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到底谁想出的这个主意?
作者:喵帝大人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     
    此举虽可能存在种种不利影响,但却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完成国债筹备,让朝廷不至于颜面无光。

    况且,国债政策意义深远。

    它能够规范货币流通,有效打击民间借贷的乱象。

    更能将国民的财富集中起来,用于国家的重大事务,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

    朱元璋对此自然是大力支持。

    至于利息方面,朱元璋心中早有盘算。

    每年,倭国贡银一季一次。

    但要避开风暴期,免得发生船祸,给了他们推诿的理由。

    所以,下半年的并做一次。

    在每年一月、四月、十月,都会有从倭国归来的船只,带回不少金银……

    这自然是为国债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经济支撑。

    再说了,不可能所有存钱的人,都一起来取钱。

    存进来容易,但是要取嘛……

    慢慢排队吧!

    ……

    地方官员们接到摊派任务,反应各不相同。

    自然有务实能干之人。

    深知这是个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若能圆满完成任务,有利于年底考察,自然也是利于晋升。

    也有些穷苦地方,官员心里对此抱怨连连。

    还有些心思不正的,九族像是批发来的,竟打起了种种歪主意……

    只是从诏令看,国债的购买程序颇为严格,不知道能有多少操作空间。

    此番,都察院的御史们也忙起来了。

    朝廷出台了前所未见的重大政策,又是关于钱的,他们自然是要做好监管。

    尤其是十三道监察御史。

    在各省的监察任务中,将会把国债相关的内容,当作未来两年的工作重点。

    ……

    民间。

    这消息传出之后,果然是引起了潮水般的议论,说什么的都有。

    许多富商和士绅,都是心知肚明,这个政策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不然那些贫苦百姓,哪里来的可以闲钱买国债?

    江南四省。

    贡献了大明三分之一以上的赋税。

    许多地方,富人暗中聚在一起商议,这国债到底能不能买。

    大体来说,大家都感到有些诱惑。

    “这比放在钱庄里划算一些,要是存个五年的,累计下来利钱也有不少了……”

    “好歹是朝廷发行的,应该还算可靠吧?”

    然而,也有一些士绅心存疑虑与担忧。

    “咱们立国也才十几年,往后是个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

    要是买了长期的,别说利息了,以后能不能拿到本金都是两说……”

    “这短期的,利率看着高,还不如出去放贷呐!贷给别人,他还不上就得拿东西来抵押;

    但我借钱给朝廷,他不还,我有什么办法?自古,好民不与官斗……”

    也有少数人,或是经验丰富,又或是有被害妄想症,已经操心起了,如果买了国债,岂不等于把家底都透给了官府?!

    往后要是有个什么事情,说不定就会被无缘无故的牵连上。

    毕竟这些年,被朝政牵连而抄家的富户还少吗?

    这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还有不少人,在暗中骂起了朝廷想出这个政策的人,实在是个奸诈小人,良心大大的坏透了!

    位高权重的,哪里晓得民生疾苦?见天儿的就想着小民的几个钱。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心思不纯。

    根本就是想抢钱啊!

    只是换了一个好听的说法罢了。

    打死他们也不会把钱借给朝廷的。

    但是这话,自然也不敢说,甚至都不敢跟朋友说,生怕转头就被报官了。

    只好装作没钱。

    做生意亏了,丢了,或者突然失火了,落水了,生病要吃药……总之就是没钱。

    有一些江南士绅,生活忽然间就节俭起来,每天吃上了咸菜、咸鱼,就差舔着盐巴,把穷字写脸上了……

    接下来就该地方官员发愁了。

    他们琢磨明白政策之后,自然是要召集当地的富绅、乡贤,召开动员会议。

    有经验的地方官,许多工作就是这样开展的。

    因为他们的官职通常几年一换,想要做成事,必须得得到地头蛇的支持。

    而有经验的富绅、地主,对付地方官也很有一套。

    做足礼数,表面上挑不出错。

    说什么都先答应;做起来,啥也不干,到处都在掉链子。

    要是心狠手辣、上面有人的地主,指不定还能联合起来做局,把地方官坑进去,换一个能跟他们同流合污的来……

    总之。

    官吏与富绅,各有各的算盘,相互画起了大饼。

    以致于许多地方官,一看到邸报就心烦,心中更是狠狠骂着想出这主意的人。

    不知道是哪个王八羔子,胡乱建言献策,蛊惑圣心。

    让他们平白多出了许多任务……

    ……

    ……

    “阿嚏!”

    陆知白打了个喷嚏,嘀咕道:“耳朵也有点热。不会是谁在骂我吧?”

    他觉着好像要感冒了。

    与朱长乐一说。

    过了两刻多钟。

    就有人从厨房端上熬制好的一大碗姜汤。

    陆知白喝过之后,感觉好了许多。

    但心里却还是在想,到底是不是有人在骂他?

    第二天。

    陆知白就进宫去了,到工部摸摸鱼,顺便打探一下邸报下发之后各地的反馈。

    不曾想,在六部署衙外面的甬道上,与郭桓不期而遇。

    郭桓正从外面回来。

    见到陆知白,他眼中微光一闪,随即满脸堆笑,迎上前来,拱手行礼道:

    “这不是广智侯吗?许久不见,侯爷越发气宇轩昂了。”

    陆知白停下脚步,回礼道:“郭侍郎,别来无恙。”

    郭桓脸上堆起笑容,无比钦佩的说:

    “沾沾侯爷的喜气~侯爷真是不世出的奇才啊!就说这国债吧,我也算擅长钱粮了,但如此厉害的举措,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啊……

    这等利国利民的绝妙计策,也只有侯爷这般聪慧过人者才能想到,满朝文武,谁不佩服您啊……”

    没等郭桓说完,陆知白就微微皱起眉头。

    随后又笑道:“我说怎么今天出门,有乌鸦在叫,原来啊,是要碰上郭侍郎这个能说会道的~”

    “……”郭桓被噎了一下。

    远古时乌鸦代表吉祥,但从唐代开始,寓意就慢慢不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