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人事调整,70后上位
作者:尔东大王   明末风云之天启大帝最新章节     
    人事任用方面经过综合考量,任命:

    内阁首辅袁可立,出生于1562年,万历17年(1589年)进士

    内阁次辅孙承宗,出生于1563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内阁辅臣徐光启,出生于1562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内阁辅臣朱燮元,出生于1566年,万历20年(1592年)进士

    内阁辅臣陈于廷,出生于1566年,万历23年(1595年)进士

    内阁辅臣郑以伟,出生于1570年,万历23年(1595年)进士

    朱燮元分管都察院,徐光启分管户部,陈于廷分管吏部,郑以伟分管礼部。

    吏部尚书何如宠,出生于1569年,万历26年(1598年)进士

    吏部侍郎薛国用,出生于1573年,万历26年(1598年)进士

    吏部侍郎吴宗达,出生于1575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生于1569年,万历20年(1592年)进士

    户部侍郎南居益,出生于1566年,万历29年(1601年)进士

    户部侍郎张至发,出生于1573年,万历29年(1601年)进士

    礼部尚书郑三俊,出生于1574年,万历26年(1598年)进士

    礼部侍郎杨鹤,出生于1568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礼部侍郎程国祥,出生于1580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都察院院长黄士俊,出生于1570年,万历35年状元

    都察院副院长杨涟,出生于1572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都察院副院长李标,出生于1583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都察司司长左光斗,出生于1575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信访司司长袁化中,出生于1577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宗人司司长顾大章,出生于1576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北京市市长李邦华,出生于1574年,万历32年(1604年)进士

    天津市市长鹿善继,出生于1575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上海市市长文球,出生于1587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香江市市长吕维祺,出生于1587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海南省省长陆梦龙,出生于1574年,万历38年(1610年)进士

    台湾省省长钱士升,出生于1581年,万历44年(1616年)状元

    辽东省省长周永春,出生于1573年,万历29年(1601年)进士

    河北省省长蔡国用,出生于1579年,万历38年(1610年)进士

    河南省省长吴甡,出生于1589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山东省省长朱大典,出生于1581年,万历44年(1616年)进士

    山西省省长侯恂,出生于1590年,万历44年(1616年)进士

    陕西省省长韩爌,出生于1566年,万历20年(1592年)进士

    甘宁省省长王应熊,出生于1589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四川省省长傅宗龙,出生于1566年,万历23年(1595年)进士

    云南省省长吴用先,出生于1565年,万历20年(1592年)进士

    贵州省省长袁应泰,出生于1583年,万历38年(1610年)进士

    广西省省长戴君恩,出生于1570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湖北省省长方孔炤,出生于1590年,万历44年(1616年)进士

    湖南省省长孔贞运,出生于1574年,万历47年(1619年)进士

    江西省省长刘鸿训,出生于1565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江苏省省长范景文,出生于1570年,万历23年(1595年)进士

    安徽省省长崔景荣,出生于1565年,万历11年(1583年)进士

    浙江省省长焦源溥,出生于1582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广东省省长方震孺,出生于1585年,万历41年(1613年)进士

    福建省省长熊文灿,出生于1580年,万历35年(1607年)进士

    张福臻、沈犹龙、黄尊素、贺逢圣、范复粹、玄默、姚明恭、蔡懋德、邵捷春、吴阿衡、杨文岳继续在新锦衣卫总部工作。

    现任吏部侍郎薛国用,历史上,天启元年刚刚接任辽东经略就突然病逝。

    关于薛国用死因,众说纷纭,有被陷害冤杀的说法。而其墓中出土石碑残片,上有“素健,无恙,忽构……”几字,即本来身体非常健康,但突然间就……。

    当时朝局云谲波诡,党争纷起,泰昌皇帝尚且死的不明不白,何况大臣。堂堂一方诸侯、封疆大吏,刚刚上任就离奇病逝,死因绝对诡异。

    这一世,薛国用被调离辽东险地,朝堂和军队被整肃,薛国用被陷害或者忧心国事积劳成疾,已经不复存在。

    薛国用已经接种天花疫苗,今年生了一场小病,但吃了阿司匹林、黄连素,很快就好了,到现在生龙活虎,精力旺盛。也不知道是不是阿司匹林、黄连素的作用,还是历史上是被暗害的。总之薛国用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得以为国效力。

    63岁的何宗彦、62岁的成基命、62岁的李起元、69岁的陈策、65岁的戚金、66岁的陈实功等50多位老臣主动提出退休让贤。

    朱由校留用65岁的戚金、66岁的陈实功等几人为顾问,其它所有人一律批准,并安排内阁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宴会,让一帮老臣很是感动。

    天启元年11月初8。

    大明的行政改革、新政以及新任命的官员正式宣布,《中华时报》《内参》同时昭告天下,大明的行政改革、新政以及新任命的官员尘埃落定。各项政策开始全面执行落实。

    各地新任命官员正式走马上任。调整、裁撤的官吏全部到吏部、新锦衣卫报到,接受考核和甄别审查。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通过大调整,朱由校成功掌控了旧官僚体系的上层建筑,距离彻底掌控基层政权,指日可待。但也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血雨腥风,人头滚滚。朱由校也做好了地主官僚阶级起兵反叛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天启元年腊月初8。

    随着年节的临近,北京城愈发得热闹起来。市井街道上,早已经张灯结彩,人满为患。挑着扁担得小贩们游街串巷得叫卖着,希望能够趁着人多,多赚一点散碎银子,也好来日为家中妻儿换上一身衣裳。

    800多国子监监生、翰林院学士以及一批士子,集体到承天门示威,打破了北京城欣欣向荣的繁华。

    学生士子们打出清君侧的口号,给天启皇帝身边的大臣们安上了谄媚皇帝、误导天子、祸乱朝纲的罪名,强烈要求严惩这些奸臣、佞臣。

    学生士子们一副大义凛然、忠心为国的样子,迷惑了不少人。

    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

    明代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一是会试落榜的举人,称为举监;二是地方官学选拔的优秀生员,称为贡监;三是一定级别以上的官员及功臣后代,称为荫监;四是缴纳钱物而买到的监生资格,称为例监。

    永乐时期,南京国子监监生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朝鲜、日本、琉球、暹罗等国,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正德以后,国子监的监生数量逐渐减少,南京国子监有1000人左右,北京国子监2000人左右。

    国子监的主要课程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御制《大诰》、汉代刘向的《说苑》、书法、数学、射箭等。还有学生修习外语课程的,朱棣在国子监培养了200多名翻译。

    监生学习三年后,用积分制的办法计算学习成绩,由初级升入中级,由中级升为高级。一年之内积满八分的算及格,给予出身。不满八分者继续学习。监生修学年限为四年,考试及格后,分配到政府实习吏事,称为历事监生。

    历事监生到外地参加清理田赋和修治水利工程,实习期一年,经过所在实习部门考核成绩优良后报吏部候补叙用,差的回监重修。历事制与科举紧密结合,弥补了儒生不习吏事的缺陷,使国子监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场所。

    国子监学生的待遇比较优厚,朝廷不仅给予衣食,而且免去家庭两个军徭人役,有家庭的,每月还发给约70斤大米的补贴。读书时间长的还有探亲假。国子监纪律严明,如有违纪,轻则杖责,重则充军或杀头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