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董军兵败如山倒
作者:旁门门主左道   清末起义恩仇录最新章节     
    此时此刻,董福祥所率领的董军正稳稳地驻守于榆林城,他们严阵以待,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与此同时,白二虎则带着他的白军坚守在延安这座重要的战略要地。

    董福祥所面对的敌人乃是威名远扬的老湘营军团。

    这支军团以其强悍的战斗力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着称于世,给董福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董福祥并未被这强大的对手吓倒,反而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斗志与之周旋抗衡。

    另一边,白二虎面临的则是同样实力不俗的楚军军团。

    楚军向来以勇猛善战闻名天下,与白二虎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左祖棠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驻守在了太原。

    这支队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各处战场,成为了整个战局中的关键力量。

    反观革命军这边,局势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自从马振河和崔煨毅然决然地投靠革命军之后,革命军如虎添翼,势力大增。

    第七军龙玉堂制定了针对庆阳地区的清剿计划,旨在彻底消灭敌军,扩大革命根据地。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张幅满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靠革命军。

    他所率领的军队也被整编,大部分人员被编入预备役和民团,仅留下两千余人编入了第七军。

    与此同时,李双良眼见形势不妙,不得不忍痛放弃彭阳等地,率领部队一路狂奔,直接去找董福祥。

    而身处庆阳的刘厚基深知此地已经无法久留,如果继续停留下去,一旦革命军杀到门前,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这位身经百战的总兵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逃亡之路,径直奔向左祖棠所在之处寻求庇护。

    至此,无论是清军、白军,亦或是董军和马军,无一例外地将革命军视为死敌。

    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讲武德了!然而,无论是否讲究武德,此时此刻的局势对于董军和白军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他们的后方退路已然被革命军切断。

    相较于董军而言,情况对白军更为严峻。

    要知道,白军的大本营正是那座名为庆阳的城池!而如今,这座重要的根据地竟然已落入革命军之手。

    当白二虎听闻这个消息时,他气得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口中怒吼道:“马岱小儿,我与你势不两立!”

    若是马岱知晓白二虎这番狠话,恐怕只会轻蔑地呵呵一笑罢了。

    毕竟,战场上的胜负并非仅凭几句叫嚣就能决定的。

    话说回来,这白二虎可不是个善茬儿,他堪称屠夫一般的人物。

    哪怕是他的心腹手下兰明泰苦口婆心地相劝,也无法阻止他的残暴行径。

    最终,兰明泰和阎兴泰二人眼见劝说无望,无奈之下只得相继转投到左祖棠麾下以求自保。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同治七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苍茫。湘军之中那位威名远扬的悍将刘松山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踏入了陕北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

    他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目标明确——驱逐那如鬼魅般出没的白董联军,并收复已经沦陷敌手的绥德城。

    与此同时,坐镇一方的左祖棠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做出决策:要先铲除盘踞在陇东地区的董福祥势力,然后再全力围剿令人头疼不已的白军。

    因为他深知董福祥及其部众以狡诈多变着称,善于游击作战,四处流窜乃是意料之中之事。

    所以,必须先平定这些匪患,稳定局势,方能对白军展开全面攻势。

    为此,左祖棠精心布局,早已给董福祥设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镶黄旗都统金顺率军驻守在榆林一带,严阵以待;知府成定康则屯兵于绥德城中,时刻关注着敌军动态;总兵刘厚基更是在延安周边安营扎寨,形成一道坚固防线,防御白二虎;还有郭运昌所部驻扎在廷长之地,扼守要冲。

    如此严密部署,只为确保万无一失。

    此刻的董福祥可谓风头无两,他所推行的“一人入伙,全家随营”政策使得其兵力迅速扩张。平日里,这些人或务农为生,一旦战事爆发,则摇身一变成为凶悍的战士。

    而且,董福祥还在大小理川沿线布置了大量重兵,企图阻止清军前进的脚步。

    面对来势汹汹、实力强大的劲敌,刘松山面不改色心不跳,毫无半点儿惧意。

    他那双锐利的眼眸仿若能够洞悉一切,迅速而又冷静地剖析着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一个精妙绝伦且令人拍案叫绝的战术在他脑海中应运而生——中间开花,集中围歼!

    只听见一声令下,清军瞬间兵分两路,那气势犹如猛虎下山般威猛凌厉,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敌人猛扑过去。

    其中一路由刘松山亲自统率,这支队伍正是威名远扬、有着铁血之名的老湘营。

    他们行动迅猛如风,恰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笔直地刺入董福祥军队的核心要害部位。

    这支部队从绥德城火速出发,一路上风驰电掣,马不停蹄地直奔小理川而去。

    与此同时,成定康所带领的部队也毫不示弱,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军事素养。

    他们从距离绥德城西七十里的地方毅然踏上征程,灵活自如地自南向北巧妙地穿插进入大理川一带。

    就这样,两支英勇无畏的军队如同心有灵犀一般,彼此遥相呼应,紧密协作,配合得天衣无缝。

    终于,他们成功地在董福祥的大本营镇靖堡胜利会师,并迅速对其形成了铜墙铁壁般的合围之势。

    尽管董福祥坐拥数十万大军,看似兵力雄厚,但实际上他手下的士兵大多数都是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军纪涣散,战斗力低下。

    因此,双方刚刚一交手,董福祥这边便接二连三地遭遇挫败,战场上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仅仅一天时间,大大小小的堡寨竟然就接连丢失了数百处!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无数英勇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据粗略统计,这一战下来,我方战死人数多达数千人之众,而被敌军俘虏的士兵更是高达两万余人!此外,还有三千多匹骡马也不幸失散或落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