立之功日益骄横,甚至说出,陛下只管在宫中享福即可,外事自有他来处理。

    这就是重用太监的通病。

    而李豫自然不能容他,于是假意捧杀他。

    但李豫暗中又笼络另一个大太监程元振,得到大多数禁军将领支持后,突然下诏解除了李辅国的兵权,迁居宫外,并指使人将他刺杀。

    次年,吐蕃入侵长安,李豫以程元振隐瞒军情,将其削夺官职,遣回原籍。

    公元765年,大太监鱼朝恩权倾朝野,李豫与宰相元载合谋,铲除了鱼朝恩。

    虽然李豫有种种措施想要挽回大唐的颓势。

    但大唐的根基已经深受动摇。

    在唐朝前后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只在中期。

    可他从根本上让国家彻底走向了恶化与衰落。

    藩镇之祸未除、民心大失、边疆诸国再不畏惧大唐。

    此后一百五十年,往昔的盛唐再不复现。

    盛唐过去了,但盛唐为中国历史开创的辉煌荣耀不灭。

    那是一个距今一千三百年前,于世界尚处迷茫纷乱之际建立的富强帝国。

    她让那时的华夏百姓就过上了弥足珍贵的安宁富庶生活,为一个民族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骄傲。

    她的离去带走了很多,但也留下更多不灭的印记。

    盛唐,永远是中国人能够为之骄傲的时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