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农转之思惑
作者:令狐海洋   六十六年风雨人生路最新章节     
    我站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下,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那被乌云笼罩的天空,沉重而迷茫。

    这些年,全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如汹涌的洪水般席卷而来,其力度之大,让人惊叹。那股变革的风,吹得人心里直发慌。在种植业的变革中,焦点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上,而大棚蔬菜更是被视为开启农业新发展的关键钥匙。

    淮上县在这场变革的风暴中,沿省道的六个乡镇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再加上市委书记是淮上县人,为了能让他回老家时看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显着成果,恒河、东河等地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淮上县的八个大乡镇就像被聚光灯照亮的舞台,成为了蔬菜扩种的重点对象,被郑重地纳入全市五十强乡镇之列。

    为了有力地推动大棚蔬菜种植,市政府可谓是殚精竭虑。专门拨出专项资金,在河汊谷庄村开辟出一片试验田。

    那片试验田,宛如一颗璀璨的希望之星,承载着众人满满的期待。县委为了迎合市分管市长的心意,同时也为了给全县百姓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在人事安排上可谓是别出心裁。

    当时,在河口镇河口村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的村原支部书记,他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县委县政府秉持着唯才是举、不避亲贤的理念,对这位实干家不拘一格地逐步提拔。

    先是让他升任乡农工商总公司副总经理、副乡长,仿佛为他的人生舞台拉开了新的帷幕。接着,他又被调至河汊担任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专门负责蔬菜生产这一艰巨而又充满希望的任务。

    在这片新的战场上,他犹如一位冲锋陷阵的将军,带领着百姓们为蔬菜产业的发展而拼搏。之后,他又调任沿路乡镇邵集任镇长,继续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这位干部,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展蔬菜产业的先进典型被提拔重用,他的事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在他所经的乡镇,蔬菜面积规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大,种植水平也节节攀升,资金争取更是成果斐然。他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大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这些乡镇在政策的倾斜下,仿佛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获得了不少财政补贴,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扩种蔬菜面积的进程。

    为了拓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市财政专门拨出贴息资金,市、县农行也积极配合,配套发放贴息贷款给农户。

    乡镇为了达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更是全力以赴,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他们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试图以这种方式快速推动大棚蔬菜种植的发展。

    然而,这看似积极的举措,却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县委、县政府为了推进工作进展和落实,会议如同密集的鼓点,隔三岔五地敲响。

    不是现场会,便是观摩交流会,一场接着一场。领导们一心旨在为百姓谋致富之路,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由于过于急切,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导致百姓怨声载道。

    尤其是沿路乡村的基层干部,他们身处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农民的不满和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困难,更是叫苦不迭。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也始终扎根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父母至今仍在农村默默耕耘,家中众多兄弟姐妹也是辛勤的菜农。

    对于他们的呼声、怨声以及所承受的沉重负担,我都亲耳听闻、亲眼目睹。那一声声无奈的叹息,那一张张疲惫而又充满抱怨的脸庞,如同尖锐的针,刺痛着我的心。

    我常常在夜晚独自徘徊在田间小路上,看着那一片片荒芜的土地和简陋的大棚,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

    我渴望能够为农民找到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却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我官职卑微,在这庞大的行政体系中,犹如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却无法畅所欲言、办实事。

    我只能违心地迎合上级要求,如同一个被无形的线牵引的木偶。我无情地逼迫沿路乡镇的干部群众,强行推行大棚蔬菜种植,并采取了极不理智的工作方式。

    每当看到那些任务完成欠妥、被市政府督查组点名批评的乡镇领导,我便会忍不住多次严厉斥责他们。

    我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交差,毫不留情地指责那些沿路乡镇的分管乡长、书记,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人发牢骚。

    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感觉到自己仿佛在一片迷雾中迷失了方向,虽然在努力前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向了何处,只是一味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自己对政绩的追求,盲目地推动着工作。

    我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埋下了众多仇恨的种子,那些被我斥责过的干部们的眼神中,有时会透露出不满和怨恨,而我却只能无奈地继续在这条看似正确却又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

    与此同时,我还试图通过迂回曲折的策略交差。我绞尽脑汁地思考,先后提出了沿路种胡桑、沿路栽露天小青菜等建议和方案。

    在提出这些建议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它们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这些建议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采纳,并在乡镇进行了局部推广。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最终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当看到那些原本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胡桑生长不良,露天小青菜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我感到无比沮丧与失落。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精心搭建的城堡在瞬间崩塌,心中的失落和挫败感如潮水般涌来。

    事后,县长安东雪对我的建议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埋怨式的指责和委婉的批评。尽管只是个别批评,但于我而言,内心却感到无比委屈和难堪。

    我觉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明明努力地想要找到光明,却总是陷入更深的困境。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日夜操劳,表面上违心说假话,内心深处却存着想要为百姓做事的真言,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不禁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我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不停地忙碌着。

    为了用事实证明上级决策的正确性,我努力地推动各项工作,哪怕遇到困难也不退缩。

    为了帮助农民摆脱单一种植粮食的传统模式,迅速找到致富的快捷途径,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出主意。

    还为了工作多出显着成绩,展现自身的才能和价值,从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与信任,我拼命地工作,甚至忽略了身边的许多东西。

    更主要的是自己分管工作取得更为出色更大的成就,在全市出类拔萃,在同行中独树一帜,同时也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可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呢?诚然,确有少数人在这场变革中致富发家,但多数乡镇为了完成任务而劳民伤财,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掀起了新一轮的浮夸之风。

    大多数种菜的农民看似增收实则亏损,他们的汗水并没有换来真正的财富,只是在这场农业变革的浪潮中疲惫地挣扎。

    有一次,我们在观摩时,有一位村民不顾村组干部的阻拦,对我戏谑道:“种菜面积越大,‘窟窿’越大,农民要发家,自己把主意拿,宁愿被你们这些干部骂,不能听你们的话!”

    听闻这番话,我顿时满脸羞愧,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我陷入了深深的茫然与困惑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所追求的政绩和工作成果,是否真的给百姓带来了幸福?

    我在这条农业变革的道路上,是否走偏了方向?

    自从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以后,我鲜少回到河湾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对那里的情况太过熟悉,而且河湾镇也并非沿路乡镇。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河湾镇党委书记金开炜邀请我利用这几天假期,一起去苏南考察蔬菜加工项目,实际上不过是想约我出去游玩几日,考察只是个借口和幌子罢了。

    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那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犹豫不决。

    一方面,我想借此机会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另一方面,我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迷茫,不知道这样的“考察”是否真的有意义。

    在这农业变革的困境中,我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向和选择。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的日子,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如今,看着农民们在这场农业变革中疲惫不堪,我心中充满了愧疚。我知道,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追求政绩,而忽略了百姓的真正需求。

    在这个漫长的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思考着农业转型的方向。

    我知道,这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我也坚信,只要我心中有百姓,有真正为他们谋幸福的决心,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