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改变郑娟命运
作者:仰望星空的青牛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最新章节     
    对于郑家这样的家庭来说,即使是每学期6元的初中学杂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师伯听后,认真地思考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

    “收徒这件事,我会慎重考虑的。

    至于看家的事情,我会去和郑家商量,工钱就从租金中扣除,你不用担心。”

    “好的,师伯。”

    陈安感激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我等会儿要去学校拜访大学老师,中午和晚上都不在家里吃饭了。”

    师伯微笑着摆了摆手:

    “去吧,路上小心。记得你晚上还要回山城,注意别耽搁了火车时间。”

    “知道了。”

    陈安离开老宅,向母校走去,心中对改变郑娟的命运充满了喜悦,

    希望师伯能够收她为徒,使她有个美好的未来。

    ........

    陈安再次踏入沈州大学的校门,漫步在这片熟悉的校园里,

    想起在这里求学生活的六年时光,他心中充满了感慨。

    沈州大学始建于四十年前,是一所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大学。

    四十年来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中能排前五。

    沈州大学在理工类、机械类等专业领域拥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其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等传统理科专业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而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矿业工程、建筑学、材料学等工科专业更是蜚声全国,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除了理工科领域的辉煌成就,沈州大学在人文社科方面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办学实力。

    文学、历史学、哲学、财政学、经济学、政治理论、教育学、工厂管理、贸易学、统计学、法学、外交学、俄文、英语等专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沈州大学不仅注重学术传承,更强调科研创新。

    学校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探索,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创新的摇篮。

    陈安带着提前从副食店精心挑选的糕点,一一拜访了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师和教授,

    与他们畅谈毕业后的去向、这两年的工作经历以及未来的工作安排。

    老师们则在谈笑间分享着彼此的成就与变化,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与老师们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而珍贵。

    陈安与老师们告别,从办公楼走出来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钟了。

    陈安犹豫片刻,还是用公共电话拨通了娄晓娥宿舍楼的电话,

    邀请她中午在校门口的饭店共进午餐,等会儿到她宿舍楼下接她。

    电话那头,娄晓娥的声音充满了惊喜,但陈安的心却沉甸甸的。

    陈安还未将自己即将调回四九城工作的事情告知楼晓娥,

    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更不知道这个消息将如何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朦胧而微妙的状态,彼此间虽有好感,但始终未曾明确表达。

    而今天,陈安即将告别东北,回到四九城工作,这个消息可能成为他们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

    娄家安排娄晓娥来沈州,大概率是在为未来提前做准备,毕业后,家里肯定希望她留在沈州,或者去香江。

    在女生宿舍楼下,陈安紧张地等待着娄晓娥的出现,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终于,娄晓娥的身影出现在楼门口。

    她身穿淡蓝色的连衣裙,长发随风轻扬,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

    看到陈安,她加快了步伐,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陈安,你等很久了吗?”

    娄晓娥走到陈安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

    “没有,我也刚到。”

    陈安微笑着回答,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轻松一些。

    两人并肩向校门口的饭店走去。

    一路上,娄晓娥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不停地分享着学校的新鲜事,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但陈安的心却如同被重石压着一般沉重。

    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可能会改变两人的关系。

    进入饭店后,两人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桌上,却无法驱散陈安心中的阴霾。

    娄晓娥熟练地点了几道陈安喜欢吃的菜,

    而陈安则凝视着她的侧脸,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晓娥,我......”

    陈安深吸一口气,试图开口,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娄晓娥抬起头,看着陈安犹豫的表情,心中也涌起一种不安的感觉:

    “怎么了?有什么话就说吧。”

    陈安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足勇气:

    “晓娥,我父母有任务去外地,所以我需要调回四九城工作,调动手续已经正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