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韭菜猪肉馅饺子
作者: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回到六零年代,踹开剧情奔小康最新章节     
    谢赟想了想书里的内容,对知青的描写也不多,不知道第一批知青是哪年来的,也不知道这些知青能不能在柳树屯大队大有作为。

    她拭目以待。而且,她发自内心的希望这批知青能带动柳树屯的发展。他们不白来,村民也都能受益。

    10月底,秋收结束,大队给全体社员放假,大部分人都能休息两天,只有少数人坚守晒谷场,等着玉米再干一干,好去交公粮。

    现在的人实诚,做不出来用水分压秤的事,而且交公粮的粮食必须是最好的。不好的都留着分给社员。

    最近这几天,大家热议的话题就是今年能分多少斤粮。还有谁家运气好,赶在分粮之前生了孩子。

    这年头,只要是个人就能分一份粮。有的人家热衷于生孩子,就是因为人口多了分粮多,不管怎么着,先吃饱了再说。有的人家还有余粮往外卖,因为孩子多,吃不完。至于欠大队的超支,那都是以后的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瑞凤一样不想欠外债的。

    更别说有的人家人口多,劳力也多,还真能实现收支平衡。那多出来的粮食用处就大了。

    这天,谢燊去上学,谢赟和张瑞凤去公社赶集,把家里的三只兔子捉去卖。

    谢家只有3只母兔,没有公兔,兔子没有产崽,所有的营养都用来长肉了,每只兔子都有四五斤重。

    谢赟把它们绑起来放在背筐里,她背了两只,张瑞凤背了一只。

    “妈,咱们明年也买只公兔呗,让它们生两窝兔崽,咱还能多卖点。”

    兔子是最容易繁殖的动物,柳树屯对这个又没限制,你还能管人家兔子生崽的事吗!

    张瑞凤说道:“行。买两只母的,一只公的。让木木照顾。”

    之前不这么干,是觉得小兔崽子照看起来麻烦,而且母兔生崽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影响,还不如只养母兔子算了。

    现在嘛,女儿提了这个建议,小儿子也9岁了,能扛事了,就让他扛吧。

    俩人一起往村外走,还遇到几个一起去赶集的女同志。

    一路上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闲聊。

    农村大集就是个信息集散地。在没有电话,联络不方便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通过大集来传递的。

    1958年,城乡集贸市场曾经被关闭,但是在1961年又恢复了。除了粮、棉、油作为“一类农产品”不允许销售之外,牲畜、禽蛋和蔬菜都是允许交易的。

    谢赟一边陪妈妈卖兔子,一边听大家闲聊。

    有人说:“你得到信了吗?你大姑摔伤了,现在床上躺着呢。”

    一人回道:“没听说呀,没人给我们送信。我这两天抽空过去看她。”

    这俩人来自不同大队,后一个人的大姑嫁到了前一个人所在的大队,消息就这样传过来了。

    还有人说:“你们大队村西头柳家的二姑娘为人怎么样啊?有人到我们大队去说媒,还没定下来,说要先打听打听。”

    “二姑娘挺好的,很能干。说的是哪家啊?”

    “就我们村兄弟最多的那一家。”

    “他家啊,说的是老几啊?”

    “老七。”

    谢赟抽了抽嘴角,真能生。

    她听了一脑子家长里短,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熟人社会,随便两个人,随便聊几句,不出五句话,他俩准能扯上点关系。

    没过多久,三只兔子就卖掉了。这时候的兔子五毛二一斤,谢家的兔子没生过崽,个头比较大,一只有五斤左右,卖的很快。人家买回去不光能吃肉,兔皮也能用。

    卖完以后,张瑞凤和谢赟在集上逛了逛,买了一条猪肉回去。

    桃园公社有个南湖农场,虽然位于桃园公社的辖区,但不归公社管,是省里的直属农场。农场规模很大,不光种粮食,还养了二百多头猪,隔段时间就宰杀一只拿到集上来卖,算是农场给桃园公社社员的福利,不要票,正常价,六毛八一斤。

    谢赟运气好,今天正赶上农场杀猪。

    卖猪肉的人刀工卓越,张瑞凤买两毛钱的猪肉,这位屠夫一刀下去割出长长的一条,放称上一称,分毫不差。这条肉特别长,但很薄,比纸厚不了多少。

    谢赟叹为观止。盯着屠夫的刀看了几秒,没觉得那刀有多锋利啊,怎么就割的这么好呢。

    她没忍住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放在案板上的猪肉,那肉是硬的,非常板正,谢赟一指头戳下去,几乎没怎么动。

    完全不像后世的猪肉,软趴趴的,如果不放冰箱里冷冻一下,根本就不好切。

    她戳了一下,若无其事的收回了手指。

    屠夫看了她一眼,啥也没说。大概把她当成了“揩油”的。据说有的人专门跑到肉摊上摸一下肉,回家用热水洗洗手给家里添点油。说不定那人还会觉得她傻,一根手指头能揩多少油啊!

    买完肉,俩人又花一分钱买了一大捆韭菜,然后又去了一趟供销社,把报社奖励谢赟的肥皂票和牙膏票用掉了。牙膏票是第二篇文章奖励的。

    张瑞凤节省,这两样东西够她们用到过年。

    回到家以后,赶紧起锅炼油。虽然肉很少,也要先切碎了放锅里熬一下油,然后再拌馅,这样比直接用生猪肉拌馅更香。

    张瑞凤让谢赟看着锅,她自己去和面。

    谢赟说:“你看锅吧,我怕掌握不好火候,我去和面。”

    “行,那你去吧。”

    谢赟找出粗瓷大盆,清洗干净,先把面粉倒进去,再加一点水搅和成面絮,揉面的时候一点一点往里加水,直到面的软硬度合适为止。

    “软面饺子硬面汤,滴滴答答的油饼最香”,包饺子用的面可以稍微软一点,擀面条的面要硬,做葱油饼的面最软。

    谢赟从空间里偷渡了一点白面进来,这样口感更好。面和好之后,她又拿了一把韭菜开始摘、洗、切,然后拌馅,开包。

    娘俩动作很快,前后也就半个小时的工夫,饺子已经下锅开始煮了,谢燊放学回来正好吃上。

    小伙子烫的吸溜吸溜的,饺子在嘴里来回倒腾,一边吃一边感慨:“太好吃了。”

    谢赟也真香了一把。这会完全不去想猪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问题了。

    她吃了一大碗饺子,又喝了一碗饺子汤,撑的在板凳上都坐不住了,只好站起来揉肚子。

    谢燊比她没好到哪儿去。

    张瑞凤嘲笑他俩:“瞧你俩这点出息。韭菜还剩一半,明天再给你们包一顿韭菜鸡蛋馅的。”

    姐弟俩都咧着嘴乐。

    谢燊说道:“我今天晚上怕是睡不着觉了,做梦都是这饺子味。姐,你也是吧。”

    谢赟表示:“不至于,真的不至于。咱们好好干,争取以后经常吃上这样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