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未来好几年的好处!
作者:从心所遇   九零:锦鲤美人重生年代暴富了最新章节     
    露露算什么东西?

    陪了无数个男人才能赚那么多。

    而她,只需要陪一个就能行。

    等她翻身做了主,别说宜从心那个只知道出死力的穷鬼,就连阎四兰她都不会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宜彩婷不知忽而从哪里来的自得与骄傲,仿佛她比露露更厉害,更有钱,也比露露更干净似的。

    她想通了,心里舒坦了不少。

    此刻,她面颊泛着一抹不正常的潮红,抬起头认真说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开始吧。”

    等到阎四兰消完气回来时,宜彩婷正一句一句地跟着露露背诵。

    只见宜彩婷学什么都如饥似渴一般,完全不像刚才那样冷冰冰的,也不似小时候那般,干什么都懒洋洋。

    阎四兰眯起了眼睛,嘴角扯出一抹笑。

    这小妮子原本就带着一股子媚劲儿,此刻在露露的调教下,终于算是上了道,有了那么点风情。

    她这边点了头,郑家父子那边,也在相当满意地狂点头。

    上午郑明才听郑冬根一说“送出去一套房子”,当即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里的石斛水都溅出来几滴。

    “败家玩意儿!!!”

    郑冬根从旧家跑回铺子跑了一身汗,扶着椅子靠背大喘气。

    郑明才则一脸恨铁不成钢。

    他今年57岁,想他生于旧时代,幼时家里穷得叮当响,11岁就进了药铺当小学徒,16岁进了新社会的药厂当小工,直至44岁时,家里三个孩子饿得嗷嗷叫,别说肉了,就连饭都快吃不上!

    他一咬牙一狠心,辞了职出来跟着人开始贩卖药材。

    哦,就跟昨天那个老张一模一样。

    不,是比老张还穷。

    他被人骗过钱,也因“投机倒把”进去过,累得一身病一身痛,创业艰辛啊,他这半辈子容易吗?!

    现在好不容易挣下点儿家业,一套房子啊!死小子居然说送就送?!好大的口气!

    败家子的脑子是不是又让驴踢了?!

    郑明才还在那儿犹自哀叹自家儿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烂泥糊不上墙”之类之类的……郑冬根好不容易才喘匀气,抄起茶桌上一杯凉茶一饮而尽。

    他对着亲爹拉长的脸嘿嘿一笑,“爸,你想啥呢?我是送给了宜从心,哦,还有她阿公和弟弟。”

    啥?

    郑明才一愣,有点儿没跟上儿子的思路。

    给了宜从心?

    要说,他也正在琢磨把那爷孙几个弄来郑记呢,但是具体开什么条件,他仍有些拿捏不准。

    “爸,他们爷孙三个也住不久,就是这个暑假而已,等从心小妹开了学,人家三个就奔省城去了,这房子还会还给咱们的。”

    郑冬根细细解释道。

    他担心老爹抠搜,舍不得那套老房子!

    郑明才反应了一下才悻悻地,“你怎么不早说!”

    “小姑娘一安顿好了就过来,说是会跟咱们好好聊聊。”郑冬根朝着郑明才挤了个眼睛。

    郑明才眼睛一亮!

    “真的?”

    郑冬根点头如捣蒜,“当然是真的!我亲自把人送过去的,没准过了中午头就能过来。”

    郑明才是个老生意人,精明得很。

    该抠门的时候一毛不拔,不该抠门的时候,海了去地花钱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

    现在他的大好儿用一套闲置的空房子,居然换来宜从心爷孙俩一个月的常驻!

    这交易再划算不过了!

    他也没想到,他还没出手呢,乖儿子已经把人给请来了,真是了了他一件大心事!

    还仅仅是暂住一个月的房子而已?

    孺子可教!后继有人!

    他难得夸了儿子一句“好小子!好啊……!”

    郑家父子相当期待。

    一番谈下来的结果,父子俩甚至都不敢相信,宜从心竟如此轻易地答应了来郑记帮忙,这与他们预想的有点儿不一样啊!

    她昨天明明施展了“出神入化”的制药手法,今天怎么都不拿捏一下呢?

    这一次,宜从心不复上午的“黑心肝”和“茶里茶气”,而是诚意满满,少了套路多了真诚。

    她不仅答应在本草交流会前帮郑记制药材,还主动提出暑假期间,帮着培训店里的小伙计们,让郑记整体的制药水平上个台阶。

    她要的工资和王铨一样,一分也不多。

    可郑记的收获却是双倍,乃至数倍!

    抛开宗岐正欣赏宜从心,有宜从心这棵“梧桐树”在,不愁引不来那尊“金凤凰”一事不谈,宜从心答应的这两件事,对郑记已然有数不尽的好处。

    单说培训店里的小伙计们,这就能看到未来好几年的好处!

    要知道,买卖行里就属药行规矩大、规矩细的,从前只要伙计进了药店,哪哪都是规矩,一举一动都有讲究。

    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顾客抓完药,掌柜伙计得将其亲自送到门外,这时候不能说“再见”、“欢迎再来”,得说“您走好”。

    往事如烟啊。

    经历那十来年历史后,这些规矩讲究算是彻底断了档。

    郑明才年轻时只懂得些许皮毛,他虽有心照着旧时规矩抓一抓店铺的管理,可身体和年纪都已不再允许,只得长叹作罢。

    而且,药行没有师承制度,“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药工轻易不教徒,传人本就少。

    药行的传统里,甚至没有“徒弟”这种说法,只有“小学徒”的称呼,其实就是干活的。

    除却那些家族传承、绝不外泄的医药世家,一般人进了药材这一行,都得从拿“笤帚把子”扫地开始,没个三年五年的,不把老药工伺候舒服了,药材的门都摸不到。

    老药工没有教“小学徒”的义务,却可以随意使唤“小学徒”。

    “小学徒”要想学本事,就得主动把老药工当师父一样敬重对待,日常干活勤快细致,经过老药工允许了,才能跟着他一起干活。

    而“小学徒”只能边干活,边看边学,边改正,边自行领悟,全看人机灵不机灵,有没有眼色,能不能坚持。

    其实在他们郑记,新一批的小伙计没有一个真正懂药的,全靠郑家爷俩这两个半吊子在撑着。